马克思主义有一条重要理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主要的关系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等。“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又称经济关系。可见,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而生产力决定了社会关系,或者说社会形态。
1988年9月,同志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最重要的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产关系。而当今社会随着网络泛在化的实现、应用的日益丰富、以及网络智能的提升,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先进科学技术的代表,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属于第一生产力,必然会对生产关系、进而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形成深远的影响。
镶嵌—受社会制约的人
网络技术是如何影响社会关系的呢?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的马克·格兰诺维特教授(Mark Granovetter)有一个非常著名的“镶嵌”(embeddedness)理论。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被“镶嵌”在社会关系里的,我们在社会关系中接触到的人决定了我们能获取到的信息的质量,我们的行为受周围的人观念的影响。我们的社会化程度决定了我们受影响的程度,因此,我们既不是古典经济学里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也不存在传统金融理论认为的信息完全对称。
具体而言,我们受社会关系影响最严重的有三个方面:信息的获取和传播;人际关系和交往;以及个人的社会性行为。这三个方面都在网络技术的影响下产生了很大改变。
在没有网络的时代,人们的信息获取主要依靠口头和纸面两种传播方式,前者传播面窄,后者传播速度慢。人们的人际交往主要限于可以经常进行面对面交流的范围,交往的效率很低。由于上述两项原因,人们往往容易形成长期联系的熟人圈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个人的身份、地位和权力是明确的,个人行为的社会行很强,有明显的从众现象和对陌生人的排斥。
而当网络逐步普及之后,传统社会关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地域性被打破,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人际交往的范围不再受地理位置的束缚,个人在网络中的行为不再受现实世界中传统的社会关系的约束。这时,虽然我们的行为动机仍然和过去一样,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但是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性,环境的变动加大,我们和陌生人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加,对社会环境的顺从度大大降低了。
这些,一方面造成我们拥有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全球化的视角,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垃圾信息过量、信用缺失、舆论暴力、欺诈的可能性增加等问题,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无所适从感。
信用—虚拟世界的规则保障
在传统的社会形态中,如“镶嵌”理论所揭示的,我们长期生活在某个特定环境中,我们的信用在这样的稳定环境中至关重要,因为信用是我们在这个环境中维持现状的前提,信用出了问题,即使没有违法,我们也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强大压力。而网络社会中的问题恰恰是由于人们的社交范围增大、社交的变化速度增加带来的人们对自身信用重视程度下降的问题。
因此,在虚拟世界中建立既不会带来现实世界那样的传统阻力、又可以形成象现实世界那样的信用系统就成了未来网络发展的重点。
甚至,由于网络的特点,我们可以将现实世界中不太明显的信用体系在网络世界里标记得更加明显,使得信用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强化。
例如,在现实世界中,由小摊位组成的集贸市场,如果来的大多数是一次性的客人,比如火车站附近,这些小摊位就很有可能欺骗顾客,因为信用体系难以建立,也就无法对这些小摊位形成约束;在网络世界中,由于上网者的匿名,如果网商的模式是聚集大量小店,这一问题应该更加突出,可是由于淘宝网成功地建立了一套所有人都可以看见的购买者反馈评价系统,使得数以十万计的淘宝网店能够有清晰的信用积累,从而避免了欺诈的发生。
未来,通过对这种建立信用规则的网络实践,很有可能我们能够探索出如何在网络上构建一个更加理想的社会环境,甚至有一天,这些网络规则能够帮助指导我们建立更加理想的现实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