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朝酒晚舞
在观察了一些创业案例和创业者后,我将创业分为两类,一类我称作“自然流”,成功率高,收入稳定,占据了成功创业者的绝大多数,大部分都处于“闷声发财”状态;第二类,被我称作“作死流”,成功率比较低低,收入不稳定,但是偶而会出现几个逆天的标杆型人物,比如乔布斯,比尔盖茨什么的,鼓励众人继续前进。
这两类创业有什么区别呢?在这里我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首先我将要介绍的,是一种一直存在,占据创业界统治地位,但是却被很多年轻人忽视的“自然流”创业法。
自然流创业成功的精要,全部秘诀,只在四个字——“自然而然”。绝大部分的创业,根本就不是开拓什么新领域,改变全人类的生活方式,或者尝试着亮瞎世界的项目。最常见的创业方式,只是产业在世代转换之间,正常的新陈代谢。
举例来说。
一个小学徒,进了一间修车铺,他在学修车的过程中,技术越来越好,客人们慢慢地都认识了这个修车的小子。他从师父那儿拿工资,他不舍得花,都存了起来。终于有一天,他的手艺赶上了师父,也认识了很多客人,觉得师父给自己的待遇已经不够了,或者不愿意再被人管着了,于是他拿着自己存了好多年的钱,或许还找熟人借了一点,在旁边另立门户,租了个门面,也开了个修车铺子。这就是最真实的,绝大部分古代和现代创业者的真实故事。
进入某个行业,不断地锻炼,经验越来越丰富,认识的人脉越来越多,掌握的渠道越来越稳固,自己的技能越来越强,资金越来越充实,终于有一天,他觉得自己不愿再受现有薪水或者管理的束缚了,决定自己另立门户。
这就是自然流,只有四个字,自然而然。
你的经验到了,人脉到了,资金到了,渠道有了,现有的这个壳子自然而然地就束缚不住你,你就准备创业。一点也不神奇,一点也不励志。就像是“我工作了十年终于存好钱买了房子”一样。
这个流派的创业需要什么?人脉,经验,渠道和资金。自然流的创业者在企业中积累着所有创业需要的原始资本。这个过程虽然速度慢,但是到了创业的时候,他们什么也不缺,只要有个机会,就能开创自己的事业。
比如知乎,创始人都是在行里交游广阔的老鸟,用积累的资金做了个社交产品,然后开始呼朋引伴,喂老刘啊你来上我的网吧,喂老李啊你来用一下知乎吧,然后老刘老李们又喊来自己的朋友,就这样拥有了第一批用户。而绝大部分创业故事里的第一批客户,也都是这样的,一点儿也不神奇,一点儿也不牛逼,无非就是混久了而已。
但是这些创业成功的案例却催生了整个互联网行业的浮躁情绪,现在很多热衷创业的年轻人并没有仔细分析这些创业成功人士本身所做的资本积累,而是将目光聚焦在他们的产品上。他们分析产品时头头是道,认为创业的关键在于做出有爆点的产品,于是他们都投身到了作死流的队伍中。
下面我来说说“作死流”。
所谓“作死流”,顾名思义,绝大部分人,都是在“作死”。这些创业人往往只具备人脉,渠道,资金,经验,技术这些资源中的几种,甚至许多人,凭的仅仅是一腔热血。在互联网创业的热潮中,他们义无反顾的投身进来,梦想着自己的 idea 可以改变世界,然后结果是,他们大多数都没有成功。
怎样才能成功?
在这里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才算是创业成功。
这似乎是个很难量化的概念。活下来就算?正常经营正常盈利才算?IPO 才算?
我很少见到有人能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但是事实上,这是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如果你连自己的目标都没有,那还谈什么实现方法?
其实我认为,对一个创业团队来说,所谓“创业成功”的最低基准线,就是创业团队的成员(就是那几个创始人)的收入,要能弥补创业的机会成本,即同等劳动强度下,你做其他工作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几个创业者,开了个小公司,风里来雨里去地做了好几年,终于稳定经营。但事实上,如果你去大公司里工作同样的年数,积累了人脉,经验,做到了管理层,得到的收入和创业者也差不了多少。并且,创业者的工作强度一般要高于雇员,因为在最初几年,几个人都要负责销售,产品,采购,财会等等所有工作,而不像大型公司那样分工明确。
这些创业者算成功吗?显然不算,他们赚取的,不是通过操作资本和人力产生的“剩余价值”,而是拿着自己身兼多重工作得来的“劳动工资”
这样的创业图个啥?只是创业的情怀吗?
得到的报酬多于、并且明显多于在做着同样强度工作的公司雇员,才是“创业成功”的起点。这个时候,你才开始“做生意”(即赚取“剩余利润”,而非出卖自身劳力)。
我已经大概说清了我所认为的“创业成功”这个概念,就是说我们不能再卖劳力,要开始得到剩余价值才算成功(当然这只是马克思的看法)。
那么如何实现呢?
自然流成功的秘诀在于“自然而然”,而在讨论作死流时,我更想借用一下作死流的成功表率——马云的观点,从失败的案例中找出成功之路。
上次去参加一个创业者聚会,boss 作为受邀嘉宾上台发言,下来之后,开车去吃饭,在路上他问了我一个问题,“你对今天这些人怎么看”
我只回答了一句,“他们有个通病,这些人,不知道人被刀砍是要死的”。
遂抚掌大笑。
这个梗的背景来源于 boss 的一段分享。他曾分析道,以前我们这一代人,可能家里就五千块钱,四千块钱拿来读书了,拿剩下一千块来创业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勇气的。一旦失败了,要不就得吃牢饭,要不就得做好被投资人砍的准备。所以出来创业的胆子都大,心都细,考虑的都很周全。一切做到极致,才能慢慢熬过挣扎期。
现在的创业环境实在是太好了,有个几万块钱就可以出来拼一把,有那么多书籍,信息,偶像,案例等着你去发掘去学习。现在创业失败,尤其是 IT 界,你大不了破产,也不用被人砍,也不用跳楼,大部分人只要不搞违法犯罪的活动,也不会坐牢。
所以许多根本没有做好准备的选手,也怀揣着一夜暴富,一朝成名天下知的(bai)理(ri)想(meng)进入了这个领域。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说一下 VC,许多创业者之所以义无反顾的投身于创业大潮,是觉得可以将创业的风险分担到 VC 身上。他们认为只要产品够牛,总会有资本青睐,因此即使失败,赔的钱也是投资人的,自己损失不大。
但其实所谓的 VC 大多数都和风险扯不上关系,这些在资本圈混迹多年的“老油条”更热衷于“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我们看到许多创业项目得到了巨额的投资,这往往只有两种情况。
一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出身于大公司,背景很牛。投资人看中的是这个创始人,这种投资不能叫做风险投资,而是在投资其基于成功背景的社会信用。
二是这家创业公司已经有了成功的先兆,一夜爆红,这时候不用你去找 VC,VC 会蜂拥而来跟你谈投资。
如果产品数据不好看,产品体验渣,市场没空间,你将你的产品未来描绘的再牛逼在 VC 眼里也是垃圾。让 VC 去承担风险?他们没那么傻。
你如果需要找 vc,这本身就是一个信号,就是项目不够硬,如果现金流稳定,你不需要 vc,如果你现金流都搞不定,那么你如何向 vc 证明它以后会盈利?如果你真的坚信这个产品以后会赚大钱,那你干吗不卖房卖地的去贷款,而要让 vc 来入股?
除非你真的已经把你手上的资源发挥到了极限,你就是卖房也撑不下去了,而你又坚信这玩意儿会在未来赚大钱,这个时候,你才会需要 vc。
所以不要过分的寄希望于 VC,他们不会是拯救你于水火之中的天使,资本往往只青睐将要成功的人。因此要么不要创业,要么在创业之前就把所有一切都想清楚,能拿出用生命创业的勇气,把一切做到极限,才能在作死流中拼出些许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