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子物质(Baryonic Matter)包含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有的物质、以及任何种类的原子,为它们提供了质量的性质(property of mass);而“非重子物质”包括了中微子、自由电子、以及暗物质。这种类型的物质在“大爆炸”等理论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该假设称最初的爆炸产生了等量的重子和反重子。不过,当科学家们在计算“当前宇宙中到底存在多少重子物质”的时候,却有 50%“神秘失踪”了!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via NASA / WMAP 科学团队。(图自 WikiMedia.org)
许多理论试图解释所有物质是怎么隐藏的,比如“漂浮在星系空间之中”的那一缕。但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无法借助传统仪器来观察,算是给科学家们出了一个难题。
好消息是,来自空间天体物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Space Astrophysics)和爱丁堡大学(UOE)的两支独立团队的科学家们,已借助“苏尼亚耶夫-泽尔多维奇效应”(简称 SZ 效应)、顺利检测到了重子。
当光线从大爆炸的散射中产生时,就会体现出这种效应。因为当它经过热气体时,就可以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探测出重子物质。
在挑选了成对的星系之后,两支独立团队均绘制出了两个星系之间可能存在重子物质链的地图。
该过程被其中一个团队重复了一百万次、另一团队则重复了 26 万次,且两者都使用了来自普朗克协作(Planck Collaboration)的数据。
两支团队的结果均为阳性,他们声称已经找到了星系间重子物质的“理论细丝”线索。
不过他们的发现有一处不同,即这些“细丝”的密度 —— 其中一支团队发现密度为可观测值的三倍,另一团队则发现为六倍。当然这种差异也在意料之中,毕竟他们挑选的星系并不相同。
【本文译自 Neowin 的“上周科学”(This week in science)专栏,来源:Ph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