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手机圈炒耳机的真相 手机不赚钱配件才赚钱_最新动态_新闻资讯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 当手机圈炒耳机的真相 手机不赚钱配件才赚钱

当手机圈炒耳机的真相 手机不赚钱配件才赚钱

 2017/8/25 10:08:52    程序员俱乐部  我要评论(0)
  • 摘要:最近几天虽然有几部挂着“Note”名号的手机相当火热,但是他们却被一条耳机抢了风头,flow的那一系列狗血故事大家应该都略有耳闻,但是大家难道不会觉得奇怪么,为什么现在各个手机厂商都纷纷推出自己的“高端”耳机了?小米的1More、魅族的Flow、一加的金耳,今天锤子的官网也上线了一条199元的全新圈铁耳机......个个手机品牌不务正业的背后,是不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呢?其实之前手机厂商并不待见耳机其实让人意外的是,在手机厂商一窝蜂做耳机之前
  • 标签:手机

  最近几天虽然有几部挂着“Note”名号的手机相当火热,但是他们却被一条耳机抢了风头,flow 的那一系列狗血故事大家应该都略有耳闻,但是大家难道不会觉得奇怪么,为什么现在各个手机厂商都纷纷推出自己的“高端”耳机了?

  小米的 1More、魅族的 Flow、一加的金耳,今天锤子的官网也上线了一条 199 元的全新圈铁耳机......个个手机品牌不务正业的背后,是不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当手机圈开始炒耳机时我想和大家聊聊真相

  其实之前手机厂商并不待见耳机

  其实让人意外的是,在手机厂商一窝蜂做耳机之前,他们对于耳机的态度其实是拒绝的,互联网手机刚刚兴起的时候,有不少品牌冒天下之大不违拿掉了手机包装中的耳机,代表厂商自然就是当时的小米了。

  因为线上手机厂商需要打响高性价比的概念,所以在成本压缩做到了极致,为了赚取那一丢丢的利润,他们不得不去掉了原配耳机,即使一条原配耳机成本仅仅是个位数。

当手机圈开始炒耳机时我想和大家聊聊真相

  但是后来我们也看到,随着这几年来的消费升级,手机也越来越贵,毛利增加之后原配耳机也渐渐回到了了手机包装中。

  但是这又和手机厂商做耳机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各个品牌近年来都发现,即使是涨价,光靠卖手机的拿点利润也赚不了很多钱。

  所以他们就把目光转移到了其他领域,做些什么既能让用户觉得自己没有不务正业,又能够赚钱呢?他们想到了手机配件。

  相信大家对于老罗的一句经典名言依旧很熟悉:做手机不挣钱,做配件才挣钱!而耳机,正是所有手机配件中利润率最高的产品!

  所以我们现在才看到,厂商们对于耳机的态度来了个 180 度大转弯,从之前的唯恐避之不及到现在的趋之若鹜。

  做耳机究竟有多赚钱?

  那么耳机的利润究竟有多高呢?我们先从传统的耳机厂商说起,旗下拥有 AKG 等多个品牌的 Harman,消费者产品业务净利润基本在是 27% 左右,罗技(含 UE)的净利润在 31%。

当手机圈开始炒耳机时我想和大家聊聊真相

  与之相比手机厂商简直就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苹果这个大魔王就先不说了,其实中国手机厂商的利润均不高,即使华为 2016 年利润率也只有 7.74%,互联网手机厂商更是可怜,普遍在3% 左右,也就是说卖一部千元机就赚 30 元。

  但如果手机厂商能够将自家的耳机打出市场,并且维持和耳机厂商一样 30% 左右的利润率的话,一条 200 块的耳机就赚 60 多,何乐而不为?

当手机圈开始炒耳机时我想和大家聊聊真相

  手机厂商卖耳机赚的更多!

  然而手机厂商和耳机厂商不一样,如果他们做耳机,利润率恐怕还要比耳机厂商高得多!耳机厂商的净利润确实只有 30% 左右,但是大家知道一般这些品牌的耳机售价使物料成本的多少倍吗?至少 300%!那么为什么最后净利率只有 30% 上下呢?

  因为除了物料成本之外,耳机的研发成本可是相当高的,耳机的音质其实是个玄学,除了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声学、材料学、电磁学等因素之外,调音师的影响其实才是关键的。

  比如 AKG 的Q系列调音就是昆西·琼斯(Quincy Jones,曾经是迈克尔杰克逊的调音师)完成的,所以该系列的耳机售价也全都高高在上。

  就像那个经典的故事一样:工程师修机器收费 1 万美元,其中画一条线值 1 美元,但是知道在哪里画值 9999 美元。

  当然,除了调音和设计上的巨额成本,也有像 Beats 那样在营销上花大钱而不注重音质的。所以耳机虽然净利率和毛利率都高,但是如果要真的做出一个优秀的产品,成本还是非常可怕。

  大家是不是意识到什么问题了?没错,手机厂商在上面这些环节中的投入恐怕没那么多,据我们了解,几乎所有的手机品牌耳机确实都是贴牌产品。

  所以我们也看到,很多手机厂商自觉地将自家耳机的售价压得非常低,价格普遍在 100 元到 500 元,并且绝大多数都是圈铁、三单元、生物振膜、液晶振膜等看起来非常高端的配置。

当手机圈开始炒耳机时我想和大家聊聊真相

  这样的低廉定价好像让消费者捡了个便宜一样,然而除了使用的发声单元肯定不如这些几千元的旗舰之外,这些贴牌的耳机在调音和设计阶段的成本也是相当低廉的,所以即使看起来这些耳机用料良心十足,但是依然能够保持很高的利润率,并且在实际的听音体验上,也不见得就有多好。

  话题回到音质上

  事实是,如果你有 300 块钱,比起买手机厂商那些顶着各种噱头的耳机,或许去买一条低阻抗(手机也能很好推动)的品牌耳机反而会有更好的听音体验,因为虽然其他品牌的耳机用料没有多奢华,但起码别人的调音还是非常专业的。

  特别是在优秀调音师十分匮乏的国内,指望代工厂商调出好声音基本上是天方夜谭。

当手机圈开始炒耳机时我想和大家聊聊真相

  要知道耳机永远都是一分钱一分货、四分钱两分货,十分钱三分货的,压根不存在捡便宜这种说法。

  当初 flow 刚刚发布的时候不就有很多人觉得这条 600 元的耳机有千元级别的实力,只可惜最后我们还是发现,600 元买到的其实还是 600 元的水平,因为厂商还是要高利润率。

当手机圈开始炒耳机时我想和大家聊聊真相

  最后,小编必须强调市面上有些手机厂商的耳机还是对得起它的定价的,毕竟有时候堆料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调音的缺陷,或者是他们确实有调过音。

  而且还是要提醒大家,在购买耳机的时候,最好是能够亲耳试听再做决定,耳机是个玄学,听多了选自己最喜欢的就好。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