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骏PK李开复:创业可否批量复制_业界人物_新闻资讯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新闻资讯 > 业界人物 > 唐骏PK李开复:创业可否批量复制

唐骏PK李开复:创业可否批量复制

 2010/9/18 23:03:04    程序员俱乐部  我要评论(0)
  • 摘要:唐骏PK李开复:创业可否批量复制天使投资与风险投资简要区别引言2009年9月7日,从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一职上离职的李开复高调宣布成立“创新工场”,致力于规模化复制创新型企业。由于这一模式既不同于个人特征明显的普通天使投资,又不同于机构特征明显的风投基金,因此,在引起巨大关注的同时,在业界也备受争议。10月30日,正在进行招兵买马的李开复会议间隙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详见“南方网”本专题网络版)。他表示
  • 标签:唐骏PK李开复 创业可否批量复制
唐骏PK李开复:创业可否批量复制" alt="唐骏PK李开复:创业可否批量复制" src="/Upload/Images/2010091823/F91D7CF807469FB3.jpg" /> 唐骏PK李开复:创业可否批量复制 天使投资与风险投资简要区别 天使投资与风险投资简要区别

  引言

  2009年9月7日,从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一职上离职的李开复高调宣布成立“创新工场”,致力于规模化复制创新型企业。由于这一模式既不同于个人特征明显的普通天使投资,又不同于机构特征明显的风投基金,因此,在引起巨大关注的同时,在业界也备受争议。

  10月30日,正在进行招兵买马的李开复会议间隙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详见“南方网”本专题网络版)。他表示,创新工场这一模式是“独一无二”的,国外没有,国内二十年后也不会再有。他介绍,创新工场目前招了10来个人,“素质都很好”,5年内8亿元人民币的资金也不成问题。尽管倍感于媒体追逐的压力,但李开复仍然深信,这一独创模式适合目前中国的市场生态,有望将中国天使投资的模式带到高度规模化、产业化的新境界。

  创业是否可以复制?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唐骏在同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截然不同的观点。“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模式很难成功,创业是没有人可以‘制造’的。比尔·盖茨曾经跟我说过,要他重新造一个微软都是不可能的。这说明创业具有不可复制性,没有人可以讲得清、教得会。”

  本报经过多方采访后选取这一案例进行探讨,一方面是对这一新兴模式表达良好的祝愿,另一方面,我们不限于对简单的“能和不能”的空洞探讨,而是通过对话当事人以及各路专家的分析碰撞,去芜存真,直击案例最本原的逻辑,让读者得出各自的判断。

  讨论嘉宾

  唐骏: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

  林江: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唐浩夫:鼎合资本CEO,风险投资领域资深专家

  周杰:北京浪淘金公司CEO谷歌中国前技术总监、李开复弟子

  ●缘起

  创新工场明显地借用了Google的项目制模式,但又不具备Google的大公司实力,可能无法为新项目提供足够大的运营平台。这种简单的借用,是否会带来水土不服?同时,创新工场声称不接受商业计划书,项目并非是所招聘的工程师想出来的,人员与项目如何匹配?在这样的前提下,规模化复制创业企业又是否可行?这些问题,都将影响创新工场的成败。

  对此,南方日报邀请学术界和风险投资界人士以及李开复的弟子周杰,进行点评分析。

  ●案例

  创新工场运作模式

  拨开各路媒体纷纷扰扰的报道迷雾,经过李开复的亲自介绍和李开复弟子周杰的现身说法,一幅关于创新工场具体运作模式的清晰画卷呈现了出来:

  人员:主要是工程师。创新工场规模将保持在110人,因为110人是沟通效率和规模的最佳平衡点,太少则不成规模,太多容易“官僚化”。110人中,法务、财务和人事等10人,另外100人组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将会分到一个项目。

  项目:创新工场不接受商业计划书,项目创意内部产生。李开复介绍,创意主要来源于国外产品带来的灵感和自己看到的商机两方面。

  运作:从创意到项目会用3—5个月,从项目到公司会用6—9个月,整个周期是1年左右。子公司一旦能成熟运作,便会脱离创新工场的平台,成为独立公司,由创新工场持有一部分股权。此后,李开复会帮子公司寻找诸如红杉和IDG等风险投资。

  创新工场“预演”案例

  谷歌前技术总监、现北京浪淘金公司CEO周杰称,李开复为其创业“导师”,浪淘金公司的成长,可以看作是创新工场孵化创新型公司的一个“预演”。由于创新工场尚未正式孵化出企业,我们选取了这个案例进行具体介绍。

  浪淘金公司的专注方向是互联网效果广告,按照打来的购买电话多少向广告客户收费,与点击付费不同,这种模式更加冒险。经过两年发展,该公司业务规模1千万元左右,拥有70多人的员工团队。对于在美国已经非常红火的效果广告市场,周杰认为,该市场在中国未来5年内将有10倍的增量。

  从技术人员到创业企业的管理者,周杰得到了李开复不少指导。“我们定期会见面聊一聊,一般是两个月一次。”周杰说,“对我而言,以前在谷歌,带30多个人的团队,只是负责技术团队的管理。而创业做企业,要面临很多新的东西,包括人力资源、市场开拓、公关、营销策略等等,李开复会给我很多建议。比如说做市场,怎么做,怎么包装,跟什么样的媒体怎么谈?做销售的话,销售渠道怎么建立?有时不一定是他自己解答,他会告诉我‘谁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你可以找他聊聊’。这就是‘找到对的人,解决对的问题’。”

  ●案例讨论

  【议题一】

  创新工场是否适合中国土壤?

  创新工场与一般的天使投资相比,重要的区别是项目创意的来源,前者不接受商业计划书,与创业者一起想,或者告诉创业者“要做什么”,而后者则需要创业者先来讲“故事”。创新工场与Google内部的项目制相比,又缺乏了与产品相应的足够大的运营平台。

  李开复说:“我们不缺项目,是项目太多了。项目主要是整个团队分析出来的(头脑风暴吗?)不是头脑风暴,项目不是靠拍脑袋出来的,是分析出来的。比如,国外的一个产品让我们产生灵感,我们会据此进行分析,如何结合国内实际进行创新。这是学习,不是简单地模仿。其次,也有我们自己看到的商机。这是两个主要创意来源。当然,其中也需要有头脑风暴。”

  观点PK

  唐骏:中国在风险投资方面没有很好的土壤、氛围和机制,尤其是相关的配套机制。在创业团队中间,信念的相悖是一个阻碍投资达成的重要原因。在中国,可以选择的投资项目很多,像我认识的一些投资人,基本上只会投相互认识,或朋友介绍的能够信任其身份的创业人,我做私募也是一样的。

  唐浩夫:核心问题在于对企业的介入程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财务投资人跟创业者之间的关系该怎么定义。一个创业运作流程包括商业模式设立、修正和具体执行几个环节。以我所从事的VC(风险投资)领域为例,一般不会参与创立环节,最多只是参与商业模式一点点小的调整修正,在执行层面基本不参与。

  天使投资的介入时间要早一些,刚有了创意就可以去投。创新工场这种模式,介入阶段更早,在还没有创意的时候就开始介入,介入的程度也比较深,连执行也要管。这就意味着,投资方本身的好恶会影响项目商业模式本身的走向。

  这种方式跟我们普通的风投操作方式也有很大不同。我们一般都是先看行业的市场潜力如何,再看商业模式是否可行,最后再考察这个团队是否能执行这个模式。而创新工场模式是倒过来,把创业职业化,先从人开始,再出创意、执行。这就有个问题,创意必须在100多个人里产生,短时间内是否能拿出好的创意?好的创意一般来自积累和灵感,还要靠资源,不是一蹴而就的。按照这种模式操作,估计创新工场的项目将以商业模式创新居多,偏服务性,基于技术的新产品将比较少,这不是把人圈到一起就行的。

  林江:对于处在创始期的项目,李开复的方式可以帮助引入投资,同时也引起社会对投资创始阶段的项目的关注,是有意义的。李开复博士的“这是中国特定的国情下的一种过渡方式”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说法,我非常赞同。

  我很同意唐骏的看法,中国的项目实在太多了,只要有点钱,随便找市或省里面的科技厅,他们就会有大量质量较好的项目供你选择。因此,大的风险投资现在都习惯去找有相关政府背景的项目,从风险收益的角度看这是完全合理的。因此,中国天使投资的缺失不能单单怪投资人,政府目前的这种模式也有责任,这是中国特有的情况。

  对于李开复的创新工场,由于李开复博士的个人原因,在资金上是一定没有问题的。凭李开复的个人江湖地位,肯定有较多的人和企业会投资。但是对于他这个模式能否成为样板,我表示怀疑。

  商业诚信的土壤,政府的土壤,让天使投资在中国本身就很难开展。因此,也不会因为李开复“梦工场”的成功而涌现出很多天使投资人。

  【议题二】

  规模化复制创新型企业是否可行?

  从周杰的案例来看,李开复对于周杰和浪淘金公司的指导,其实相当于创新工场的前传,一个简单的雏形。创新工场的运行理念是“(天使投资+创新)×规模化”。那么,在上述案例中的单个导师作用,能否成功规模化,并成功孵化出一个个创业企业?

  观点PK

  唐骏:李开复的这种创新工场模式很难成功,这是中国独创的模式,在国外是没有的。第一,创业是没有人可以“制造”的。盖茨曾经跟我说过,要他重新再造一个微软出来都是不可能的。这说明创业的不可复制性,没有人可以讲得清、教得会,李开复的例子是不可复制的。

  第二,创业过程中有太多不确定因素,是不可控的,没有人可以保证结果,不像一个企业可以产出一定的产品,虽然是说创新工场,但谁都不能保证产出一定的创业成果。

  他可能现在先用一年时间尝试去做,但应该是做不出来的,非常不现实。因为创业是不可复制的。而且创新工场在管理上会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创业团队与公司的理念不一致时,如何控制等。

  目前,国内天使投资也是在创业计划有了一定进展,产品出来了,并且又能够募到大笔资金,只有待全面开拓市场时才会投的。只有一个计划就马上给投资,现在已经没有人这样做了,风险太大了,国外也已经很少这样做了。

  林江:首先,创新工场应该可以取得成功,但这种成功很可能不是创新工场本身的成功,而是李开复个人的成功。如果换了其他人,成功的几率几乎是零。

  从创新工场模式来看,从项目的筛选、管理到退出,我看不出有什么很特别的、跟别的风投不一样的地方。中国有很多的创意项目,但到底在中国搞“梦工场”是一种全新的创新,还是只是另一种模式的风投、冠以“梦工场”这个概念而已。因为现在的风投形式灵活,很多合伙人也强调由管理团队去做,一些合伙人也能够非常放手。像深创投,他们也设有A、B、C3个团队在做不同的商业项目。

  其次,李开复的梦工场其实利用了经济原理中一个非常经典的立体思维,利用规模化提高成功的几率,同时一些项目上的成功可以覆盖其他部分的损失。

  现在的风险投资项目都是政府在做主导,并储备了大量的项目。这种方式本身就给了风投一个固定的平台。

  唐浩夫:公司架构方面,可能最大的问题不会来源于利润如何分配,而是当创业项目出现困难时,该由谁来决策是继续做还是放弃?如果创新工场平台觉得这个项目不值得再投资,而项目团队坚持要继续,怎么办?按照传统的风投模式,风投方不做大股东,就是不希望去承担公司亏损时的现金流,从而降低风险。那公司还可以去找其他的风投谈。但对于创新工场的项目而言,如果“老子”不同意做,“儿子”就只有离开了。但事实上,很多项目就是由偏执的人来做,要坚持,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分众传媒就没有今天了。它曾经投了一千多万下去还没开始盈利。

  周杰:创新工场相当于一个孵化器,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导师作用,它可以帮助企业解决更多问题。以我的公司为例,对技术人员的要求比Google还高,但目前的待遇肯定比Google差远了,如何吸引人才?有了创新工场这个平台,李开复将自己的个人号召力和形象赋予这个平台,就可以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从创新工场的招聘来看,来的人素质还是好的。

  打个比方,创新工场就像一个社会版的云计算,是“创业云计算系统”。它就像创业的基础设施,集中供给创业所需要的服务和资源,就像电厂集中供电一样。本质上来讲,这是一种资源整合,是创业社会化大分工的一部分。

  当然,创新工场本身也是创业,创业就不可能一帆风顺。第一个来做,也意味着有很多事件你要第一个去解决。你不知道会遇到什么问题,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将会遇到意想不到的事。这个项目方向非常好。如果做成,非常有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