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深度剖析:“问答”包装下的新型社交网络_最新动态_新闻资讯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 “米饭”深度剖析:“问答”包装下的新型社交网络

“米饭”深度剖析:“问答”包装下的新型社交网络

 2011/8/6 12:32:42    采铜学心录  我要评论(0)
  • 摘要:前几天写了篇《网络图谱论“知乎”》,有看官让我评点下米饭(mifan.me),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在我看来,米饭与知乎本质上是两类产品(或者说Formspring和Quora是两类产品),米饭就是个社交网站,而知乎是知识网站。米饭的机制更像微博,有很强的时间属性,但是和微博又有重大区别:微博是单向关系,单向传递,米饭是单向关系,双向互动。我难以判断米饭这个产品的前途如何,但是对这种社交网络的新机制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接下来我将对上面的观点做一些详细的解释
  • 标签:问答 网络 社交

前几天写了篇《网络图谱论“知乎”》,有看官让我评点下米饭(mifan.me),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在我看来,米饭与知乎本质上是两类产品(或者说Formspring和Quora是两类产品),米饭就是个社交网站,而知乎是知识网站。米饭的机制更像微博,有很强的时间属性,但是和微博又有重大区别:微博是单向关系,单向传递,米饭是单向关系,双向互动。我难以判断米饭这个产品的前途如何,但是对这种社交网络的新机制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接下来我将对上面的观点做一些详细的解释,基本上是由浅入深的顺序,展开来谈五点。

一、米饭虽是问答网站,但是它的网络图谱里不存在知识结点,只有个人结点,问题和答案是结点之间的信息流。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用户不能“关注”问题,更不存在“话题”一说,只能关注人,所以“问题”这一结构无法独立地与用户进行信息交互,必须依托于用户之间的关系。没有知识结点的坏处是知识无法沉淀、丰富、完善;但在另一个方面,却突显了用户关系的重要性,因有关系才有问答,也使用户更看重问答这个实时的互动过程,而不是问答的结果。对于知乎,“问答”是一个名词,对于米饭,“问答”是一个动词。

二、米饭有很强的时间属性,问题和回答作为社交网络中的信息快速地流动。

米饭的界面给用户提出了两个与时间有关的暗示:

1)“快问快答”。比如体现在消息页面,每一个要求我回答的问题下面都有一个窄窄的输入框,外加“支持ctrl+enter回复”的提示,似乎在要求我抓紧时间马上快写,不用写多,连动动鼠标的时间都要省。而知乎却是满眼的长篇大论。可以说,米饭是“以短为趣”,知乎是“以长为荣”。

2)“此刻”作为一种基本的时间视角。体现在回答发表时间的表示方式,标记出与“此刻”的距离,如“张三对李四的回答于2分钟之前”。这种表示与微博类似,而微博正是典型的强时间属性产品。另一方面,“此刻”的存在暗示用户:同一个问题,现在给出的回答可能会和一小时前的不一样,也可能会和一小时后的回答不一样,生活在流淌,答案也在变化,因此时间对于问答是一个重要的变量。也正因此,米饭允许用户对同一个问题多次回答,而知乎却限制只能答一次。知乎是某种“绝对主义”,米饭是某种“相当主义”。

三、米饭有很强的社交属性,问答是促进社交的手段,社交也是促进问答的手段。

米饭的社交属性体现在(不完全归纳):

1) 展示提问者的身份和头像

2) 要求用户填写详细的个人资料。

3) 在每一个答案动态中,提问者和回答者的头像同时展示,凸显一种对话感。可以把米饭中的问答理解为一种“微对话”,这种微对话不论是在线下的社交还是在SNS的互动中都是很常见的。

4) 可以给答案进行“喜欢”投票。相比于“顶”“赞”等词,“喜欢”是一个感情化色彩更浓的词汇,而红心的小图标更加重了这层色彩。所以知乎是“理性问答”,米饭是“感性问答”。

问答作为人际互动的一种典型方式可以以促进关系的发展,这很容易理解。那么为什么说社交是促进问答的手段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 社交网络本身作为问答信息的快速传播渠道,在社交网络中,“我”这个结点与其他用户结点的联结越多,我的问题就越能被更多的人看到和回答。

2) 问答参与者的个人背景信息和关系信息为问答提供了丰富的语境。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提出来,所表达的信息可能完全不一样,如果我对提问者越了解,那么就越能准确地理解问题的真实意图,也就能给出更合适的答案。问答参与者的关系是问答另一个重要的背景变量。

当然谈到社交网络的建设,不能不提利用用户的已有社交关系,争取把他们的这些关系转移到当前的网站上来,所以米饭很看重对“同城”“同事”“同学”关系的建立。但是本文不想重点探讨这一点,因为这个问题对于所有的SNS网站是一样的,米饭不具有特殊性。

四、米饭最核心的机制:单向关系,双向互动。

对于米饭这种强社交性问答网站的一个典型疑虑是:是不是在现有的社交平台上,不论是facebook型平台,还是twitter型平台,加一个类似的问答功能,就能替代米饭类型的产品了?甚至说,这些平台现有的功能,就已经涵盖了米饭所能做到的一切?其实这些质疑不无道理。

但是,我认为米饭有一个核心机制,造就了它与现有主流社交平台的本质差异:单向关系、双向互动。单向关系,就是沿用twitter和微博的那种方式,follow;双向互动呢,就是比如“我”关注了100个人,我不仅能作为被动的旁观者,看到这100个人的最新动态,我还能同时给这100个人提问,等于占据了一个颇为主动的地位,成为强有力的互动发起者。当然这种设计是有不小风险的,某种程度上颠覆了通常的社交逻辑:双向关系就应该是双向互动,单向关系就应该是单向传递。用户是否能接受这种新型的互动方式呢?

确实,我并不肯定单向关系+双向互动的机制是否真的可行,但是我可以说,如果有一款采取该机制的社交产品真的成功了的话,那么问答将是非常可能的产品包装方式。为什么呢?试想一下在实际生活中,你心里有一个重视或者仰视的人(类似于关注者和被关注者的关系),之前你从未和他当面说过话,现在有一机会可以和他交流,你会采取什么方式呢,我想大多数人肯定会想到:“我能不能向您请教一个问题……”。对于弱关系,最恰当的、最有可能成功的沟通方式(或者直接点:搭讪方式)就是提问。

在一个社交网络中,单向关系+双向互动的好处是能极大地拓展信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因为单向关系使得结点之间的连接非常简单,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增加链接的数量;而双向互动又能激发已建立链接的结点之间的信息传递,使得整个网络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

五、米饭可能给用户带来的核心价值:把生米煮成熟饭(生人变熟人)。

米饭的这一可能(只是可能,有待于产品设计和运营的持续改进)的核心价值:把生米煮成熟饭,正是建立在其核心机制的基础上。对比一下,一个双向关系的社交网络,用户的好友关系主要是基于原本已经存在的真实关系;而一个单向关系的社交网络,要想把你默默关注的人变成你的朋友,很多人会觉得既无可能也无必要。但是米饭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是的,一开始你可以选择默默follow某个陌生人,接下来你可以向他大胆提问(因为天经地义,这里就是提问的网站),然后他可能会回答你的问题(因为反正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几秒钟吧),一来一去,生人就变成了熟人,生米就煮成了熟饭,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

很显然,这是一种非常巨大的用户价值,如果米饭未来想要走得更远,必须围绕“如何更好地把生米煮成熟饭”这一中心上下功夫。界面和交互端的用户体验优化是一方面,设计算法进行陌生用户的智能推荐是一方面,在运营方面对提问的话题类型、语言风格进行有助于关系拓展的问题引导是一方面,等等,米饭团队有很多重要的功课可做。另外承接本文开头所说,除了社会化问答这种模式之外,单向关系+双向互动的社交网络机制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拓展方式呢?是否能激发其他的产品创新呢?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本文来自:http://xuexinlu.blogbus.com/logs/145357713.html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