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深度揭秘:Oculus 究竟是如何打动扎克伯格的?" width="500" height="666" />
【VR 次元编者按】Facebook 收购 Oculus 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VR 似乎一下子成为了科技行业最火爆的产业,谷歌、微软、三星等多家巨头接连入局。两年过后,有了巨头扶持的 Oculus 怎么样了?Facebook 的 VR 战略进展如何?《商业周刊》深度长文带你揭秘 Facebook 的 VR 野心。以下为文章原文(微信上关注 VR 次元微信公众号,查看更多有关巨头公司布局 VR 的深度文章)。
Facebook 公司西区新址办公楼位于美国加州门罗帕克市 Facebook 大道 1 号,已建成使用,但它采用了一种“尚未完工”的建筑风格,你可以看到裸露的胶合板、水泥面和钢材等。如果换成一家普通的公司,恐怕得用石膏板把这一切都遮起来。但 Facebook 不是一家普通公司,所以这些胶合板和水泥面就显得别有魅力了。
近日,Facebook 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带着一脸阳光灿烂的表情接受了采访。这次采访的主题和未来有关。具体来说,是和 Oculus 有关。
Oculus 的实验室
Oculus 是一家虚拟现实(VR)头盔和软件制造商,2014 年,Facebook 公司斥资 20 亿美元收购了它。这个收购邀约很难拒绝,不仅因为 Facebook 开出了天价,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扎克伯格会长期支持 Oculus 的工作。当然 Facebook 还有其他股东,但他们没有扎克伯格那种动用现金流的权限,在 2016 年第一季度,公司大约有 18 亿美元的现金流。
VR 值得长期大量投入资金
Oculus 在拉丁语中是“眼睛”的意思。Oculus Rift 头盔今年早些时候开始发售,价格 599 美元。它是一种很神奇的设备,可以提供 360 度全景视频和声音,对于游戏来说,这可能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扎克伯格说,游戏是 VR 登堂入室的门户,当然他也希望人们可以用这种设备来观看体育节目、制作电影、聊天交谈,或者做一些现在还没有想到的其他事情。
但 Oculus Rift 的分辨率仍然很有限,在运动追踪方式上,在人体对投射对象的反应方式上,以及其他一些方面,它都还有不少欠缺。这些都是大问题,需要科学家对人的感官机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例如,头盔应该如何追踪眼部运动,让处理器来调整焦平面呢?)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方式,需要耗费数以十亿计的美元。
电子工程实验室
Facebook 可能需要为 VR 部门修建一个 NASA 那样的研究园区,扎克伯格对此没有表现出丝毫犹豫。他说:“VR 是一个长期项目,它成为下一个主要计算平台的潜力很大。VR 值得长期、大量地投入资金。”
“我们已经通过 Facebook 连接了 16.5 亿人,”扎克伯格说。 “但如果你希望帮助全部 70 亿人全都连接起来,让他们畅快地分享和消费内容,你就需要对其中一些项目进行长期大量的投资,但实际上你也不知道这些项目的时间框架是多久。有人说过,要预测世界 20 年像什么样子并不难,困难的实际上是搞清楚如何实现它。”
十年前,人们在网上分享的大多是文本。 “然后,手机摄像头的质量和功能突飞猛进,”扎克伯格说。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网上视频的黄金时代。照片比文字更加多姿多彩。而视频又比照片更加多姿多彩。但这还不是终点,不是吗?即时捕捉到人的自然体验和想法,然后按照你的想法来设计和共享它,这是一个我们永远都会努力靠近的目标。”
视频的发展曾经经历过一些惊人的波折,VR 的发展也有可能同样坎坷、出人意料。谈到未来,就连扎克伯格都觉得有点犯难:“有些事情太深层了,我觉得我没有足够的词汇量来描述这些东西。”
除了破解心智之谜之外,Oculus 还给扎克伯格提供了一个机会,来创建一个有形的东西,Facebook 是无形的,由百千万行代码构成,它是一项巨大成就,但人们也喜欢有形之物,它们承载着回忆与感情。
VR 团队的目标很明确
但进军 VR 硬件业务还有一个不那么浪漫的理由:Facebook 希望有自己的 VR 设备,就好像苹果和谷歌有自己的手机那样。这意味着对技术的控制,从软件到硬件的控制。
但是和写程序不一样,规模制造产品有其无情和残酷的一面。把 10 亿个头盔送到人们的手中是一个巨大的任务。苹果制作硬件,它有 11 万左右的工人,但这还不够。在富士康这样的代工厂里还有数十万工人。三星的工厂雇佣了近 50 万人。 Facebook 目前有约 1.3 万员工。
Facebook 上次公布的 Oculus 员工数量大约是 400 人,之后就不再公布这个数字,而且也拒绝透露原因。有人推测,Facebook 打算把它扩建为一个规模超乎所有人预计的部门,即使你是一个开明的独裁者(扎克伯格本质上在 Facebook 上就是这样的人物),当你进军硬件领域的时候,股东也会变得难以安抚。Oculus 公司的首席技术官约翰·卡马克(John Carmack)说,他很清楚他们要应对怎样的压力:“我经营航空公司 10 年时间。我理解硬件领域的艰难。”
Oculus 的原型在 2012 年震惊了媒体界,其发明者帕尔默·拉奇(Palmer Luckey)现年才 23 岁。公司产品副总裁内特·米切尔(Nate Mitchell)现年 29 岁,一开始就和拉奇共事。米切尔现在主要把精力放在改善的 Rift 技术上,而拉奇则负责招揽开发者。Oculus 的竞争对手也在邀请这些开发者为自己的头盔制作游戏。 HTC Vive 可以让用户在房间里更大的范围内活动,其控制手柄也已经上市发售。索尼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 PlayStation VR,希望吸引《生化危机》等游戏的玩家购买产品。
佛罗里达州的 Magic Leap 则拒绝透露他们的项目,只是说那是一个增强现实(AR)产品。Magic Leap 已经与一些电影制片厂签约,其中包括拍摄《星球大战》的卢卡斯电影公司。它还获得了 14 亿美元的投资。当然,市面上还有一些简单的、不需要头盔的智能手机 AR 游戏,比如风靡全球的 Pokémon Go。
当被问及是否害怕 Oculus 公司落败的时候,拉奇回答说,“我从来没有害怕过。我很清楚情况。有些公司一边做一边想他们的长远目标到底是什么,这项技术在 10 年、20 年、30 年后会是什么样。但是我们这里的很多人都是科幻小说爱好者。我们都知道科幻作品中的虚拟现实是怎样。尽管我们今天的产品和我们希望 10 年或 20 年后会有的东西还有很大差距,但每个人都希望能抵达那里。我们的目标很明确:让 VR 尽可能接近真实生活,但又没有真实生活中的种种限制。”
为消费者服务的宗旨
Oculus 首席执行官布伦丹·艾里布(Brendan Iribe)现年 36 岁,梳着背头,举止从容而自信。他母亲说,艾里布很小的时候就会光顾电脑商店了,有时还会绕过柜台进入库房。他的职责范围很广,但目前最主要的责任是确保 Oculus 公司目前正在制作的头盔成品外观优雅、操作直观、使用舒适——不会让人头晕呕吐。
艾里布在马里兰州长大,只在马里兰大学读了一年就离开去做软件开发了。今年 4 月,他回到母校,参加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计算机科学中心的奠基典礼,他承诺为这个中心捐献 3100 万美元。到场的有一位参议员,该州州长,以及 Oculus 公司高管迈克尔·安东诺夫(Michael Antonov),他也曾在该校读过书。在典礼上,他们都戴上了 VR 头盔,假装在破土动工。(艾里布和安东诺夫在 2004 年创办了 Scaleform,向电子游戏制作商销售软件工具,Autodesk 在 2011 年出资 3600 万美元购买了他们的公司)。
艾里布记得,2012 年,一个朋友在一个产品展会给他打电话,说“你应该见见拉奇,他做了一个很酷的原型,我觉得 VR 也许已经万事俱备了。”于是艾里布带着米切尔和其他几个同事到了洛杉矶,和拉奇约好一个牛排馆见面。艾里布回忆说,“他穿着短裤、人字拖和一件雅达利T恤走了进来。我跟他通过电话,但我不知道他有这么年轻。”当时拉奇才 19 岁。
当时 Oculus 是 Kickstarter 众筹平台上的一个项目,旨在帮助人们建立自己的 VR 头盔。艾里布表示想把这个项目打造成为一个直接向消费者出售成品 VR 头盔的公司。如果说一个新的计算时代即将到来,那么此举就相当于史蒂夫·乔布斯告诉史蒂夫·沃兹尼亚克,苹果电脑应该是为一般人打造的,而不只是为工程师打造的。
但拉奇当时已经获得了另一个工作邀请。 “我当时在考虑很多不同的选择,”他说。 “我们见了面,我跟艾里布和他的朋友们交谈了一阵,真的开始动了心。”
拉奇说他考虑了好几个星期,觉得艾里布很靠谱,“我从来不想成为 CEO。那不是我擅长的事情。有些人可以既当创始人又当 CEO。我从一开始就从没想过要当 CEO。我不是那种类型的人。”
VR 在技术上的困难
在 Oculus 公司协助开展的 70 个游戏和体验项目中,有一个是 Sanzaru Games 公司制作的。该公司创意总监提恩·格雷罗(Tin Guerrero)正在研究一种体育游戏,团队里有一个叫弗莱明·瓦尔(Flemming Wahl)家伙很容易头晕呕吐。格雷罗想知道在游戏中采取某个做法好不好的时候,就让瓦尔去测试。如果瓦尔没有吐,就说明效果还不错。瓦尔并不是身体虚弱的人,他的业余爱好是赛龙舟,但他就是十分容易产生 VR 眩晕。
迈克尔·亚伯拉什(Michael Abrash)是 Oculus 的首席科学家,他花费了大量时间来研究知觉问题。还记得 2015 年那场关于裙子究竟是蓝黑色还是白金色的大讨论吗?对于亚伯拉什来说,那不是一个浪费时间的口水仗,而是一个涉及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和原因的根本问题。亚伯拉什表示,Oculus 公司不会止步于游戏和沉浸式体验。VR 应该像现实一样真切,它应该就是现实。
“每天早上醒来时,你不会说:‘啊,现实,多么有趣的平台。’你不会去想现实里的杀手级应用是什么,你想的是一切皆有可能。”亚伯拉什说。 通过使用手机和眼镜等方式,我们已经增强了自己对世界的感知。但是 VR 之前,“我们还没有过如此紧密地把它和我们的知觉系统和环境耦合起来。”
对于一个把现实当作基准的研究小组来说,一个问题就是 Oculus 在很多方面都很还差得远。现在的镜片提供的视场角为 90 度,而不是眼睛本身的 110 度。而且也没有办法调整深度知觉,所以如果没有高精度眼动追踪功能,就无法让你先聚焦于一缕头发然后再看远处的东西。 “弄清它的唯一方法就是构建它,”亚伯拉什说。“这只不过是一个知觉上的心理学问题。关键在于你的体验是在你的大脑里形成的。”
眼动追踪不像瞳孔追踪那么简单,瞳孔会改变大小,可能缺乏对称性。而眼睛会转动,每次眨眼虹膜都会移动位置。 “如果你给自己的眼睛拍段视频,看着放慢速度看,可能会让你感觉很惶恐,”亚伯拉什说。以后,Oculus 公司还需要追踪口部和手部的运动,难度可能更大,但是如果不做到这一点,用户就无法在 VR 聊天应用里聊得尽兴。
Oculus 公司很早就给研究部门分配了 20% 的预算和人力,亚伯拉什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寻找真正做过相关研究的人上面。他说,在纳米加工、纳米光刻和波导技术领域,能人寥寥无几。VR 在 1990 年代失败后,发展完全停滞,要找到这些人十分困难。VR 专家当时已经没有了继续发展的空间。 “我跟其中一个人谈过,问他是否愿意加入我们,结果他现在已经是一名医生,”亚伯拉什说。 “当年 VR 陷入停滞后,人们就离开了这一行。”
在 1990 年代早期,亚伯拉什在一个 3D 图形论坛上结识了 Oculus 的 CTO 约翰·卡马克。他们一起开发了一个人气极高的电子游戏 Quake,之后两人各奔东西。卡马克去了 ID Software,亚伯拉什则供职于 Valve。大约 15 年后,卡马克把他引荐给了 Oculus 团队,当时 Facebook 还没有收购 Oculus。 亚伯拉什试玩了一个演示版,当他看着一栋高层建筑的边缘时,不由收紧了膝盖。就是在那一刻,他知道他最爱的科幻小说中描述的未来可能会成真。
他辞去了工作,预计在 Oculus 公司可以筹集到足够多的资金大干一场之前,他还可以先去度一个长假。但是五天之后,他就收到了消息,得知该公司已被 Facebook 收购。于是他和扎克伯格见了面,了解 VR 是否是 Facebook 战略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这样他加入了团队。
手机是 VR 走向大众的黄金通道?
在今年洛杉矶 E3 游戏大会前夕,卡马克参加了微软的一个活动。 VR 是这样一个非常新、非常开放的领域,对手之间合作多过竞争。卡马克在 E3 上向大家介绍了微软游戏 Minecraft 的 VR 版本。你可以在三星 Gear VR 精简式头盔上玩这个游戏(这种头盔售价 99 美元,是三星和 Oculus 的合作产品,卡马克在其研制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卡马克认为,手机 VR 将会是普及得最早、最快的 VR 技术。“手机是我们通向 10 亿级用户的黄金通道。”
卡马克现年 45 岁,他最初是在一个专业 VR 论坛结识拉奇的,然后又在 Oculus 创业之初就加入了该公司。他说拉奇的第一个原型“扭曲得一塌糊涂”。于是两人一起努力完善它,并在 2012 年把它带到 E3 大会上。“拉奇把两个塑料镜片和一个显示屏粘在一个小鞋盒子里,效果比一些超高端的显示器还好,成本只有它们的百分之一,”他说。 “人们看到这个东西的效果后都惊呼起来。”
他说 Minecraft 是“现今最大的游戏”,他花了数月时间说服其创始人马库斯·佩尔松和自己一起合作。在微软收购 Minecraft 之后,他又说服微软让自己把它做成一个 VR 游戏。之后 Facebook 收购了 Oculus 公司。 “我双手支持 Facebook 收购 Oculus,”他说,要想在 VR 上有所建树,必须拥有庞大的资源才行。
他说,目前没有人向他汇报工作,所以他就有空去研究传感器融合(让不同的定位技术协同工作)这样的问题了。卡马克创办了航空公司 Armadillo 并运营了十年时间,他把相同的一些定位技术用在了 VR 上。 “有时候,你需要有一个创造未来世界的机会,不要在这个领域出现了 100 强排名榜之后再行动,”他说。就像亚伯拉什一样,他在加入 Facebook 之前也和扎克伯格见了面,想看看扎克伯格对 VR 到底有多重视。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件事系于扎克伯格一身。此人以一种近乎迂腐的方式追逐个人目标和职业目标:他会记录一年跑步多少公里,一年里读了哪些书。当被问及是否为 VR 的长远努力做好了准备时,他说:“我们可是一个特别注重以任务为中心、以长期目标为导向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