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骆磊 摄)
10年专注搜索引擎,把百度打造成纳斯达克中国概念第一股
精彩语录
有人读懂了财富,但他却没有读懂尊严。
容易,能容则易。
喧闹时不动心,萧条时不气馁。
无人理睬时坚定执著,万人艳羡时心如止水。
聪明人把简单的东西演绎得很复杂,智慧的人则把复杂的东西凝练为简单。
现代人不是各种资讯太多,而是关心的东西太少。
人生就像挤公共汽车,你上去的时候感觉很挤,但只要你愿意晃荡,挤来挤去总能够找到个不挤的地方,偶尔还有一个座。
什么人最累?说谎的人最累,他得花很多力气跟自己较劲。
最重要的是:只做一件事儿。
投资的关键是:投对人。
帮助别人,成就自己。
寻找人才,也是一笔很大的风险投资。
欧洲人400年感受到的变化,中国人40年就感受到了。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能力有多强,路就能走多远。
李彦宏的三件心事
百度CEO李彦宏有一年多时间没有接受采访了,多数人只在春晚转播时看到他的笑脸,却难得听见他对公司业务侃侃而谈。这一段“静默期”也使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公司显得愈加神秘,在过去的一年中,百度在7000人公司规模的基础上继续扩张,在7成市场份额的成绩单上继续攀升,与此同时,它所坚持的商业模式也面临舆论考验并做出调整,这所有的经历在掌舵者李彦宏的心中留下怎样的印象,他又如何规划自己的2009年?
李彦宏的心里装着最重要的三件事。
凤巢
确立商业价值观
“有人曾经提过搜索引擎应该国家化,因为这确实是关系到所有人寻找和使用信息的公共平台,”李彦宏的第一件心事,是确定搜索企业的价值观,“它具有公共性,但对技术的依赖又很高,由商业公司主导更易操作,可这就对企业的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边是保证搜索信息的公正性,一边是通过企业的“付费搜索”盈利,搜索企业必须时时刻刻在两者之间做出平衡,在百度内部,销售人员和产品经理也常常为此争执不下,甚至需要李彦宏做出决断,“当然,还是代表用户的产品经理赢的时候更多。”
“不过,在商业模式的进步和优化上,我们过去的投入的确还不够,”李彦宏评论说,去年,由央视发起的关于搜索引擎公正性的讨论也证明,搜索企业确立商业价值观已经成了多么急迫的一件事情,而这时候,人们也开始注意到百度内部的一个新名词“凤巢”。
舆论的探讨似乎并没给李彦宏带来太多困扰,用他自己的话说,百度的商业模式没有大的问题,但它需要调整,而“凤巢”就是一个帮助百度提升流量变现效率的系统。更详细的理解是,付费的广告主不能仅仅是凭借价格就把自己的信息排在搜索结果前列,还需要考量用户是否真需要这样的信息再决定排位,而这个考量,则涉及对用户搜索行为和企业信息有效性做大量复杂精密的计算。
说到这些计算的时候,李彦宏严肃的神情就像是个数学家,不过他没多久又恢复了企业家的理性逻辑,据他表示,“凤巢”很早就开始研发,“这样的系统全世界所有的搜索公司都在做,包括微软和谷歌都在用数千人的团队投入,”李彦宏表示,百度的“凤巢”从今年二季度起就可以看到初步成果。
阿拉丁
未来搜索帮你思考
相比“凤巢”的实际效用,李彦宏心里的第二件心事“阿拉丁”甚至超越了他自己的想像力,“说实话,我都不知道阿拉丁发展到最后会是怎样一个规模,它将越来越多数据纳入可以被搜索的范围,搜索引擎不仅会帮你找信息,还会帮你思考”。
去年年底,百度宣布启动搜索技术的“阿拉丁”计划,该计划涉及一个名为“暗网”的概念,指的是目前还不存在于互联网上,却又真实存在的信息,采访时,李彦宏饶有兴趣地举了一个“十年后搜索体验”的例子,“比如一个女孩面临三个男孩的追求,她该选择哪一个当男朋友,也许‘暗网’上的信息能帮她抉择”。
一个更实际的例子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如何在国家统计局的网络中搜索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便存在的经济数据,而这些数据其实早已公开,“要如何让搜索引擎找到你也许都想不到的信息,这就是‘阿拉丁’的任务”。
在李彦宏看来,再没有比专注于搜索技术本身更让他兴奋的事情了,“当你资金充裕之后,企业的发展会有很多种选择,也有人选择去做垂直搜索,认为将用户需求细分更容易赢得广告主,比如做一些化工类、机械类的搜索网站,”可李彦宏不这么认为,“因为用户没有这样的使用习惯,当他搜索的时候,他不会去细分自己的需求,这都需要一个通用的搜索引擎,通过搜集大量的信息来做判断”。
李彦宏给百度的未来展现了一个看上去没有尽头的技术空间,为了实现专注于搜索的目标,他给公司的资源分配定下“721”的原则,“70%的资源都投向网页搜索,20%投向帮助搜索业务的项目,只有10%给予数字音乐等新业务”。
进军日本
国际化业务及格线
如果说李彦宏的前两个计划事关责任感和技术理想,他的第三件心事则关乎某种企业家的荣耀感。当被问及要急于开始国际化的初衷,李彦宏的回答并不是潜在市场和潜在收益, “只把中国市场做好是不行的,在30年前中国企业也许没这样的机会,可是现在,中国的搜索企业如果不能在国际上拥有相应的地位,这是说不过去的”。
百度于2008年1月开始进入日本市场,并请来索尼前董事长出井伸之担任独董,打响在日本商界圈子里的知名度。李彦宏当时的考虑是,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具有足够的市场潜力,在那里,搜索行业的成功者都并非出自日本本土,而雅虎和谷歌虽然在日本遥遥领先,但在中国却都被百度打败过,这给了李彦宏信心。
可是从信心变为成功还有着一大段的距离,目前,百度在日本已经成为了排名第四的搜索引擎,打败了日本本土的几个竞争者,可是离前三名的成绩还尚显遥远,“我只能给它打60分,算是及格吧,”李彦宏第一次给自己的国际化成绩打分。
“进入新的市场、组织新的团队并不容易,”李彦宏说,“因此我在国际化的安排上会比较谨慎,目前只准备做日本这一个目标,”不过李彦宏对国际化的目标并不着急,“头一两年是不准备赚钱的”。
李彦宏谈管理之道
不以纯粹多元化为目标
北京晨报:2007年到2008年,百度扩张业务的速度很快,在电子商务、音乐娱乐等多个方面都有新的发展,员工也增加很多,百度是业界著名的多元化公司了?
李彦宏:并不是这样,跟业界同类企业相比的话,百度的业务其实是非常单一。我们大概90%多的收入都来自中文搜索。至于说你刚才提到比如说数字音乐啊,电子商务什么都只是尝试。
北京晨报:所谓“尝试”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业务能“尝试”?
李彦宏:其实百度是一个非常用户驱动的这样一个公司。我们之所以推出来这些产品,就是因为我们对用户需求的感知是非常敏感的。比如像数字音乐,很多用户在百度搜索这些。那久而久之我们就发展出了一套这种服务,MP3的搜索也好,贴吧也好,它本身的服务就是跟娱乐跟数字音乐相关的。我绝不会只因为某件事情好玩就去做,也不会想提供所有的互联网服务,我们不是这样的风格,我们是搜索公司。
北京晨报:那么您如何控制这种专注的方向?您吸纳了各种人才,他们的想法会很多?
李彦宏:这也是一个逐渐的过程,我也不记得什么时候变得更清晰了。因为百度的文化比较宽松。每个人都有很多想法,我作为CEO,我的工作就是看 Idea,就是他们把十个想法拿过来,我九个都会说NO。我为什么会说NO。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说这个东西跟搜索没什么关系,所以我说了NO。就是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慢慢总结出来,其实我们90%的资源应该花在跟搜索相关的事情上。
简单、可依赖
北京晨报:虽然您认为公司业务单一,但毕竟有了7千人,管理上的挑战有多大?
李彦宏:管理上一点都不容易,百度现在包括工程师的团队就有两千人。其实基本上做的就是一件事儿,90%是做搜索。这种组织架构在国内是非常少见的。所以我们在管理上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去借鉴。完全要靠自己来摸索。就是团队在两百人的时候,两千人的时候,和现在七千人的时候,非常不一样。对我来说也一直面临很大的压力。团队的这种成长、成熟,管理上越来越精细化,还有就是文化的建设等各个方面都需要不断的提升。
北京晨报:管人最主要靠什么?您怎么看待企业文化这种看似很虚的内容?
李彦宏:企业文化听上去很虚,其实非常重要。从公司还没有成立的时候,我们就在想这个公司将来是一个什么样的文化,我们要倡导什么样的精神,就把它定义得比较清楚,就是“简单,可依赖”。虽然这么多年增加了这么多人,但是新来的人,他会看到老人是怎么说话的,怎么办事的,那么他们就会也倾向于去这样做。所以这一点我觉得保证了这个公司经过了9年的时间之后,还是非常像当年那个七八个人的时候那种理念,就是说话办事不去藏着掖着,不去拐弯抹角。而且每个人做事都是比较靠谱,这事儿交给他的话大家都比较放心。就是这样的一个文化。
北京晨报:研发人员的风气,您倾向于哪一种?硅谷式的?
李彦宏:可以说我在公司营造了硅谷的研发风气,其实硅谷的程序员也并不是那么无政府主义。还是有一定的这种组织的。我们有产品经理,有工程师。他们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协作的关系。产品研发的方案,应该说更多的是取决于产品经理。
北京晨报:国外投资人对百度的期待总是很高,这是否给您的业务方向和日常管理带来压力?
李彦宏:我现在在华尔街的名声是不见投资人,有时候感兴趣了也会交谈一下,可他们一上来就会问什么投入啊回报啊,的确很关心短期的问题,见过几次之后,我想还是尽量少见,可以让自己保持为长期业务发展服务的心态。
北京晨报:所以当您决定大手笔投入“阿拉丁”这样着眼于未来的研发计划,在公司不会遇到阻力?
李彦宏:在这方面没什么问题,百度毕竟还是由创始人控制的公司。
北京晨报:去年在上海“阿拉丁”计划发布的时候,您好像说,只要有合适的人出现,你就非常希望可以退休。现在有没有开始去寻找比较合适的人?
李彦宏:只要有合适的人,我就把CEO的位置让出来,这个话我已经说了9年了,但一直没有找到特别合适的人。我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会退休。即使让出CEO的位置,也不意味着退休,我还会在百度做事情。
晨报记者 张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