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打开腾讯_业界人物_新闻资讯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新闻资讯 > 业界人物 > 马化腾:打开腾讯

马化腾:打开腾讯

 2011/7/27 10:07:34    《商界》杂志  我要评论(0)
  • 摘要:我似乎不应该向出租车司机提起腾讯。车窗外,一幢幢高楼沿着深南大道逐个晃过去。出租车司机因为那幢“马化腾的大楼”触发了谈兴。他一边有腔有调地讲述深圳人眼中的马化腾,一边顺道得瑟起他的QQ泡妞故事。是的,在中国,谁都能对这家企业说上一二。它用了12年的时间,终于成长为压在中国互联网创业者身上的“三座大山”之一;它在一个亦步亦趋相互模仿的产业环境中,成为被其他抄袭者指责抄袭次数最多的互联网公司。它拥有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社交网络系统,但对于6
  • 标签:马化腾 腾讯

  我似乎不应该向出租车司机提起腾讯。车窗外,一幢幢高楼沿着深南大道逐个晃过去。出租车司机因为那幢“马化腾的大楼”触发了谈兴。他一边有腔有调地讲述深圳人眼中的马化腾,一边顺道得瑟起他的QQ泡妞故事。

  是的,在中国,谁都能对这家企业说上一二。

  它用了12年的时间,终于成长为压在中国互联网创业者身上的“三座大山”之一;它在一个亦步亦趋相互模仿的产业环境中,成为被其他抄袭者指责抄袭次数最多的互联网公司。

  它拥有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社交网络系统,但对于6.7亿QQ活跃用户,业界的评价却是“有用户,无粉丝”。

  它被比作一头在瓷器店中长大的大象。出微博、推团购、再加上什么拍拍、搜搜,QQ电脑管家、QQ影音,没有东西是它不做的,堪称行业公敌。“大象”在去岁末偶然又必然地卷入了一场互联网狩猎。它不是宋襄公,玩不转“退避三舍”;也不是功夫熊猫,打架前先摆个POSE通知观众,它一上阵就逼迫用户二选一,它有点“傻傻看不清楚”。

  如今,料峭春风吹酒醒。

  ——关于3Q大战的正向作用,马化腾说:“是在1万多名员工中统一了思想,平衡了利益,把正确的事情加快向前推进。”

  什么是正确的事情?

  2010年12月5日,马化腾发表了《关于互联网未来的8条论纲》,腾讯宣布进入为期半年的战略转型筹备期。注意,站在行业的角度谈论纲,这在腾讯过去12年的历史中很是鲜见。远远望去,这个有着7条业务主线、一千多个产品、超过1万名员工、2010年净利润达到80亿元、三倍于其他三家门户网站利润总和的巨无霸,正在学习成为领袖。

  半年来,关于腾讯的新闻事件包括:连续十场国内各界专家云集的“批判会”、通过50亿元产业共赢基金(2011年6月15日马化腾宣布增容至100亿元),一口气投资高朋网、华谊兄弟、艺龙等项目,其数量超过过去12年总和。

  与之同时,腾讯先后宣布开放腾讯微博、腾讯朋友、QQ空间以及即时通讯QQ等平台。而截至今年上半年,有近2万个合作伙伴已经或正在排队等待到腾讯“拎包入住”,合作伙伴一款应用拿到的单月最高分成已突破1000万元。

  从做生意到做生态,2011年必将构成中国互联网的开放元年。试想,随着人人、新浪、奇虎、百度等一大堆开放平台的出现,几个人的小团队都有可能做出几千万用户的产品。李开复称,中国互联网创业成本到了有史以来最低的时刻。

  是的,尘埃与曙光已经翻过大山,更多的故事也将由此滋长,只是主角,将不再只属于马化腾们……

  这才是马化腾

  著名的普鲁斯特问卷由生活、思想、价值观及人生经验等一系列问题组成。13分24秒,2011年6月3日,深圳腾讯大厦,马化腾回答了这份问卷。从这样的切口看出去,或许可以更立体地认识马化腾。

  先看看这份普鲁斯特问卷

  独家问卷

  1. 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演讲的才华。平面媒体还好,电视压力大了。

  2. 你最痛恨别人的什么特点?

  吹牛,浮夸。

  3. 你最恐惧的是什么?

  谈恐惧夸张了。会有一些担心,比如担心团队不和谐啦之类的。

  4. 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钦佩的是谁?

  比较老套了。乔布斯,很多人都钦佩啦。

  5. 你最珍惜的东西是什么?

  诚信、正直。

  6. 你最喜欢的职业是什么?

  研发产品。

  7. 觉得自己最有底气最自豪的能力?

  拍摄哈雷彗星,学生时代,1986年。

  8. 你对自己的外表哪一点不满意?

  太瘦啦。

  9. 你最喜欢女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人品好吧,善解人意。

  10. 何时何地让你感觉到最快乐?

  在家里。

  11. 如果你能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

  导致我腰椎间盘突出的那次事故不要发生。

  12. 您身上有没有典型的天蝎座特征?

  有吧。神秘?

  天蝎座的错觉

  “你觉得自己有没有一些天蝎座的特质?”

  马化腾思考了数秒,“比如神秘?”

  如果不是身处互联网行业,他或许真会与公众彻底绝缘。同样姓马,相比马云煽动性很强的口才,马化腾似乎更愿意通过邮件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位40岁的技术宅男从腾讯上市到3Q大战之前,几乎只在每年年底接受一两家平面媒体采访。身边人告诉我们,“有一年,Pony在年初的时候接受了媒体采访,出门后如释重负,对公关部门说,今年全年的采访任务提前完成了。”

  ——同样是天蝎座,10月29日生日的马化腾与10月27日生日的周鸿祎、10月31日出生的张朝阳又有着很大不同。周鸿祎自比孙悟空,体现天蝎座攻击的一面,不打仗不放炮他会很憋闷;张朝阳则更张扬一些,你可以说他爱炒作、爱出风头,但第一代互联网企业家如果单靠玩炒作似乎也走不到今天。

  马化腾更像是一个崇尚实用主义的技术人才。你如果将“时代精神”之类形而上的问题抛给他,他会告诉你“我真没想那么多。虚的东西我不会讲。”但是如果你请他谈谈产品,他会自问自答地说出一大堆自己的思考。

  一位腾讯公司的高层告诉我们:“Pony对产品抓得很细,细到一个PPT上有细节表述错误他都能看出来。我们有时劝他,不要这么细,这个细致的事情交给我们去做。他会花很多时间去看用户的反馈,看BBS、看博客,看别人对产品的感觉。我们并不是很在意用作汇报的PPT多好看,背景、动画什么的,这个不重要,有数据,有用户反馈就可以了。”

  毫无疑问,如果时代没有将马化腾放在深圳,没有将他带进互联网,没有让腾讯成为一家公众公司,他肯定还会坚定不移地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他或许会是一名地理老师,或许会去天文台工作,又或许会走上另外的平凡道路。

  他曾经在中学时代的日记中写道,“请父母买一台天文望远镜,如果不给我买的话,可能扼杀了一个天文学家。”而当我们在采访中问他,“最让他感到自豪的一件事情是什么?”他的回答竟然是,1986年在深圳中学生中第一个观测到了哈雷彗星。

  当前,在目睹了Facebook、苹果Appstore 的成功之后,整个中国互联网产业体系正急速地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百度、新浪到阿里巴巴、京东都在积极布局自己的开放平台战略。腾讯,显然不能再做一颗孤独的哈雷彗星。

  马化腾承认,自己已经意识到腾讯在发展了12年之后,开始遇到越来越多来自市场、社会和行业内的种种挑战。“姿态放得很低。”

  2011年6月15日,腾讯履行半年前做出的承诺,在北京召开规模空前的开放大会。开放大会上,各路英雄云集,场面蔚为壮观。

  ——只是抢在腾讯开放大会之前的5月31日,奇虎360也在北京举办了开放大会,周鸿祎除了高调宣布其“360开放计划”之外,也不忘调侃马化腾。他将腾讯的开放称为“被开放”,甚至称,“今天马化腾所做的,都是两年前我给的建议。”

  6月13日,就在腾讯开放大会只差2天的时候,360又宣布与人人网全面结盟,高调进军社交网络。

  ……

  从去年“3Q大战”的恶性竞争,到今天在开放问题上暗中叫板。有公关界的人称,360的开放大会在时期上是提前了的。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两只本不在同一量级的“蝎子”,又一次被舆论锁定在一起,静静地悬挂在互联网的大幕之中。

  有人说,3Q大战会有第二季。这依旧不重要,重要的是两家企业真会在各自的开放世界里走得好吗?

  时间开始跑动。

  基本假设的错觉

  今时今日,你若问国内哪一家商业公司真正值得尊敬,答案,都应是无解。

  就像深圳街头那副著名的标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三十多年狂飙突进的重商主义,让我们拥有了若干商业明星,却并未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文明。无论是3Q大战、百度面临的版权诉讼、还是阿里巴巴的支付宝问题,中国公司似乎都面对着“谁规模大、谁遭到质疑就大”的问题。

  ——市场份额与受人尊敬的程度,的确不成正比。

  让我们回到腾讯。半年前,马化腾发表了《关于互联网未来的8条论纲》。注意,站在行业的角度谈论纲,这在腾讯过去12年的历史中很是鲜见。至于论纲这样的词汇,甚至更容易让人联想到1517年马丁路德金对宗教改革的95条论纲。

  在这场演讲中,马化腾说,“垄断是一个令人烦恼的罪名,但有的时候确实是一个假想的罪名。”他说,腾讯开始步入为期半年战略转型筹备期。

  半年中,腾讯先后在全国各地举办了10场“诊断腾讯”的研讨会。从现场气氛看来,研讨会更像是批判会。马化腾在第9场会议的现场说,“我在网上被骂的机会很多,往往在微博上我说一句话很多人都会骂,所以心理承受能力超过大家的想象。”

  那场会议下来,他密密麻麻地记了三张纸,纸的背面都有记录。腾讯想要改变业内对它“抄袭”、“垄断”的印象,这不用怀疑——即便在中国,也没有人愿意背着这样的名头。

  事实上,互联网世界瞬息万变,生死转换往往只在一念之间。12年来,腾讯并未遇到真正意义上的大地震。马化腾从不掩饰自己的危机感,腾讯高管团队在创业初期同样有过靠炒股赚钱给员工发工资的窘迫经历,但若要把某种危机感传递到10000名员工心中,注意是心中——这便是一个系统性问题。

  如陨石坠地,3Q事件成为了激发腾讯系统性改革的关键点。

  “只要我们用心做,就什么都能做好。只要把用户服务好了,就可以持续发展了。腾讯团队以前会有这些基本假设,去年的事情,公司对于公众和行业的情绪起初很不理解,觉得自己没有错,为何会招致如此非议?但后来一想,我们基本的假设不对,这些是非曲直就都是浮云。”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李海翔说。

  可怕的是错觉。更可怕的是基于错觉产生的幻觉,以为奇迹的荣光会永远为自己开一扇大窗。

  正如这样一个段子——弟子问师父:“怎样才能创造奇迹?”师父答:“你现在为我烧饭,一会告诉你。”饭熟后师父说:“你开始做饭的时候,是生米,你不断地添柴加火,就将生米煮成了熟饭,这不是一个奇迹吗?”

  这是奇迹,但人不能永远活在奇迹中。

  马化腾和腾讯高级副总裁张志东有过这样的表态:“腾讯团队有一股很浓的学生气质,这个团队的基因是不停地解数学题,做产品,不是做别的。我们五六年前可能这样去走,问题不是很大,可是不知不觉,我们在五六年里成长了好几次,也变成了产业的排头兵,但我们自己没有及时转化角色。我们发现,自己和外界的看法出现了很大的不一致。”

  马化腾说,“(以前遇到问题)我们往往在很多场合会辩解、解释,说是什么情况,我们内部怎么样,甚至会给大家解释细节上的来龙去脉,希望取得大家的谅解和同情。但是我们反思中也忘了一点,就是说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很多的印象,不是一天一夜形成的,而是长期很多很小的事件形成的。”

  的确,在道德感本就模糊的互联网产业,腾讯凭借“我来了,我看见,我参与”的八爪鱼打法顺利成长为全民公敌并非一日之功,其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呢?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认为,“归根到底,问题出在腾讯核心决策层对于整个产业和市场存在一种错觉。这种错觉下,业务布局、业务开展的方式都有问题,市场公关变成了消防员四处着火四处救火。”

  因此,就算没有《狗日的腾讯》,就算没有360,也会有鲁迅所说的,“我的文章还没出来,就已经有人开始在愤怒地磨墨了!”

  ——开放,势在必行,开放,势不可挡。推动一只小帆船开放不难,要让一艘2010年净利润达到80亿元、三倍于其他三家门户网站利润总和的航母转向,这注定会引发行业生态的连锁反应。

  但这是必须的。

  罗马大城的错觉

  这是2011年6月3日,从腾讯总部39层望出去,窗外是一片繁忙的深圳港。

  腾讯是座大城,城墙高耸,争议渐多。大城内的人与事,真真假假地流传于江湖,大家似乎听说过一点,又无从认证、了解整个真相。

  关于马化腾是如何工作的,微博上有这样一种说法:1.一般凌晨3~4点才休息,上午10点后醒,经常深夜邮件谈业务,腾讯由此形成浓郁的邮件文化;2.关注腾讯1700多个产品中的相当数量;3.不允许手下说技术上无法实现,能直接列举出各个部门技术高手的名字;4.感兴趣的邮件会立即升级,然后拖一堆高管进来,推动事情前进。

  马化腾每天的工作习惯,采访中我们并没有多问,他告诉我们采访前的那一天晚上他六点才睡。至于腾讯的邮件文化,在问答网站“知乎”上也有这样一个段子——

  “Pony经常回复的还是产品类的讨论。关于他的诸多传说中,腾讯超级产品经理一说是最切合实际的。

  “一次,他要求页面上加某种锚标功能,当用户对页面特定区域进行复杂操作之后,页面能够返回到原来触发动作的位置,免得从头再翻。我询问了技术人员,技术回答说:这根本实现不了。于是,我回复邮件告诉他说:在技术上不可能实现。

  大约两分钟之后,他回复了我:你说什么?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只能回信道歉:抱歉,我们去想想办法。

  他过了一阵子回了一封长信过来:第一段里告诫我,在腾讯不允许说什么事情在技术上做不到。然后,他在信中列举了三四个部门里的Html高手,列出他们的名字和其经理的姓名,要求直接去联络他们,请求他们给予技术上的支持。”

  ……

  似乎印证了此强彼弱的规律,以腾讯今日的地位,企业形象和公共关系沟通空前重要。但让我们吃惊的是,当我们坐在腾讯员工食堂的大厅,接待人员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是第一家在腾讯员工食堂吃饭的媒体。

  这样的表述是否准确,并不值得深究,因为腾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有着内向的企业气质,是毫无疑问的。据说在2007年左右,腾讯尚没有一个可以统一谈市场、品牌和公关方面问题的专职副总,而公关则只是总裁办下面的一个由几个人组成的部门。

  即便到了今天,腾讯公关部门也不过20多人,对于一家拥有6亿多活跃用户的互联网企业,这样的人力配置并不豪华。

  12年来,腾讯在中国互联网领域跑出了深圳速度,而公司上下也有着浓重的深圳气质。

  什么是深圳气质?年轻、活力、敢于挑战,也同样善于模仿,或者说抄袭。员工食堂是一个能够展现公司气质的地方,相比谷歌中国的食堂,腾讯的食堂在餐食供应上没有那么豪华,但是餐具却十足卡哇伊。几位年轻女员工拿着卡通味十足的餐具向我们介绍时的样子,让人印象深刻。

  时至今日,提及腾讯,越来越多的人会用“企鹅帝国”这样的词汇。它能赚钱、市值高、势力庞大堪称帝国,但帝国也有烦恼——

  又比如微博,“为什么现在成了一个独立机构?原来是7个部门一起做,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开协调会议,7个部门参与,都有自己的出发点:做QQ的部门认为,这是未来的方向,如果丢的话腾讯就没有前途、自己的部门就没戏了,另一个部门崛起成了一个新平台了;做社交的QQ空间这一平台,按道理应该是最接近Facebook的平台,他原来觉得微博不能成型,最后看着别的部门做起来,觉得不太支持,或者觉得怎么和我竞争,把公司主要的资源给他了……”

  腾讯需要信仰。比如,“以前很多时候,腾讯希望去官僚化,产品团队像小公司方式经营,这又导致团队在冲杀时如果犯了错误,比如模仿之类容易给外界印象是腾讯蓄意而为,指责整个公司。现在,公司要求大家的一举一动必须传递整体的责任感。”

  2011年6月15日,腾讯开放大会在北京举办,现场一千多个座位被早早地预定一空。马化腾履行他半年前作出的开放承诺。

  帝国开门。

  诊断2 里里外外看腾讯

  2011年初,腾讯分别邀请数十位国内知名意见领袖、法学专家、行业专家等参与其系列论坛,听取社会各界的建议忠告和批评,腾讯每场保证起码有一位最高层管理者列席。“诊断腾讯”研讨会共10场。以下专家观点来源自由蓝狮子辑录即将出版的《X光下看腾讯》。

  传播学者说

  吴晓波财经作家公司有两种身份,一是功能要符合人类的发展,这个腾讯没有问题,第二,企业是作为社会化的公司。但腾讯是很难被定义的企业,到今天也是这样。比如百度是搜索企业,阿里巴巴是电子商务企业,很容易被定义,腾讯一开始就是一个很难被定义的企业,到现在为止我们每个人都在用QQ,QQ的提供者它的文化和我什么关系?其实这个腾讯一直没有定义清楚,其在历史上的角色是模糊的。我建议公司要专门来研究这个事情:我们是谁?

  腾讯应该如何赢得公众信任?

  罗振宇资深媒体人我觉得腾讯犯的第一个错误是自我认知能力的低下。我们很喜欢看“一头大象闯进了瓷器店”的故事,不过腾讯不是这个故事,它是一头小象在瓷器店长大了,大到周围的瓶瓶罐罐都害怕得惊声尖叫,它还不知道。我们做一个诛心之论,3Q大战的时候腾讯做出这样的决定一定是经过人情、法理各方面的考量,没有问题,但因为你是一头大象,你已经超出市场竞争当中的普通企业的规模和位置。

  投资人

  腾讯是否需要从技术驱动转型为管理驱动?

  薛蛮子天使投资人腾讯目前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怎么能把一万名员工的思想统一,共同认识到该干什么。你们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你们又有团队,又有执行力,又能赚钱,短时间内没有人像你们这样能赚钱的,所以你们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腾讯是一个高度军事化的团队、执行力极强的一个团队,指哪打哪,而且来之能干,干之能胜,其招法就是大兵所到寸土不留,其哲学和文化到最后使其变成了众矢之的。腾讯要摆脱目前的处境,就必须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深深地思索

  如何才能成就世界级的创新?

  王冉易凯资本CEO 腾讯其实有创新,但这些创新没有用于社会大格局的推动和变化。至于说如何赢得世界的尊重,这个可能没有捷径,不是说在中国再复制一个Facebook,让它在中国成功,你就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我觉得只有我们在下一代的社交网络,下一代真正能够影响世界的商业模式里面,我们有自己的脚印,有自己的足迹,到那个时候才有机会。未来的社交网络有可能是图片、影像驱动的,在这方面腾讯应该可以有些布局。

  管理专家说

  腾讯的拓展方式,内部有哪些问题可为行业借鉴?

  王育琨管理专家现在实体经济在不断研究互联网,但互联网企业却常常不注重实体经济。很多企业创始人都不太懂:时代在不断前进,你自己的生命意义也在前进。你的价值在哪里,团队的价值在哪里?公司好坏与外部专家的说法并无太大关系,但它应该有一个个的关键接口,一层一层的场域——腾讯能不能在公司里里外外建立出这种强大的场域,让每个员工都将自己身体的智慧放出来跟每一个接口连接?不管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要想走向伟大,管理上这是非常基础的一点。

  汤道生腾讯高级副总裁其实社会的成熟度也会引起大家对全新东西接受的程度,是否在适合时间推出合适的产品,这也会有很大的影响。苹果以前也有不断的创新,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类似于手提的工具,我接触的时候是1991年,当时我还在读大学,看到这种很新的概念,班里面有一个人有,他就拿来炫耀,但是发现这个东西太新,社会不能接受这样的新东西。

  我们发现美国社会整个人群的成熟度、接受新事物是最高的,它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像微博,Twitter很早在美国流行,我们也思考投入团队去做,也是由我们创新团队启动这个项目,那个项目叫“TaoTao”,它没有在对的时间执行,当时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没有智能手机微博也不可能像现在发展这么好。

  腾讯高管说

  张志东腾讯高级副总裁腾讯毕竟已经是一个一万多人的企业,我们去年增加了将近4000位同事。原有的组织形态,设计的模式是一个大农庄,然后每块田我们的同事都去勤勤恳恳地开垦,整个组织文化和组织体系是这样的一个体系,这样的体系要去适应,也不是很容易的,这需要很用功,也会有很多组织不顺滑、不顺畅,磕磕碰碰,中间难免有一些反复和摔跤。成长给我们腾讯带来很多的快乐,也带来了不少成长的烦恼,也许对同一各行业或者其他行业新的企业,大致可能会有这个坎,腾讯也是走到了这个坎上。

  创新与变革

  答案3 开放不是一种态度,是能力

  12年前,我们这一代人创业的时候,就像种下一棵果树,所关注的就是能不能挣到钱,付不付得起服务器的费用,是否发得出员工的工资。可是当果树越来越多,确保单棵果树的收成已经不是你的目标,这个时候,你要关注的是果园的气候是不是适宜。

  开放是大势所趋,也是商业模式和产业链发展的必然要求。几年前,唯一具有社区概念的是中国移动的梦网。当时,也没有人谈论开放与不开放,都是合作。直到Facebook诞生,涌现出一批依赖于其他互联网平台生长的开发商、服务提供商。这个概念更加清晰,互联网的激情会更多,力量会更大。

  我们的一举一动看似慢,其实是比较稳健的思路。腾讯一直考虑开放,只有把平台的能力准备好,知道怎么回事,知道如何把内容引进去,才能最终将产业链做好,开发商才能赚钱。

  目前,腾讯开放最大的是SNS模块,即QQ空间和QQ朋友,这也是开发商分成最多的一部分。Q+会在7月份正式推出来,目前也还在进一步开发中。所以对于腾讯来说,从我们过去做生意转变到做生态,我觉得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这不是外界给你的要求,而是你自身成长的很自然的使命转变。

  把坏事变好事是一个能力

  去年3Q事件的正向作用挺多的,比如加快步伐统一思想,再一个就是要改变做事的方式。要保持对外的沟通,包括跟媒体的沟通,包括跟开发者的沟通。国外很多大公司很注重这个,我们以前注重得很少,所以新品发布会、年会这些都不多见。

  关于开放,有人或许会说腾讯在这方面为什么迟迟没有成果,好像只是做自己的事情,没有对产业和其他的中小企业开发者做贡献,你没有做出表率还跟别人竞争,怎么说都是和自有的体量不相符的。我觉得这个批评还是挺中肯的。这也是促进我们在做企业的时候、研发的时候,一些更长远的东西要提前规划,多沟通。

  腾讯的产品阵线很长,下面的团队在冲杀的时候,对他来说,就是跟一个小公司一样,他做事也不会承担腾讯这么大的压力,但是实际上你做错了事情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这是腾讯做的,好像是蓄意这么搞的。其实未必。但大家的指责是对整个公司的。因此正向的精神和理念需要深刻传达,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代表整个公司的平台的,这个责任感要往下传递,原来我很少讲这个的,这个是比较大的一个反思。

  产业上游的价值将重新崛起

  关于产业共赢基金,我们以前也投过几十个项目,有的金额也不小。所以,并非像外界想象的,腾讯到现在才开始大笔投资。当然,现在数量大一点是因为我们的资金实力比以前强一些。这两年的收入、利润和现金流比较大,能够支持我们更大的动作。

  投资范畴方面,我们希望向产业链上游去走。因为我们大家都在中间,竞争会遇到很多瓶颈。比如:我们投资旅游业,事实上也是选择了一个合作伙伴,今后QQ平台上订房、订机票可以全部交给它。我觉得这是一个战略合作。在内容方面,要支持我们其他的产业链,比如微博、社交等平台都需要明星、娱乐等资源。我们希望通过投资有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关系,不要等上游突然停掉,对方就要个天价,付不起。所以,如果从财务角度来说划算,加上有战略意义,我们认为就可以做。

  回顾过去,很多人认为腾讯很多成功就是因为有了一个QQ客户端软件。我们能够非常便捷接触到用户,手中有很多用户推什么产品都可以成功。但是,在未来,这种故事将不再存在。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