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祠兴衰路:创始人性格决定公司命运_最新动态_新闻资讯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 西祠兴衰路:创始人性格决定公司命运

西祠兴衰路:创始人性格决定公司命运

 2015/3/21 10:54:17    程序员俱乐部  我要评论(0)
  • 摘要:猎云注:在创业浪潮中,带领团队前进的创始人往往决定了公司命运,本文把西祠创始人响马和其这些年的兴衰发展史作为一个梳理,让正在创业路上的人对自己以及公司未来的走向有所思考和借鉴。所谓,以史为鉴,猎云希望这篇文章能为想要创业或者正在创业的人有所帮助。子曰“四十而不惑”。作为中国最早成名的BBS西祠胡同社区创始人,响马(刘琥)在2011年迎来不惑之年。生日那天,响马给西祠同事和股东艺龙发了一封辞呈,第二次选择离开。这是一个感情复杂的决定:1998年创办西祠
  • 标签:公司 命运 创始人 性格

未标题-1

  猎云注:在创业浪潮中,带领团队前进的创始人往往决定了公司命运,本文把西祠创始人响马和其这些年的兴衰发展史作为一个梳理,让正在创业路上的人对自己以及公司未来的走向有所思考和借鉴。所谓,以史为鉴,猎云希望这篇文章能为想要创业或者正在创业的人有所帮助。

  子曰“四十而不惑”。

  作为中国最早成名的 BBS 西祠胡同社区创始人,响马(刘琥)在 2011 年迎来不惑之年。生日那天,响马给西祠同事和股东艺龙发了一封辞呈,第二次选择离开。

  这是一个感情复杂的决定:1998 年创办西祠,2000 年出售给艺龙,2005 年重返西祠,2011 年再次离开,响马见证的不仅仅是西祠的兴衰,还有整个互联网的沉浮。

  响马在西祠做最后一项重要工作,是试图将西祠从艺龙中剥离出来,这个计划从 2008 年开始,响马给设定的期限是 40 岁生日。

  他把这看做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如果依然纠结在西祠里,基本已经做不了太多事情,互联网格局三年一大变,已经浪费了很多时间和机会。

  可惜的是,直到 2011 年西祠剥离依然没有眉目,发出辞呈邮件的那一刻,响马感觉到一丝轻松,可以重新开始了。

  出售

  严格来说,西祠的出现纯属偶然:1998 年在家写程序的响马由于犯颈椎病,病中无聊写了个程序,1 随意取个“西祠胡同”的名字发布,此后一路发展成为当时最热门的网站,尤其在海外华人中颇有影响力,2000 年初西祠全球排名甚至达到 100 多名。

  1998 年-2000 年的互联网初期,即使腾讯都在苦苦寻找盈利方式,就更别提西祠了。随着西祠注册用户上升到百万,无论是服务器、平台系统都陷入超负荷运转,为了“玩好票”的响马甚至为省钱经常只吃方便面。

  但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响马实在捉襟见肘,不得不在 2000 年发展最高峰时,将西祠出售给e龙(后改名艺龙)。在沉淀人文情怀的西祠上,有很多网友不理解响马的行为,甚至指责响马利用网友赚钱。

  2005 年响马重返西祠接受《金陵晚报》采访时表示,“我就是一个程序员,为了留住西祠不关站,必须做出牺牲。”即使到现在响马都不后悔将西祠出售给艺龙,“如果不卖掉西祠早就死了。”

  那时候响马只是个程序员,不会融资不会讲故事,甚至不会付美元从国外购买域名。“我对赚钱兴趣不大,所以当西祠发展到我不得不去赚更多钱来支撑、甚至根本靠劳动赚钱不能支持的时候,我选择放弃一些快乐来追求快乐。”响马向《金陵晚报》表示。

  将西祠出售给艺龙后,响马告别生活 10 年的高校,去了一家上市公司就职。

  回归

  每年举办一次的互联网大会常规地点是北京,2008 年却挪到南京。西祠作为南京互联网行业代表也参与大会,总经理刘辉在现场向媒体透露一个重要信息:西祠将在 2008 年底、2009 年初从艺龙彻底剥离,并酝酿两年调整后独立上市。

  从艺龙 2000 年收购西祠开始,西祠的业务就一直独立发展,艺龙不参与战略,但给与资金支持。虽然 2005 年前后西祠面临强劲对手天涯,但口碑和业务发展状况还不错,在 2005 年就实现盈利。

  在天涯和西祠叫板最白热化的时候,响马离开南京已经 5 年,但不断有西祠老友到访,花一个星期痛心疾首描述西祠如何人气下滑,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响马重回西祠。此时刘辉也在游说响马,希望他能够帮西祠发展产品和技术。

  毕竟响马对西祠有深厚的感情,离开西祠的 5 年他也积累了不少技术经验,他认为西祠还能发展的更好,所以决定回归。

  2005 年的西祠员工不超过 20 人,注册用户达到 900 万人,其中收费 VIP 用户超过1%。2006-2007 年期间,西祠发展到达高峰。

  不过艺龙毕竟是上市公司,在上市初期自身依然亏损情况下,并未给西祠太多投入,而无论无线还是商业化都需要大量资金。从长期看 BBS 业态离规模盈利还很远,如果西祠想再上一个台阶,需要引入更有信心的投资者

  在这种背景下,西祠团队于 2008 年开始寻求外部资本,希望能尽快将西祠从艺龙中剥离出来,并且计划 2 年内独立上市。

  阻力

  但是剥离并非易事。

  来自艺龙的阻力是,他们希望要么全资控股,要么全盘卖出,没有部分引入资本这种折中方案,让西祠的资本运作难度大增。另外作为上市资产的一部分,西祠被给出较高估值,而资本方的评估则相对较低,即使西祠团队不介意但是艺龙不答应,很难达到统一。

  2008 年正是西祠发展顶峰,响马和西祠团队认为自己做的不错,但在与风险投资进行密切接触后,发现依然有很多缺陷。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西祠并不是一个好故事。难以让资本满意的是:即使西祠每年在线用户数都翻番达到很大体量,但几年来盈利依然维持在初级水平,很难突破形成规模。接下来西祠还能有哪些新故事去和 SNS、微博较量?西祠给不了明确答案。

  其实不仅是西祠,当时被外界颇为看好的天涯,也从 2009 年开始屡次冲击国内上市,但同样受到微博等新社交形态的影响,加上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最终没有下文。

  在商业化方面,当时的西祠已经做了很多探索,比如向用户收费、推出广告系统等,但遭到用户强烈抵制,进展情况一直不太好。在移动化方面西祠 2007 年就开始布局,但由于资金限制,技术和市场方面均跟不上,也没有太大进展。

  迟迟没有接盘方,运营状况不理想,2010 年前后西祠用户增速开始放缓,在微博微信爆发时代则彻底落到队尾,至今西祠依然是艺龙全资子公司,但基本未在艺龙财报里予以披露,已经被外界遗忘。

  性格

  仅用一篇文章,很难描述响马对西祠的感情,在总结西祠经验教训时,响马更多会把问题和原因放到自己身上。

  还是卖给艺龙这个话题,响马并不后悔的最大原因是“我没有能力维持这么好”。那时候他不认识投资人不会说话也不会忽悠,西祠不那么便宜根本卖不掉,“人能做到什么程度,自己心里很清楚。”

  至少在他看来,在艺龙资本支持下,2001 年到 2008 年之间西祠发展的很不错,在出售西祠这件事情本身上并没有选择错。

  不过西祠这么多年并未给响马带来太多财富。西祠出售给艺龙时,坊间传闻价格是现金加股权 200 万元,响马则表示并没有这么多,熟悉他的人也只说,仅相当于当时房价下的一套房子而已。

  作为大学教师出身的响马,身上或多或少带有些儒雅,知识分子对于“钱”这个话题通常羞于启齿。

  2005 年刘辉找响马回艺龙时,正值艺龙上市,响马刻意回避这个时间,等艺龙上市之后才重返西祠。“您就算上市前几个月回去也不会有太多期权吧?”新浪科技问,“是啊,但是我不想让外界认为我是因为他们上市才回去。”响马回答。

  不过这些性格缺陷在响马重返西祠后有所改变,毕竟他需要主动出去找钱帮西祠渡过难关。2008 年响马一有空就去听管理学、经济学的课程,参照西祠这一路发展的悲喜,对于正确和错误的策略有了很深感悟。

  对于自己的优势,响马总结对产品、社区以及人的感觉。西祠发展早期是一个懵懂探索的产物,但是放在现在看,已经是基于兴趣交友最早的雏形:网友自定义讨论主题开版面、可开设私人讨论组等等。

  再次离开西祠后,响马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拿到天使投资的他和投资人认真聊过:依然不确定这件事情是否能做成,但是要做成一定不会是小事。

  反思

  除了关于自身性格的反思,响马也坦言对西祠生意模式看的不够清楚。其中最关键一点,就是没有顺应西祠本身的生态去发展。

  当时在西祠上有三种生态,一种是网友,第二种是营销公司,第三种是西祠广告系统。但这三种生态并非共同发展,长期以来西祠对营销公司采取封杀策略,但是强推自己的广告系统,网友层面则对营销和广告都很排斥。

  “其实营销公司很辛苦,自己做很多活动和广告,西祠站方对他们封杀,不是借力而是互相争利,根本就没时间考虑网友感受,徒增运营成本,却没有产生销售价值。”响马现在认为,这三方面原本可以成为有机整体。

  虽然当时西祠广告系统每年收入几百万元,但响马认为并不健康,“收入越大对西祠内部的干扰越大,这不是跟用户一起成长。”

  “可是与营销公司合作,就不怕对用户造成骚扰吗?”新浪科技问。响马则回答,平衡的关键是做好服务,比如用一套后台系统服务营销公司,并且建立相应的规则。

  尤其响马认为,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文化氛围浓郁,就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做文化”,如果服务好这些做文化的营销活动,不仅会获得网友支持,还能够低成本获取收入。“最好的生意就是和别人一起做生意。”

  除了策略上有所失误,另外一点阻碍西祠发展,则是出售给艺龙后负担太重。即使响马重回西祠,但毕竟西祠已经易主,受到艺龙上市公司身份及控制权限制,西祠团队也缺少魄力打破利害关系。

  其中一个重要案例是无线战略,事实上 2007 年西祠就已经做无线规划,但由于做无线会损失原有利益,并且需要巨大投入,长期也看不到商业模式,西祠没有人敢拍板去做这件事情,最后不了了之,错过最好的发展时机。

  从外部环境上看,响马则认为社区从一开始就是细分生态领域,只能专注做用户,而非大公司关注的长尾。而只有互联网发展到现在规模,基于小品牌小商户的精准投放广告系统推出,才有可能让社区找到生存办法。

  再出发

  2011 年离开西祠后,响马先去了一趟西藏,回来后启动新项目“孢子”。这是一款基于兴趣交友的产品,包括网页版和移动版本,目标是做一个可以聚合生长的群组型社区。

  其实虽然西祠、天涯等逐渐走下坡路,SNS 代表公司人人网、开心网都略显疲态,但依然有各种社交工具层出不穷抢占用户时间,无论是微博、微信还是陌陌,都在各自领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响马认为,上述几类 APP 代表的是不同社交分类:微博代表的是公开社交网络,海量快速 UGC 内容是最大优势;而微信则是私密熟人社交,在单点社交上做的最好;陌陌代表的则是完全陌生人社交。

  “在中国最缺少的就是兴趣社交。”响马说,“孢子”实际上延续他在西祠的思路,虽然在西祠时已考虑到这个方向,但当时要推翻太多东西阻力太大。

  事实上百度贴吧、豆瓣小组的成功,已经验证兴趣社交的持续生命力,不过百度贴吧及豆瓣小组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而响马认为如果延续西祠的文化气氛,在兴趣社交上依然会有发展的空间。

  比起第一次创办西祠,响马这次目标更加明确,而且现在互联网基础流量够大,商业模式可以用精准广告营销去匹配,已经不会有以前那么迷茫

  目前孢子整个团队只有 10 个人左右,产品也只是初步上线内测,基本都是西祠原来的老用户。响马现在并不打算大规模推广,他认为社交产品核心还是体验,如果推广后用户觉得不好很快会流失,响马希望把握的节奏是:初期规模、产品优化、再做规模、再做优化。

  不过孢子并没有明确的方向,这和豆瓣小组是截然不同的。响马坦言试图避免豆瓣方向性太强的策略,他认为方向性太强的好处是容易运营,但方向性强的时候会过滤掉很多方向不一致的用户。

  响马更希望用“孢子”这个名字背后的含义去解释定位:“简单,轻巧,可复制,可组合,群组和群组可以一起组成更大的群组,就像生命体的繁殖一样。”

  虽然响马这一次有了清晰的思路,但也不得不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除了百度贴吧及豆瓣小组的持续发力,就连阿里巴巴旗下的“来往”也改变策略,同样以“兴趣社交”为主题。

  比起上述公司响马在资金上和资源上并不占优势,“孢子”是否能够从激烈竞争中走出来,还需要时间的验证。

  (作者:崔西)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