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今日公布的一项公告显示,百度公司在 2014 年 11 月 4 日针对一项“食物的检测方法和装置”申请了发明专利。记者了解到,这项专利申请针对的就是百度已经在研发的筷搜产品。
筷搜正式亮相是在 2014 年 9 月的百度世界大会上。当时筷搜团队在现场展示了红蓝黑白四款颜色的筷搜产品。从产品形态来看,筷搜由筷子和筷托两个部分。其中,筷子是基于传感器的一个测量器,筷托则是一个光谱分析仪。
从百度的这份专利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筷搜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
1、将要检测的食物放入筷托或直接用筷子接触食物;
2、检测到的光谱或传感器数据传至手机 APP 客户端;
3、客户端将这些数据上传至云端服务器;
4、云端服务器将食物的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并使用预存的检测模型对提取后的特征进行检测,以获得检测结果;
5、将检测结果返回至手机 APP 客户端,并向用户显示检测结果;
当然,如果筷搜只用来检测食物,那这个产品就已经输了。据了解,通过筷搜检测到的数据,云端还可以保存检测结果及对应的检测时间,以根据相应时间段内保存的检测结果生成推荐信息,并向用户推荐相应的服务。比如,服务器端可以根据最近五天内接收到的检测结果为用户推荐相应的菜谱信息、饮食建议等。如果用户为糖尿病人,当检测结果显示这位用户过去五天信用的食物中糖分过高时,就会为这位用户推荐无糖或少糖的菜谱等。
筷搜产品是由百度搜索团队牵头做的。在产品上市之后,我们也可以想像,结合百度的产品线,用户除了能获得菜谱、饮食建议之外,附近的餐饮信息、地图、打车服务及其它与饮食、健康有关的服务也会为用户推荐。
百度筷搜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对食物的成分进行分析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筷搜希望通过这种新的检测方法,可以降低食物的检测门槛和检测成本,提高检测的时效性、便携性。据称,筷搜新一代样机也正在研发生产中,具体上市时间仍是未知数。
以智能硬件为载体的搜索,可以更好地连接人与服务,这也是筷搜产品正在努力的方向。不过,针对筷搜产品,食品领域也有相关质疑的声音,筷搜产品在正式推出后,能否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并获得食品行业对结果的认可,仍然是百度将面对的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