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全球社交网站巨头MySpace,带着一丝无奈,被迫宣布裁员50%,而且处于被出售的尴尬境地。
MySpace美国总部在1月12日宣布,将裁员约500人,剩余的人数只有不足600。对于一直处于艰难困境的MySpace来说,这一事件无疑是雪上加霜。几乎在同一天,MySpace中国(聚友网)市场总监骆鹏也透露,按照总部指令,公司已经在1个月前就进行了裁员,裁员数量约占员工总数50多人的三分之二;管理层中,首席执行官魏来离职;董事局执行主席高群耀暂代CEO职务。
更为糟糕的是:队伍散了,人心也散了。就在美国总部宣布裁员当天,美国博客网站Techcrunch在网站上刊登了一封电子邮件,邮件发送者在信中自称是MySpace员工,自曝MySpace高层在裁员前的几个月欺骗员工长期加班加点,自身却玩忽职守。信中罗列了大量内部资料,让人看了唏嘘不已。
如果说MySpace陷入如此困境,公司高层有推卸不掉的责任,那么在2005年新闻集团以5.8亿美元收购了MySpace之时,隐患就已经埋下。
创立于2003年的MySpace,巅峰时期全球用户数超过1亿,风光无限。2005年被默多克收购后,其妻邓文迪执掌MySpace。好莱坞粉丝文化盛行,众多美国明星艺人都成了MySpace的用户,粉丝团聚集MySpace,声势互涨。不过,这种偶像文化不是真实的好友关系,粉丝与偶像之间的互动乏善可陈,缺乏真正的黏性。
同一年,另一社交网站Facebook刚刚起步,处于寻找风险投资阶段。Facebook的定位与MySpace不同,没有明星大腕,只有普通百姓、寻常人家。Facebook先从校园起步,慢慢走入社会各阶层,扩张有条不紊,网站功能一直坚守个人概念,以会友为目的,坚持纯粹的SNS思路。而MySpace在新闻集团的内容优势下,融入大量门户理念,其页面和内容兼顾SNS外,还把音乐和视频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新闻集团是以传统媒体的方式运营MySpace,而Facebook则是强调网民自发形成民间社区,注重用户体验。MySpace在2005年之后的发展方向开始模糊不清,正是这一点,给了Facebook高速成长的机会。
两种思路导致两种结果。据互联网调研机构ComScore 的统计,2010年5月,MySpace在全球有1.25亿名用户,其中大约一半在美国。而Facebook有3.16亿名用户,大约五分之四在美国以外。
MySpace有今天如此处境,与其过于追求利润、忽视技术和用户不无关系。MySpac创始人克里斯·德沃夫自己就曾经对外表示过:“我们关注的是利润,而Facebook重视的是用户数量和用户体验。”
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业,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MySpace出现的问题,已经成为其他社交网站的前车之鉴。重要的是,社交网络的用户喜好多变,追逐新鲜事物是他们的特点。如今,排位于MySpace之下的Twitter也风头正劲,2010年5月,Twitter的用户数达到了3700万,在过去一年里增长了10倍多。按这种增长速度,要超越MySpace估计用不了一年时间。而年轻的Twitter,也有着自身独特的定位和用户群体。加上吸取了MySpace与Facebook之间的成败得失,更具有后来者优势。
毋庸置疑,这些互联网企业往往都有一个发展周期,从门户到搜索引擎,从B2B到C2C,很多故事都在重复地上演。现在许多人都在关注——同样的事情是否会发生在Facebook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