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的地下科学家:让科学变潮_最新动态_新闻资讯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 纽约的地下科学家:让科学变潮

纽约的地下科学家:让科学变潮

 2011/1/16 10:47:09    金羊网-新快报  我要评论(0)
  • 摘要:业余天文爱好者马丁·皮尤马丁的获奖作品--猎户座马头星云元老班底--(左起)Lim、格鲁斯金、乔根森和杜利特他们来自城市的各个角落,白天,他们是便利店的店员,是投资银行的经理人,是艺术家,是咖啡厅招待,是大学实验室的助理或者是在校生,天黑之后,他们会披上白大褂聚集在纽约布鲁克林这栋陈旧的写字楼里———这是一个生物实验室,他们是自称“地下科学家”的科学爱好者。这个实验室名叫“GenSpace”
  • 标签:纽约 科学家

业余天文爱好者马丁·皮尤

马丁的获奖作品--猎户座马头星云

元老班底--(左起)Lim、格鲁斯金、乔根森和杜利特

  他们来自城市的各个角落,白天,他们是便利店的店员,是投资银行的经理人,是艺术家,是咖啡厅招待,是大学实验室的助理或者是在校生,天黑之后,他们会披上白大褂聚集在纽约布鲁克林这栋陈旧的写字楼里———这是一个生物实验室,他们是自称“地下科学家”的科学爱好者。

  这个实验室名叫“GenSpace”,成立于2010年12月,坐落在纽约市布鲁克林音乐学院旁。

  “GenSpace”是美国第一个非营利性的社区实验室。“地下科学家”们认为他们正在做的事情有点像电脑黑客的行为———将严肃古板的科学变成潮流

  志同道合的陌生人

  GenSpace目前的主要成员有7位,共同承担每月750美元的实验室租金。

  “地下科学家”最早的集结是在Google的群上,当时已经有许多类似的业余科学爱好者在群里交谈,有人突然抛出一个问题:“这里有纽约的吗?”

  55岁的乔根森太太给予了回应:“有。”

  “那我们周二7点钟在Viand咖啡屋见吧。”

  周二,除了乔根森太太之外还来了三个人:杜利特、Lim和格鲁斯金。格鲁斯金本来只是来采访这个聚会,想看看能否写成一篇稿子的,最后他也被“拉下水”。

  几周后,他们再次相聚在格鲁斯金家的大屋里,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实验:从磨碎的草莓果实当中提取DNA

  他们用盐和洗涤剂破坏草莓的细胞,然后拿串烤肉用的木签分离出了草莓DNA。

  这就是“地下科学家”组织的雏形,有了自己的实验室之后,他们的群体规模继续扩大。

  后来加入的还有NuritBar-Shai,年届40的艺术家。她说自己因为缺乏科学常识,很害怕问出“蠢问题”,像是“装琼脂的碟子为啥一定要是平底的呢?”在无拘无束的GenSpace,她决定研制像果子冻那样的琼脂,并且还计划用3-D技术观察菌落。

  Chetan Taralekar,30岁,以前做过电脑游戏程序员,现在是巴克莱银行的期货交易员,他觉得基因序列(遗传代码)的排列就像是用代码编写电脑程序,“不同的是,基因序列是实实在在的载体,而不是虚拟的代码,这是在编写生命的程序。”

  “淘”出来的实验室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网店上淘漂亮的衣服和鞋子,这群“地下科学家”也酷爱网购,但是他们淘的“宝贝”很特别——实验器材。

  这天晚上,22岁的“地下科学家”Lim就在网上看到了一款纳米分光光度计,是专门用来测量DNA数量的仪器,比市面价格便宜近30%,这个小小的发现让他的伙伴们都兴奋不已。

  “这个价格只有加入‘消费者计划’的产品才有,”杜利特说,他碰巧就是纽约大学实验室的助理,据他所知,这个分光光度计的定价是10650美元(约合人民币70290元)。

  “地下科学家”可以从网络上获得很多意想不到的资源。比如openwetware.org,就是以“降低科学专业门槛”为己任,提供让业余科学 爱好者们共享资源、交流心得的平台,并且还会举办线下聚会,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出一些刊物等等。其网店更是大受欢迎,不仅有各种基本的器皿、工具,还有各式各样的药剂。

   我是业余我怕谁

  “地下科学家”们似乎并不奢求捣鼓出什么重大科研成果,他们要的就是业余。

  比如,克隆一种可以抗辐射的大肠杆菌的菌株;或者改造某种细菌的基因,令它不会感染疟疾;又或者异想天开地尝试通过最普通的东西(比如盐水和无线电波)找到治疗癌症的方法。

  当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是那么无厘头。Lim就在为自己的DNA进行排序,他计划为韩国裔的移民绘制出完整的DNA图谱。

  乔根森则试图将实验室装配成人人都能检验自己DNA的地方,“说不定你会发现自己基因中隐藏的遗传病,”她说。

  另外,GenSpace还与一家公司进行了合作,共同进行一项针对可作为生物燃料的细菌实验。

  虽然还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但GenSpace的地下科学家们凭借灵巧的双手,制作了不少有技术含量的机件和仪器。他们用电动打蛋器制造出一个离心机,拿廉价的网络摄像头改制出强大的电子显微镜,还有用来培养微藻的光生物反应器——原材料是玻璃酒瓶和浴缸里的水泵。

  让科学变“潮”

  除了满足“地下科学家”自己的求知欲之外,GenSpace更大的意义是能够在社区中起到科普和启蒙的作用。

  他们在公园里重复提取草莓DNA的实验,吸引了很多人来看个究竟。围观的人群中不时冒出“DNA原来长得这么难看”之类的话。

  此外,在GenSpace里面还有一架子科普类的书,都是一些学生自愿捐出来的,越来越多的孩子会在这里流连和阅读,很多书本都卷了边。

  乔根森最近培育出一种转基因的细菌,给细菌植入荧光基因,它们会繁殖出新的荧光菌落。这项实验也引起了大批孩子的兴趣,他们时不时就往这里跑,关上灯看细菌发出幽幽荧光。

  Lim说:“我上学的时候,学校里连一个实验室都没有。现在看着这些孩子能够参与实验,自己动手培育出转基因的有机体,感觉真的很欣慰。”

  已经达到专业水平的“爱好者”

  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业余科学爱好者,也许他们自从高中毕业之后就没再摸过物理、化学课本,但却依然保持着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凭着对专业科学界的向往,他们也曾制造过一些“大新闻”。

  2008年,自称“反应堆狂人”的弗兰克·萨安斯在自家车库里建成了一个核反应堆;另一名“反应堆狂人”霍尔则已经建造了5个。

  最典型的应属犹他州的中学生克雷格·华莱士,他用在垃圾堆里捡来的零件,加上自己买来的重水,用半年时间打造出可正常运作的核反应堆。

  马克·萨皮斯,美国纽约一名32岁的网页开发者,2010年夏季成功在自己家的后院建成了一个核反应堆,完全可以进行核聚变,成为第38个取得这一骄人成果的业余科学爱好者。

  澳大利亚一名业余天文爱好者马丁·皮尤,也是在自己后院,搭建了一座天文观测台。自1999年开始,他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追踪和观察星空,并用自购的设备拍下了无数令人惊艳的星云照片,展现了宇宙深空神秘莫测的美。马丁花了整整两个月时间拍摄的一张猎户座马头星云的照片令他获得了由英国皇家天文台主办的 2009年天文摄影师大赛的第一名。在获得此次比赛冠军后,赛事组委会奖励给他一套价值2万英镑的设备,这可以让他继续挑战创作最好的摄影作品。

  本版文字张晨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