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硅谷之行:与其说招聘,倒不如说是一次有趣的社区实验_最新动态_新闻资讯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 知乎硅谷之行:与其说招聘,倒不如说是一次有趣的社区实验

知乎硅谷之行:与其说招聘,倒不如说是一次有趣的社区实验

 2014/11/12 19:16:29    程序员俱乐部  我要评论(0)
  • 摘要:知乎的CEO周源说他六年前第一次来到硅谷时,还是以记者的身份;但是六年之后,当他再一次来到这里时,想的却是怎么“带几个人回去”。中国创业公司直接来硅谷招聘的,确实还很少,因为无论是知乎、还是其他公司希望招募的对象——斯坦福、伯克利等美国顶尖学校的学生们,或是就职于硅谷各大科技公司的工程师、产品经理们,都不是那么容易挖回国。一方面,国内公司很难提供超越硅谷大公司的薪资福利等,工作形式、内容甚至价值,以及公司的影响力,都不及硅谷公司;另一方面
  • 标签:社区 招聘 硅谷

  知乎的 CEO 周源说他六年前第一次来到硅谷时,还是以记者的身份;但是六年之后,当他再一次来到这里时,想的却是怎么“带几个人回去”。

  中国创业公司直接来硅谷招聘的,确实还很少,因为无论是知乎、还是其他公司希望招募的对象——斯坦福、伯克利等美国顶尖学校的学生们,或是就职于硅谷各大科技公司的工程师、产品经理们,都不是那么容易挖回国。一方面,国内公司很难提供超越硅谷大公司的薪资福利等,工作形式、内容甚至价值,以及公司的影响力,都不及硅谷公司;另一方面,愿意回国的,多半也是创业去了。

  所以一般除去 BAT 或者小米这种量级的公司,其他中国互联网公司在斯坦福或者伯克利举行的宣讲活动的吸引力并不大,通常几十个人就已经算不错,但是,这次知乎的情况却不太一样。

  按照斯坦福学生、这次宣讲会组织者黄海在知乎上的说法,

一开始预计参加者在 50-70 人左右,根据以往经验这是国内创业公司到斯坦福做活动的惯常报名人数。因此就订了 80 人的场地。

谁知道,居然有 200 人报名!直接破了我在斯坦福华人创业协会组织活动的记录!活动前一直担心人太多会被投诉。。

在我们无奈拒绝了一部分报名者之后,最后也来了大约 150 人。课室后面甚至走廊都站满,很多大公司在斯坦福做活动都没有这次热闹。

  不过不得不说的,这次与其说是招聘宣讲,更像是知乎粉丝见面会或者社区聚会。周源在宣讲会上洋洋洒洒地讲了一个多小时自己的创业经历和知乎的成长故事,并且也尽可能多的回答了问题,可能是想通过传达知乎文化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吸引想加入的人,但是,实际情况是,当粉丝听故事和提问互动大家很有兴趣,但宣讲会进行到最后,到介绍招聘计划和播放团队视频时,就像知友白萧所称,“还有一部分听众陆续离场。” 包括在Q&A环节,大家关于知乎实际工作情况问的不多,表达回国意愿的也不多;而在纽约,也同样如此,知乎 ID 为毛书记的用户说,“在Q&A环节,没有人问跟这次招聘相关的问题。”

zhihu

  所以,周源这次“带几个工程师产品经理回去”的计划,可能搁浅了,但是他自己倒也比较淡然。在斯坦福的分享会结束后,他半开玩笑地说,“与其说这场宣讲会是知乎特意来硅谷招人,倒不如说是因为很多硅谷的人回去之后,都很喜欢去知乎逛一圈,所以我们就过来这边和大家见见”,然后再“顺便看能不能带几个人回去”。

  对周源和知乎的团队来说,在硅谷和纽约遭遇到意料之外的热情,其实也已经够了。

  所以,如果你把这次知乎硅谷之行看做一个它的小社区实验,倒是非常有趣——尽管经常能够在知乎上看到海外留学生或者工作的人,尤其是硅谷各大互联网公司的工程师们非常热情地回答问题,但是直到这次行程来之前,相信无论是谁,哪怕是周源自己,也没想到,原来知乎在硅谷和纽约,还有这么多活跃的用户和这么热情的社区。

  这简直是特例。除了微信以外,很少看见其他中国的互联网产品在海外还有这么多拥趸。不过我最感兴趣的问题就是,知乎是怎么聚拢起这么一大批高质量的海外用户的?对此,周源很老实的说,“我也不知道。”他说,他们从来没有专门针对这么一个群体做过运营。

  但是事实上就是,湾区和纽约是知乎海外用户最多的两个地区,把美国看做一个地域的话,美国的总体用户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排名第四。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科技和金融,也是知乎上最热门的话题。

  而宣讲会之后,知乎团队举办的仅限邀请的“盐”沙龙,就更有趣。我旁边坐的就是为了参加沙龙来回开四个小时车的伯克利学生,而在纽约,甚至还有人专门从华盛顿 DC 过来和知友们见面。湾区来自 Google 苹果 Tesla 的大牛、纽约的金融法务专业人士……大家都相报 ID、偶尔炫耀一下自己有多少关注者或者多少个赞,然后在知乎上互相关注,以进一步联系。

  这听起来就像一场网友见面会——然而又不仅仅是。所有人的话题并不怎么围绕知乎或者自己在知乎上的经历本身,事实上,反而更和自己的专长或者生活经历有关系。所以,很多参加完盐沙龙之后,很多人的感受就是,“我旁边的都是大牛”,或者“认识了很多很厉害的人”。

  这恰恰就是知乎的魅力所在:因为知乎本身并不是一个直接以人为连接点的社区,而是以问题、话题为连接点的知识分享载体,但在这种情况下,人反而能更好地相互信任并连结在一起;然而这样的交流又是完全不功利的,不像传统中国式聚会上目的明确的人脉积累,而是如知乎用户 SEMWatch 老高所说,知友们迥异的背景和层级,产生的互动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非常有趣、有大量的知识空白点互相填补。所以,就在我几天后参加斯坦福的另外一场活动时,还听到周围有不少中国学生在兴奋地回味上次的知乎分享会和盐沙龙。

  根据周源的介绍,除了美国之外,台湾、香港、日本、新加坡的华语用户都很多。在一定程度上,知乎海外用户的主要群体,那些有着不错的收入、较高的受教育水平的人士,就是知乎用户的一个小的缩影。所以知乎不追求规模和流量、宁可慢一点也要良性讨论,保持认真专业和友善的做法,在本质上,是满足了这些人群互相之间认同的需求,同时也构建了一个大家互相欣赏,彼此尊重的氛围。

  但是周源也并不想把知乎的社区局限在这个小群体中,他想的是,如何让知乎可以突破早期的“精英圈”,而扩散到更多人群中来。

  “知乎开放之后,知乎用户的构成其实是更接近线下真实的人口比例,我们看到知乎上类似互联网、创业、甚至包括金融、电影这些话题,为什么会很火,除了因为这个领域下的专业用户很多以外,这些问题其实也是信息更新速度和流通比较快的领域,本身这些行业在线下每天都会产生很多新的信息,属于头部领域;当然这也是第二个阶段,从最开始的种子用户,到头部领域的用户越来越多;

  再往后,随着知乎用户群越来越多,一定会把很多长尾型的各种信息部落,小的信息群体也都能够囊括进来;我觉得这三步的发展一定会慢慢实现,到最后一定会无限趋近于线下真实的各行各业的用户结构。” 周源说。

  所以,尽管过去的一年,是知乎创办四年来,发展最快的一段时间,社区注册用户超过 1000 万,活跃用户接近 300 万,话题接近 15 万个;知乎日报的下载量超过 1500 万,知乎日报单条阅读量可以达到 50-60 万,流量差不多 10 个新闻门户的总量……但是,周源仍然不满足。

  “从产品的内核和功能化来看,如果有一天知乎能够服务到一亿用户,实现的价值就会很不一样。”他说。而这正是他们想从硅谷和纽约拉人回去做的事:正在执行的知乎 2.0 计划,核心就是工具化+社区化+开放;而周源的野心,是让知乎成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

上一篇: 李彦宏参加过几次黑客马拉松?百度员工算完凌乱了 下一篇: 没有下一篇了!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