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没想到我会用这种近似传销的口吻与你们对话,就如我从来没想到一位经验丰富的 VC 会用辞藻华丽、外强中干的语言,去鼓励创业者,和你们没多大区别的创业者,被迫接受 VC 即将变化风格的投资量、投资额和投资条款。
我自认了解 VC 行业(和 PE 行业)内的人们,在不同的资本市场和创业生态周期情况下,因为趋利而表现出的一些反应,甚至是能够显现出「捞一把就走」、「快捞快走」心态的反应。
既然有人告诉你要攒够钱,而且这人会一如既往站在你身后给你钱,不如我也来分享一下我自己对于钱和创业者关系的看法,顺便告诉你:整件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
钱是最重要的吗?
微博上一个叫 @评论尸的朋友在这个问题上点评的非常精炼:PE 和 VC 都是典型的财务投资人,他们除了提供钱之外别的几乎什么都提供不了。如果你的创业公司决定接受 PE、VC 的投资,就意味着你所有用户体验等专注产品上的工作都可以停止了:你要进入一个积极扩张用户量,追求盈利的阶段,也就是「这应用居然加了广告!」的阶段。
很不幸,那位我一直非常尊敬的,经验丰富的 VC 恰好因为急功近利,也在对投资组合公司 CEO 的公开信当中提到了这一点:
但假设(资本市场的冬天)真的来了,你们也不用过分害怕,经纬一定会一如既往地为你们提供支持和帮助。
之前,他还在自己的微博当中说过:
经常有创业者问投资人的风格,这是个值得花时间搞清楚的好问题,我风格如下:偏向天使和A轮投资;投前会通过同事和自己网络做好尽职调查;直觉导向;从不会频繁约人聊天更不会参与运营;从不会折腾公司;个人最大价值就是下轮融资时的出谋划策,战略讨论和敢于帮公司以弱博强;尊重创业者。报告完毕。
这再度证明了我们所坚持的观点:VC 充其量只是财务投资人。一旦和自己的投资组合公司一起进入寒冬期,他们唯一能做的和没进入寒冬期能做的,根本就是一模一样:给你钱,给你钱,还是给你钱。
而钱根本不是最重要的。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今年很早先时候,甚至去年年底的时候就有人提过 PE VC 化、VC 天使化。这是一个趋势,不可逆转。为什么?我来告诉你。
钱解决不了的问题
你们一定知道,有些投小钱的天使做得了,而投大钱的 VC、PE 反而做不了的事。这是因为天使有自己独特的资源:渠道、人脉、经验……一切非金融的帮助,恐怕才是创业者在早期最需要的东西,也是 PE VC 化、VC 天使化这样趋势出现背后的原因。
更何况目前国内天使并不缺钱。我们在合法合规的条件下引入股权众筹机制之后,这些天使不缺钱的程度简直超乎想象。试想一帮要经验有经验,要渠道有渠道,要人脉有人脉的人,过去多次创业几近完美的退出经历赋予了他们根本不比 VC 差的资金池: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愿意找 VC 做财务投资人,要么几个月见不到面,要么恨不得三天两头给你打电话问你盈利情况;还是找几个天使投资人搭伙跟你一个战壕,做接下来你认为最重要,最应该做的事?
VC 怎么了?
我觉得我没必要做一次完整的科普,不过为了你们的阅读体验我还是简单说一下:VC 中文翻译过来叫做风险资本,运营者是一帮背后也有自己的投资人拿刀架在他们脖子上,要求他们按时(一笔基金预定的投资期限)取得收益,然后从中抽取佣金的人。比较固定的投资期限、十分固定的资金池和十二分固定投资收益指标,使得他们成为了整个创业生态中把趋利性展现的最好的一群人。还有,为什么他们叫风险资本?越高的风险才能带来越高的收益!什么时候风险最高?泡沫!如果有的话!
放眼全球,VC 的退出路径主要有两种:找 PE 接盘,目前来说在普遍高增速的创业公司生态下,一般比较适合 1-3 年期基金;或者等到 IPO,适合 3-5 甚至更长期的基金(这种 VC 如果找领域内 Offline 比较成熟的 O2O 项目投基本百试不爽,参考在线旅游、化妆品)。
而最近一年多时间里,能力凑合,行事风格又比较温和的 VC 找到了另一种退出路径,基本还是百试不爽:上上周之后,BAT 三家均已上市,现金储备充足到难以想象。国外也是一样:梅姐最近还在买买买(有维权投资者叫停了),Facebook、Google 等更是对收购非常开放,古典巨头(上个世纪的)为了接入 AI、智能生活之类的新领域更是加紧了找到小公司进行收购的步伐,连苹果都不例外。找巨头接盘,成为了 VC,甚至 VC 化的 PE 的一条新退出路径。
问题是 BAT 们不傻……
BAT 为什么不能 VC 化?在硅谷你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巨头开始 VC 化甚至天使化:Google 就是个最好的例子。与其让 VC 和 PE 在中间抬高收购对象的价值,不如我自己参与,自己把控。巨头对创业者的吸引力越来越高,自己有幸成为布局路点的话被收购能够拿到大量现金/股权;不幸被巨头通过收购来避免竞争的话也相当于直接套现,何乐而不为?
上一个部分我也讲到了天使投资人的能力强化(独立个体+股权众筹)导致其对创业公司的吸引力更高。加之,一家创业公司在未来即便羽翼再丰满,也未必能敌过老鹰一般的巨头。除非是一个非 C2C(Copy to China)类型的项目,你将难有 IPO 的机会。更别提阿里巴巴上市之后美股对于中概股的需求空前减弱的情况。留给一家创业公司还有多少机会?境内上市?我觉得 PE 不会这么傻。
综上所述,在未来所有情况中, BAT 和天使投资人给 PE 和 VC 留下的存在空间越来越小,一个创业公司的生命周期里将没有 PE 甚至是 VC 存在的必要。这,才是整个泡沫的真相:你的泡沫?不,是 VC / PE 的泡沫。
回到最基本的问题:你为什么要融资?
泡沫论是一个挺有趣的东西,非常危言耸听。
融资是为了什么?你有一个点子,要将其转化为一种独一无二的产品(在国内、德国等地方甚至不需要原创,直接照搬就行)。然后,你需要钱来支撑开发,雇人加强开发,雇人来推广以及直接花钱来推广;产品越做越大,用户量越来越多,你需要钱来将你的技术/产品/团队规模化,买更多的服务器/雇更多的程序员,甚至聘用经验人士、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你的团队;有时候你不得不收并购一些你的竞争对手——以上这些是你需要钱的唯一原因,没有其他。
在你只向资方索取你需要的钱的时候,根本不需要担心泡沫。
但你如果最近担心了,你肯定不是这样的创业者,可能整个中国创新业界只有不到 1/5 的创业者是这样。因为有 VC approach 你,pitch 你他们能够投给你多少钱,许诺下一轮他们帮你找到新投资方的时候你的公司能够增值几何,你的股权能够增值几何,许诺下下轮的时候同样的情况能够产生多么大的递增,许诺你 IPO 的时候将能够多么风光——他们只需要你接受条款,签字,拿钱去花或者存在银行随你的便。你以为你做了一件正确的事,但我想告诉你:不一定。
VC 是趋利的。或许你要说天使投资人也是趋利的,但别忘了天使投资人,以及在股权众筹模式下一群天使投资人能够为你带来的非金融资本有多么强大。同样趋利,引入好的天使投资人比找一个 pitch 得你心花怒放的 VC 意义要大得多。
你不需要为了融资而融资,因为泡沫的确是真的,但泡沫破裂只会对 PE、VC,还有受他们资助那些已经上市的公司,以及和二级、一级市场牵连太多的创业公司造成严重打击。如果你是一个聪明的创业者,知道什么时候融资,知道怎样按需、快速地完成融资才是重点,如果碰巧还知道一些如何应对资本市场泡沫期间极寒状态(没错,那位 VC 至少说对了这一点)的知识,那就再好不过了。
如何正确地融资?
Netscape 的创始人,现在是著名 VC 的 Marc Andreessen 最近连发十几条推特炮轰创业公司融大钱,烧钱快问题,警告创业者烧钱太快的话会严重牵涉到公司的存亡。除了显而易见的资金链断裂之外,烧钱太快还有很多不需要太仔细想就能理解的严重后果。
VC 为了满足自己的指标,会优先考虑给创业公司一个高估值,然后尽量多给钱拿能拿到的最多股份。创业者傻开心,觉得有人顶自己的估值,是对自己/创业项目实力的证明。
刚才在「VC 怎么了?」这个部分我讲到了 VC 和 PE 行业集体面临泡沫的问题,创业者总有一天会面对下一轮 down round 的情况。你愿不愿意即使 down round 也要再融一轮?愿不愿意因为听了某位 VC 说的「赶紧准备好 9-12 个月现金」而被迫接受 down round 融资,甚至是上一轮的 VC 给出的棘轮条款?
这一次你明白自己不应该融这一轮,但你已经没有办法,因为不融没钱了。我想要提醒你的是,你早应该在上一轮的时候就想到不该给 VC 和 PE 引「狼」入室的机会。在我翻译过来,那位 VC 的原话基本上就等于:你快死了,我早知道。不过为了赚钱我还是这么做了——现在你想不想活下来,想的话就准备被我和我的条款干吧。
忘掉 VC,回到你的世界:你该怎样做?
我一直坚持这样的观点:
选股东:选股东要跟丈夫选媳妇一样认真,因为你在外面拼命闯荡带来的回报他们也有一份。或者换个打仗的例子:当你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时候,是希望找一个在你后面喊口令的满腹翩翩的将军,还是一个比你经验更丰富,枪子儿也够多百发百中的老兵?
上市:不要为了上市而上市。历史上优秀的公司都不着急上市,大多因为被投资人逼迫才上市的。上市有什么财务上的好处,有什么管理上的坏处,你是创业者,你比我更清楚。
估值:别被 VC 掷出的高估值吓尿了,他们赚钱还得指着你!VC 是因为被天使和巨头两边夹着找不到进入和退出的空间,才被迫天使化的。如果没有你的前辈创业者转型打造出这样一个关系、渠道、钱和经验应有竟有只待你来的生态环境,VC 才不会愿意真刀真枪地跟你一起干。他们更愿意坐收渔利,成为你「优秀的财务投资人」,帮助你「在最好的时间——今天」,在「估值和融资速度之间的平衡点」完成融资:不如说来被我的条款干更直接一点。
节奏:这是那位 VC 的原话:
我个人能力的最佳体现也在这里,即帮公司在融资中出谋划策,以及对关键条款、融资节奏的准确拿捏。
带节奏的人,应该是创业者,而不是 VC。这是一个不容许商量的问题,它关系到你创业到底是为了做自己的事(也包括赚自己的钱),还是给 VC、PE 打工,在 A 轮到 IPO 的路途上疲于奔命,预支你宝贵的生命和未来的前景只为了他们能够前往冰岛在奇特的地形里骑越野摩托车。
如果可能,你应该自行把握住每一个绝佳的机会,出让合适比例的股权,快速地从合适的人那里融到合适的钱。你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和谨慎的行事逻辑,随时开放融资需求→接受打款完成融资,在拥有自主定价能力的同时稳健地建立估值。这不是一天能够做到的,也不是你一个人、一个团队、一方能够做到的。如果要 win together,你至少应该找到合适的,同一战壕的伙伴,而不是一个趋利,用你的公司来 cover 自己的泡沫的财务投资人。
以上就是我想说的话,希望各位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