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种普遍的认识:做技术的过了 35岁,就需要考虑自己的出路问题了。或者转向做技术主管等管理方向,或者转为市场销售方向。因为主管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很多技术过了35岁以后就开始了转行。但是我们在看国外很多资料的时候发现,很多大师和大牛,过了40岁甚至五十岁还在一线工作,甚至仍然有很多创造性的贡献。那么,为什么在中国,我们过了35岁就不能继续从事技术工作了呢?
?????? 我做了下简单的思考,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
?????? 第一、东方人特有的体质、营养和生活习惯问题。西方人天生的肉食性动物,而东方人应该属于植食性强一些,长期吃肉会营养不良的,这点在身高、体制上可能有一定的区别。另外就是技术员长期喜欢夜里工作,导致身体状况急剧下降,如果过了40岁还在做技术,可能身体会吃不消。所以转行很多是因为身体原因。
?????? 第二、现在的行业认同,很多老板是人云亦云,认为过了35岁以后,就不适合做技术了,所以会可以的雇佣小于35岁以下的技术工人,导致35岁以上的人没有人雇佣。所以不得不转行。继续做技术也没人雇佣,所以干脆转行,或者创业去吧。
?????? 第三、西方国家长期对我们的文化殖民,导致的行业现状,决定了做技术的职业寿命的提前结束。这个也是我想着重表达的一点。因为在这点上表达过的人比较少。美国应该是计算机文化兴起者,而很多西方国家因为本身的工业和经济状况,在计算机运动中应该处于绝对的优势,相对来说,我们和印度处于最低端。所以西方国家有意无意的把我们变成了大量重复的民工市场,也叫做技术殖民地。他们在做着创造性的工作。然后把大量高重复、低创造性的东西,通过外包、或者其他的形式,交给我们的市场,实现对我们的奴役和剥削。所以在中国99%的 IT企业从事的都是大量重复性的劳动,比如为企业制作网站、比如做日本、美国的外包企业等等。在外包运动的同时,西方还通过默许盗版等形式,利用中国人喜欢占小便宜的特点,把我们的知识产权体系给彻底的打乱。而微软就是这场运动中的罪魁祸首。在中国慢慢形成了一种盗版文化和盗版有理论:谁让你买的贵,所以我就要盗版。好比让一个国家的人民养成一种心理,赚钱难,所以就要强劫一样。久而久之,当然整个国家的人民都要打劫了,谁还去赚钱呢?而在中国的文化产业方面(准确的说排除少数有出息的企业外,中国基本没有文化产业,至少在互联网方面没有,有的也是山寨和盗版产业)正好是这样的一种状况,甚至在程序员颇多的csdn也是这样的一个状况。这样的后果就是创新者死。创新者死去以后,剩下的就是民工行业了,大家只需要加班加点就可以出业绩,就是在创造财富。所以体力和人力成本成为这个行业的支柱,而非技术实力和创造能力。那么针对这样的一种情况来说,选择年轻,没有太多经验和能力的人,可能就是最好的选择。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同时可以保证完成哪些消耗体力的加班工作。而基于这点,我认为在中国3Q大站和技术员做不到40岁的问题是一个本质的问题:不重视创造,不尊重知识,不尊重劳动。
?????? 最后,抱怨一句:在一个知识科技行业,听到有人说业务和营销比技术本身更重要,我感觉到一种悲哀。正如买饭的说饭好吃不好吃不重要,重要的宣传;楼盘倒不倒掉没关系,关键在广告打到了没。
本文来自张世玉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