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原文:If you’re not pissing someone off, you probably aren’t doing anything important
有意义的成就,常常无可避免地惹火您周遭的世界。
让我们看看下列例子:
你在减肥吗?
你应该满足你本来的身材啦!
你在拯救非洲儿童吗?
你应该先救你自己的国家吧!
你在治疗癌症吗?
你怎么花这么久时间啊?
你改善了世界贫穷?好极了。那现在我要怎么感觉高你一等呢?
无论您做了什么,总是会惹恼某个人,尽管表面上看来损人不利己,但惹恼别人也许是一件好事。以下我将告诉您,为什么做个「偶尔的混蛋」也许是种美德。
法则一:还有比顾虑他人感受更重要的事情
成功人士有时候会像一个混蛋的原因之一是,他们了解世界上还有比考虑他人感受更重要的事。
废除奴隶:比那些喜欢奴隶制人的感受重要。
这是个让人感到坐立难安的真相。出于某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我扪从小被教育成要当一个友善的人。友善总是安全的,有助于维持稳定的现状。友善的人总是对那些会让别人不开心的事情非常敏锐,并尽量避免那些事情发生。
但如果您想达成任何有意义的事情,上述处世待人的方式恐怕是致命的错误。
如果您的任务是领导、创造或使世界更美好,但一再对他人情绪妥协,可能会使您绑手绑脚、甚至一事无成。不能果断决策的管理者,不可能领导其他人;一个从不冒犯他人的艺术家,也不可能鼓舞他人。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当个混蛋会让您成功,但不愿意偶一为之,就是走向失败。
法则二:厌恶与影响力成正比
当您的行为影响到越多的人,那么那些理解您的人就越少:
想像一次当面会谈,也会和主题有细微的差距:
我需要跟 Jane 谈谈,从这份销售数据看来,她这个月做得不太好。
随着口耳相传,这条简单的信息会被解读成各种意义:
Jane 有麻烦了。老老不喜欢 Jane。 Jane 恐怕要被炒鱿鱼了。
最后被彻底扭曲:
老板有性别歧视。
即使人们只是阅读萤幕上的字,同样的情况也会发生。文字在我们脑海中就是如此运作的。
只要您影响的人数到达一定数目,这个过程就会发生。若您的影响力足够,您将会在发一则 Twitter 贴文的短时间内就被戏剧性地误解。
只要不做任何重要的事,您就能避免所有的误解发生。不过前提是您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只在于要换哪张电脑桌布,那我完全没意见。
但如果您梦想写一本畅销书、解决世界贫穷问题,抑或是改变世界,您就要适应并接受自己会偶尔不小心激怒其他人的情况。
法则三:不是某人被冒犯了,就代表他们是对的。
回想您生气的时候,例如:在马路上碰上麻烦;当您被其他车主激怒时,您会有多明智?
A:噢,非常抱歉,你还好吗? B: 你这个满脑子棉花的猴子!我会杀了你的!我会尾随到你家把你小孩做成鞋子!这简直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绝人寰的一天!
愤怒是一种情绪反应,并且是特别愚蠢的那种。它是一个稍纵即逝的冲动,就像是认为某个陌生人很可爱,或者是喜欢某种颜色多过其它色彩一般。
挑动生气情绪的通常是由「联想」而来。例如有些人可能喜欢苹果,有些人喜欢 Google。有些人的政治偏好是左翼,有些人是右翼。当您说某个阵营的好话时,在他人还没来得及停下思考之前,可能就已经点燃他熊熊的怒火。很抱歉,大部分的人可说都是这样思考的,除非他们真的非常努力克服偏见。
这也引发出关键的结论: 安慰他人的怒气,会让您自己也掉进愤怒本质中最愚蠢的部分。
当一个混蛋可以忽略这些。
避免激怒他人的唯一方法就是,不做任何重要的事情。无论您喜不喜欢,选择权在于:您究竟想要落在下图中的什么位置?
公式:激怒他人的程度=影响力的平方 / 纵轴:您激怒他人的程度 / 横轴:您的影响力 / 原点:您,穿着长裤看 YouTube 猫咪影片/右侧高点:您,著名的摇滚巨星或世界领袖
我们大多害怕让其他人不高兴。当我们使别人不高兴时,我们不得不为自己辩护。我们渴望打破批评者的言论,获得每一个人的认可。尽管获得了 100 则赞美,里面只要有 1 则批评,那批评就深深地烙在我们心中,难以释然。
如果您有这样的情况,事实上是个好的征兆,因为它表示您不是一个真正的混蛋。不过在必要的时候,不要害怕伤害他人的感觉,做个偶一为之的混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