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路上_求职面试_非技术区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非技术区 > 求职面试 > 求职路上

求职路上

 2010/12/2 10:44:20    程序员俱乐部  我要评论(0)
  • 摘要:题记6月5号将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就像我在毕业论文致谢部分所说:校园里摆摊出售旧书的身影逐渐多了起来,这也意味着离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这几天,毕业的气氛更加浓烈,校园周围餐馆里的觥筹交错日渐增多,满面红光的同学在半醉半醒之中扯开嗓子为友情作最后的干杯;KTV里声嘶力竭的放松总带着一点点的离别伤感;出售旧书旧物的地摊更是将校园的部分道路堵得水泄不通。同学见面都是关于答辩、聚餐与离校。很久没有更新博客了,这很大程度上归根于时间的缺乏。从去年11月联系工作开始,到现在已经大半年的时间。求职的过程中
  • 标签:求职

题记

    6月5号将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就像我在毕业论文致谢部分所说:校园里摆摊出售旧书的身影逐渐多了起来,这也意味着离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这几天,毕业的气氛更加浓烈,校园周围餐馆里的觥筹交错日渐增多,满面红光的同学在半醉半醒之中扯开嗓子为友情作最后的干杯;KTV里声嘶力竭的放松总带着一点点的离别伤感;出售旧书旧物的地摊更是将校园的部分道路堵得水泄不通。同学见面都是关于答辩、聚餐与离校。

    很久没有更新博客了,这很大程度上归根于时间的缺乏。从去年11月联系工作开始,到现在已经大半年的时间。求职的过程中,其实有着太多的喜怒哀乐,苦于没有时间来好好总结与反思,一直都觉得是一种遗憾。在即将毕业离校的时候,利用难得的机会来进行回顾,也算是为我这一个阶段的学习生涯划上一个句号,哪怕不是很完美。

    一开始,我对工作没有很明确的目标。高校、企业事业单位、媒体、政府机关甚或部队,都成为我考虑的范畴。一身轻的我,对工作地点更是没有想法,除了很偏僻的地方,其他地方都有可能成为我的目标。

    收到的第一份工作意向,是在去年的暑假。本科毕业曾与某特大型国有企业(已全面上市)签订了就业协议,由于协议签订了后才得知考上了研究生,在单位提前实习了一段时间后,最终选择了继续深造。在那单位短暂的工作经历,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那也是我第一次接触社会,心里最欣慰的是单位领导与同事给予我的关照与帮助,这也将成为我人生中难以磨灭的一段美好回忆。大概在去年7月份的时候,对方打电话过来,询问我的就业意向,并向我表达了欢迎我回原单位工作的意愿。由于当时忙于撰写毕业论文,根本没有时间去单位继续锻炼,加上找工作还太早,我只好委婉地向对方说出了我的想法:非常感谢他们,愿意回原单位工作。之后,又多次接到了对方的电话,我的答复基本类似。其实,硕士毕业能进那样的单位也不是很容易,毕竟每年进入的员工很多都是靠家庭关系。

    第二份工作意向来自某保险公司。湖南大学召开人才交流会的前一天晚上,在网络上碰到了我们学校商学院的同学,对方告诉了我第二天招聘会的信息,我传了份简历给同学,委托她帮我投。后来同学告诉我,中国大地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湖南省分公司需要新闻学硕士,大体从事行政管理,我同学就帮我投了那一家单位,也是帮我投的唯一的一份简历。一提及保险行业,人们常常就有了“做保险销售”的刻板印象,我以前也有,后来从平安保险的一位朋友那里打听到,其实保险行业的管理人员并没有销售人员那样的辛苦,更没有销售方面的压力,收入还不错。大概是2天后,我同学帮我投的那份简历有了回音,那保险公司让我去参加他们的面试,并提醒我穿着正式点就行了。考虑到当时找工作刚刚开始,并且以前也没有听过这样的保险公司,所以我当场拒绝了他们的面试邀请。心中一直在想,若是人保财险或是平安保险让我去面试,我绝对不假思索,但是我也知道,像那样的保险公司,每年进的应届毕业生,基本上都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

    之后的工作意向我难以用第几份第几份这样的字眼来一一对应,毕竟当时没有特地记录过。考虑到第一份工作意向有比较大的成功率,所以之后一旦有相关的工作机会,我都会暗中将工作机会与第一份工作进行比较,多方面考虑后,若自身认为没有第一份工作好,就将果断地谢绝对方的面试。

   三年前找工作时,非常关注一些大型的人才交流会,尤其是广东省的。偶尔关注下学校的招聘信息。当时,跑了几场招聘会,投了几份简历,甚至有时候一场招聘会一份简历都没投出去,之后才发觉,那样的招聘会实际上含金量并不高,很大程度上不适合于应届毕业生。

    这次的求职过程中,我没跑过招聘会。之所以这样做,考虑到时间、金钱、效果等方面的原因,加上很多单位的招聘信息基本上都能从网络中获取,自己也就没有特别在意。倒是通过参加招聘会的同学帮我投过几份简历,至于投哪里,都是同学帮我拿主意。

    第一次委托同学投简历,是中山大学召开研究生专场招聘会。我委托华南理工大学的同学帮我投。同学学环境工程,对我所学专业也不太了解,我简单地向同学介绍了下什么类型的职位可以投。后来,同学帮我投了五家单位,广东省广播电视大学,五邑大学、广东文艺职业学院、潇湘晨报和广州某高校的某独立二级学院(具体什么学校我都不太清楚)。上个学期末,广东文艺职业学院给予了回馈,让我去参加他们组织的试讲。尽管进广州不容易,尽管听说职业技术学院里面老师的收入不低,但是我自己不太看好这样类型的学校的发展前途,加上当时还没有准备好试讲的内容,所以,我放弃了试讲的机会。这学期,广东省广播电视大学让我去试讲,当时确实有点犹豫,但总感觉电大这样类型的学校不太好,也当场谢绝了对方。后来跟导师、班主任以及其他同学聊起时,都认为我应当慎重考虑,因为有些广播电视大学办得不错,里面老师的收入也很高,何况学校又是在广州。当时我暗地里想,以后若有任何机会,绝对不放弃,先过去看看情况,权当给自己多增添一点面试、试讲的经验。我同学帮我投的5份简历中,其他3家单位没有任何的消息。

    第二次委托同学投简历是在这个学期,当时武汉举行的第二场人才交流会。很早以前就听说过武汉科技馆举行的招聘会还不错,去的高校很多。第一场交流会时我就想找人帮忙投简历,当时很多人都忙着国家公务员考试,没有时间去。当我跟同学联系上时,她们已经在去武汉的火车上,立马将简历发邮件给同学,请她们过去后帮我打印、投递。后来,同学告诉我,她帮我投了3份简历,一份投给了漳州师范学院,一份投向山东滨州学院,还有一份简历我同学都忘记帮我投到哪里了。非常遗憾,三家单位没有一家有回音。

    去年11月份以来,我绝大部分时间呆在学校,很少出去,基本上就是通过网络获取相关的招聘信息。由于自己没有将工作锁定于某一类的职位,所以选择了广撒网。

    找工作时,总共外出3次,并且3次都是去杭州。上个世纪90年代从中国计量学院毕业的师妹开玩笑说我跟杭州有缘。

    第一次去杭州是2006年12月底,去参加浙江电信的笔试。简历也是在网上投的,最开始报的岗位是文秘,并且只有两个名额,一个是去温州下面的一个县市,另一个是绍兴下面的一个县市,文秘岗位的学历要求只是本科,要留在浙江全省各市分公司则需要研究生学历。尽管温州很富有,但考虑到温州离长三角有点远,所以最终将工作地点选为绍兴。报完后,总感觉不爽,主要是不太愿意去县市一级的地方。我也不管需不需要我们专业,又报了一个市场营销策划的岗位,由于之前已报过文秘岗位,所以就不能再选择工作地点。

    笔试真出乎我的意料,居然是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现在的单位动辄就将公务员的考试内容纳入了自身的招聘考试的范畴,真服了他们。12月28号18点30到19点30,一个小时的行测题,居然有80道,按此类推,2个小时的话就有160道题目,比国家公务员的题量都大。考试结束后,被告知,一周左右出笔试成绩,入围的才能参加面试。没办法,考试结束后就买了回学校的车票。来回30多小时的车程确实让人够呛。

    后来,接到了浙江电信的面试通知,于是也就有了我第二次的杭州之行。首先跟同学去了宁波,考完那边的公务员考试后,当晚赶往杭州参加第二天的面试,幸好公务员考试与电信的面试没有冲突。面试在今年的1月8-9号,离笔试远不只一周的时间,还好当时选择了先回学校。面试地点在浙江省邮电培训中心,我居然被分到市场营销策划岗位参加面试。面试其实很简单,至少对我来说是如此,面试时问的问题没有脱离我所学的专业,也没有出现意想中的深奥的市场营销方面的问题,气氛也很融洽,谈话也不是很正式,可能这样的氛围最容易麻痹求职者的思想,也很容易将求职者杀个措手不及。当然,我没有落入这样的圈套。

    冬天的杭州比湖南更湿润,尽管风大,但吹在脸上、手上并没有一种皲裂的感觉。去的时候,刚好碰上暖冬,杭州的温度也不是很低。第一次去杭州时去了趟西湖,人生地不熟的我,加上当时忙于找工作,压根没有体会到西湖的美丽动人。第二次去杭州时,别的同学在参加公务员考试后一起游玩了西湖,而我,却要参加面试,也无法与同学共赏美丽的杭州。后来,电信的面试结果出来了,很遗憾,我没能入围。这也是我毕业求职中唯一的一次被淘汰。

    我没有刻意将工作选定在杭州,但杭州那边的面试、笔试机会却一次又一次将我拉往人间天堂,如是也就有了我后来的第三次杭州之行,或许我真与杭州有缘吧。

    第三次去杭州是今年三月中旬。上个学期投向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的简历终于有了回音。

    离开学校时刚好变天,我特地带上了厚厚的棉衣,以备不时之需。3月16日到杭州,参加次日杭州文广集团的笔试。原本打算住离考试地点不远的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到了以后才发觉里面根本没什么学生,更不用说校内的招待所了。到的那天,杭州阴雨绵绵,尽管带了雨具,还是被淋湿,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找到考试地点,也算提前踩点了。接到考试通知时,人力资源的工作人员告诉我,那个地方比较难找,老杭州都不一定找得到,看来还真不假。在考场旁边的小旅店看了看,总没有合适的,无奈之下选择了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生命科学院的招待所,尽管离考场有一定的距离。住的是四人间的学生公寓改造后的招待所,35元一天,好在有热水器,这样的价格在杭州来说已经是便宜得不能再便宜了。找工作的时候才慢慢体会到,求职时住的地方最好选择在高校,因为安全、实惠、方便。

    我当时应聘的是新闻采编,对应届生的要求为:本科以上学历,重点大学毕业。3月17日的笔试其实不难,大体考了两部分内容,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理论性的东西都是一些最基本的新闻传播学知识,外加少量的文史哲和法学方面的内容;业务呢,大体是一些改病句、拟标题、写导语、改消息之类的,跟其他媒体的招聘考试没有很大的区别。考完后我就跟杭州文广的一位老师聊了,说了题目不难,学新闻传播学考生绝对占尽优势。

    人力资源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笔试成绩一周后公布,入围者将有机会进行下一轮的考核。这一次,我就打算呆在杭州继续等结果,来回折腾确实太辛苦了,不过留在杭州等也有风险,万一没资格进入下一轮的考试就亏了。

    由于是4个人合住一间宿舍,人员流动性很大,走了一批,管理员又会立马安排新的一批人进来住。在杭州呆的那半个月里,我住的时间最长,也碰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以后有机会我将会作详细的介绍。

    等消息的这段日子,跟同一宿舍的朋友逛了逛西湖,并去下沙高教园区看了看。闲着没事的时候,我就以钱江晚报来打发时间,看得甚是仔细,每天还去附近的网吧查查相关的招聘信息,并通过网络投了一些简历。

    3月20日左右,接到了浙江消防的通知,我通过了初审,3月26日下午将进行入警考试。这家单位我上个学期就投了简历,用的是挂号,投了一段时间后,打电话咨询了下,对方告诉我没有收到我的简历,之后我又用特快专递补了一份简历。从部队的朋友那里了解到,部队里消防的待遇很不错,尤其是广东和浙江这样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消防,待遇更好。我当时也投了一些消防部队,比如上海消防、福建消防、湖南消防和浙江消防。去杭州之前以及在杭州呆的这段时间中,上海和福建消防的初审我没能通过,最有意思的是,当我电话咨询上海消防,问我是什么原因没能通过他们的初审时,对方委婉地告诉我,他们一般优先考虑211工程院校的应届毕业生。

    3月21日左右,我接到了一个电话,来自杭州某高校,让我3月30日去参加他们的面试,并提醒我带上协议书,因为对方需要当场签协议。我也是来杭州后,通过网络向那所高校投的简历,他们的速度还真快。那几天的心情特别好,甚至超越了游览西湖时的心情,难得有那么多家单位的面试、笔试机会。好事真可谓接踵而来。

    3月26日是浙江消防的入警考试。尽管我提前一天去踩过点,但是26日12点30分的报到审核检录我还是迟到了,没把握好时间。好在审核检录是一批一批的,之前也没有点名,等我赶到时,外面还排了很长的队,我也就免遭迟到的尴尬。毕竟是部队,纪律观念很强,我们进考场都是列队进入,考场的设置也井井有条,对我们所带物品的堆放都作出了统一的安排,里面的人有凶煞逼人的,也有很低调做事的。审核检录时,我无意中看到了文学类参加入警考试的共有13人,其中3人为硕士研究生。工科类的考生中,居然还有3位博士,后来集合时,从年龄上也就很容易区分出哪3位是博士生。考试时间3小时,内容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真可谓时间紧,题量大,两门考试的时间由考生自行分配和掌握,好在我做完了。考试结束时天已晚,还下起了狂风暴雨。从石祥路坐车回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的路上,接到了杭州文广一位老师的电话,对方告诉我通过了他们的第一轮笔试,需要在3月28日参加第二轮测试。第一次来杭州时我就跟那位老师有过联系,那天老师还向我透露28日的考试中可能会要进行现场采访,并让我有机会多看看杭州台的新闻节目。回到宿舍后,我又打电话给杭州文广人力资源部,进行了确认,问及考试当天是否会要进行现场采访,人力资源的工作人员笑而不答,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先前那位老师的提醒。尽管面试、笔试安排得很集中,还好时间上没有冲突。

    按照惯例,我提前一天去踩点,还好,住的地方离杭州文广不远。接到通知后,我也一直在考虑,现场采访会去哪里?会让我们自己扛摄像机吗?需不需要做出镜?从钱江晚报上偶然看到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3月28日杭州地铁第一期工程开工,当天在九堡会有一个开工典礼,那么会不会安排我们去开工典礼采访呢?极有可能。因为去同一个现场才能体现出现场采访时的公正,并且能容纳很多人考试的现场本身就很少。毕竟只是猜测而已,但我特地又去报摊买了其他的报纸,其中杭州日报下面的一份都市报(具体名称我忘记了)还出了杭州地铁的专版。我特地将那专版收留了,准备第二天带去杭州文广。

    3月28日9点前我就到了杭州文广的大厅,发现到的还比较早。随后,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要求我们上了大巴,但没有说让我们去做什么事情。参加那天第二轮考试的还有60个人左右,与经过初审后的第一轮笔试的120多人相比,已经是淘汰了一半。后来,我们分别上了两辆大巴,那个时候,工作人员才告诉我们,今天他们会将我们带去一个现场,到时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观察。有人开始问司机会去哪里,经过几个同学的转告到达我耳中时,是说去“九华村”,这是什么地方呢,连地图上也找不到,是不是就是去“九堡”呢?没有人敢确定。

    车子走了快一个小时,我们发现许多彩旗在道路两旁迎风飘扬,我意识到,绝对是去“九堡”——杭州地铁开工典礼的现场。等车子再往前走了2分钟左右,车子里就开始骚动起来了,确实是去“九堡”。我真猜中了。由于前天专门阅读了相关的新闻,还特地带了一份都市报的地铁专刊,当时的我是兴奋的。等到了目的地后,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我们届时要观看整个开工典礼,之后,还将带我们去一个立交桥,观看立交桥下面架设的铝合金人行天桥,最后我们还将参观环城北路的快速公交通道的隔离墩,回文广后将进行3个小时的考试。

    这样重大的活动现场一般都有媒体接待处,我走在了最前面,因为我老远就看到了接待处,准备去看看有没有相关的资料。到了后,确实傻眼了,接待处需要登记媒体的名称和记者的姓名,并将提供一份礼品。我不敢随便填,更不敢去拿礼品。随后,更多的考生都来到了接待处前,拥挤着要资料,有些考生也挺大方的,随随便便就填了杭州电视台下面的几个频道的名称,并写上了名字(不知道是不是他们本人的名字),当接待人员意识到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就让我们一个一个来填写并领取礼品,他们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刚才登记的也是你们频道的啊?有人反应还挺快:我们是不同栏目的记者。对方也无话可说。其实,当时的考生,绝大部分只想要那份资料,并提出不需要礼品,这可能真让接待人员吃惊。在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对方也就慢慢放松了要求,让我们单独取了资料。

    开工典礼的采访对新闻记者来说其实不难。拿了新闻通稿后,采访几位市民和工程建设人员也就完事了,有机会能采访到到场的重要的领导当然更好。由于当天杭州电视台各频道并机直播开工典礼,最后只有杭州新闻频道的一位美女记者采访到了杭州市市长(是市长还是市委书记,我现在都忘记了),其他的记者以及我们当天去的众多考生都被隔离起来,与领导保持着1米左右的距离。也好,对有考试任务的我们来说,看着别人做采访更轻松,我们在旁边只管记录就可以了,可惜当时的礼炮声和锣鼓声太大,无法将采访时的同期听得很清晰。开工典礼结束后,已经接近11点,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观察立交桥和隔离墩,让我们在大巴上观察,届时会有人提醒我们。

    之后,我们随着大巴回到杭州某人才中心的培训基地,匆匆吃完盒饭就开始了考试。题目其实也不难。共两道题。提供的资料大概位5句话,有一句说金华市民遵守交通规则,有一句说上海有人自发组织起来,劝阻行人别闯红灯等,还有一句说杭州快速公交通道的隔离墩所引发的交通事故,其他的几句记不太清楚,反正提供的资料就寥寥几十个字,题目要求我们根据今天上午的三个地方的观察与采访以及试卷提供的几十个字的资料,首先写一电视新闻稿件,之后再写一篇电视新闻述评,时间为3个小时。当监考人员发现我们基本人手一册新闻通稿的时候,几乎都傻眼了,对于到底能不能使用新闻通稿,人力资源的工作人员也莫衷一是。由于极少量考生没有拿到新闻通稿,工作人员就这样解释,说考试时若发现有人的答案与新闻通稿一样,试卷将无效,并且他们还补充说,撰写的电视新闻中与地铁有关的数据不要求很准确。

    3个小时的考试,绝大部分考生2小时左右就已经做完。我也如此。杭州文广的考试已经进行了两轮,考虑到拖的时间过长,一些考生还来自外省,人力资源明确表态,将尽快进行评阅,最近几天出面试的名单。

    杭州文广的考试结束后,我休整了一天,并去高校踩点,准备迎接3月30日高校的面试。面试报到安排在30号中午12点15分,我提前几分钟赶到时,发现已经来了很多人。首先抽签并报销来杭的车费,我抽到了第8个,可惜,我3月16号来杭州时由于买的是学生票,出站时火车票被工作人员收上去了,没法报销。面试其实不复杂,只需要我们作一定的陈述,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即可。但是,让我诧异的是,我们的面试考官居然有29位,这可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面试考官包括学校的党委副书记以及各二级学院的书记、院长,还有就是人事处、教务处、宣传部、组织部、学工处、团委等单位的一把手。

    我们先被带入面试考场,学校党委副书记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相关情况,并介绍了这次招聘的相关情况。之后我们退出考场,进入VIP室侯考,按抽签顺序开始面试。面试前的等待其实并不可怕,紧张的倒是面试后等待结果的那一刻。评委们讨论一个小时左右,才宣布结果。被淘汰的考生里有一半为他们自己学校的研究生,这样的结果让我们很欣慰,感觉还算公平公正。就在我面试结束等待面试结果的时候,我接到了杭州文广的电话,说我通过了第二轮面试,将有机会参加4月1日他们组织的最后的面试。来那所高校面试之前,大概也就在30号上午11点多的时候,我还接到了湖南消防的面试体检通知,让我4月1日去长沙报到,两天的时间内,将进行考试、面试、体检、体能测试和心理测试,我当时跟湖南消防的工作人员说了,尽量赶回长沙面试。

    当然了,高校的招聘我入围了,对方需要我们当场签订就业协议。考虑到杭州文广还有最后的面试,浙江消防的面试名单还没有出来,以及还有一些别的单位的工作意向,我当时也很犹豫,到底要不要签。于是,我与杭州文广的那位老师取得了联系,对方是我师妹的老师,其实从一开始去杭州,那老师就对我很照顾,后来我才从我师妹那里了解到:其实从我一开始去杭州文广考试,被录取基本上是没什么问题的。杭州文广的老师跟我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她认为能进那所学校已经是非常的不容易了,因为那老师在媒体工作之前曾是杭州某高校的老师,她对高校这方面还算比较的了解。加上那学校需要当场签订协议,若不签,别的地方最后若没能录取,就太可惜了。那老师还跟我提及,研究生进媒体是没有一点优势的,做的事情跟本科生完全相同,由于研究生的年龄一般都比较大,甚至还比不上本科生,媒体的竞争也比较的激烈,并且杭州文广还不能提供住房。当然,那位老师还是让我自己拿主意,掌握主动权。

    其实,当我接到杭州三家单位同一时间段的面试、笔试信息后,自己也跟导师、同学交流过,因为三家单位都不错,若想留在杭州的话,杭州文广、浙江消防和高校,随便进哪个单位我都已经很满足了。很多事情似乎冥冥之中已经注定,由不得我过多地选择。也许就看那个单位最先结束面试吧。既然高校最先结束面试,最终我也就选择了跟高校签约。签约后,学校邀请所有的入围者与当天所有的面试考官共进晚餐,表达对我们的祝贺。吃饭当然少不了喝酒,还好,喝的是红酒。由于是中午12点15分报到面试,没有时间休息,吃完晚饭后的我已经极度的疲倦,又加上喝了点酒。从下沙高教园区坐上B1快速公交,我也就半睡半醒地到了终点黄龙公交总站。回到宿舍,宿舍其他的人都已回来,我们听到的都是好消息,因为他们是来参加浙江大学的研究生面试,都已确定能录取了,而我,也签了单位了。

    尽管签了协议,但心中总感觉有一点点的遗憾,因为杭州文广和浙江消防都是我想去的地方,当然了,我无法在这三家单位中分出孰好孰坏,若在这三家单位中让我分出那个单位更胜一筹,那就更难了。何况,杭州文广的考试都已经进行了两轮了,浙江消防的初审都通过了,也参加了他们的入警考试了。真是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回到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的招待所后,我打电话给了杭州文广的那位老师,告诉了她我最后与高校签约的事情,并向她表示了感谢。3月31日,买了回学校的火车票,并打电话给了湖南消防,告诉对方因为我已经签订就业协议不去参加他们的面试体检了,其实,湖南消防3月份去过我们学校招聘,并特地委托老师给我打电话,想在学校进行初谈,可惜,他们来学校的时候,我人在杭州。

    3月31日晚上的火车,宿舍的其他人将我送上去城站火车站的公交车。第三次来杭州时所带的厚厚的棉衣没有发挥它的御寒的作用,等我离开杭州时,我身上穿的早已是薄薄的外套了。晚风轻拂下的杭州的夜景确实很美,更让人留连忘返。4月1日我回到了学校,终于结束了为期半个月的第三次杭州之行。4月4日,我接到了浙江消防的面试通知,他们的面试、体检、体能测试、心理测试将在4月6-7日进行,既然工作已基本定型,我也就当场谢绝了对方的面试机会。

   第三次去杭州前就收到了湖南科技学院的试讲电话。从找工作开始,我就没打算投湖南科技学院,并非学院不好,只是觉得永州那个地方有点偏。这个学期才投的简历,主要就是冲着学校能提供100多平方米的房子。网上投完简历,2天后,学校就给了我回复,让我参加试讲。当时没拒绝,以为去杭州不会呆很久,等到了杭州后发现会和杭州的几家单位的面试有冲突,于是打电话给了那所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并找了一个比较好的理由。对方告诉我,只要他们没招完,我随时都可以过去试讲,我心中暗喜。

    4月1日从杭州回来后,自然也就没有去湖南科技学院。由于湖南科技学院可以报销试讲的车费,在那所学校工作的我的一位高中同学还开玩笑说,说我连免费去永州游玩的机会都不会珍惜。以后有机会一定会去的。大概4月3日就接到了来自贵州民族学院的试讲通知。去年就听一师兄提起,这个学校的待遇不错,并且还在省会城市;贵州师范大学读研的同学也告诉我,要进去也不太容易,同学还帮我打听到了学校老师的大致收入。试讲的时间是4月7日,跟湖南省公务员考试在同一天。后来综合考虑了,放弃了这所学校的试讲机会,选择参加公务员考试。

    之后,接到了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面试通知,五一前夕收到了大连外国语学院的试讲通知,我谢绝了。五一后收到了湖南公路局最后的面试,这家单位这个学期开学时就来学校招人,省局办公室方面的工作。当时我们专业点的所有学生正在开会,院里老师打电话给我,并让我转告全班同学。临时打印了一份简历就赶到学生活动中心,最后对方从简历中挑选了3份。3份简历都是男生的,2位是哲学的研究生,另一位就是我了。被老师带进去后,就开始了面试,面试类似于拉家常似的,最后对方让我补交了一份所发文章的复印件,说将材料带回去给单位领导看,好像也没说什么时候再联系。隔了很久都没有消息,我自然也就放弃了任何想法,何况本身已经将工作定好了,也就没主动跟对方联系了。谁知道这单位一两个月后才跟我联系,说他们单位的党委书记想找我聊聊,也即最终的面试。本来还打算去单位看看,了解具体情况,毕竟长沙离学校不远。在电话中了解了相关情况,我也就没去长沙了。

    6月中旬,学校研究生处的老师打电话给我,推荐我去校办当秘书。在得知我已经签协议后,老师也没有说不再推荐我,只是告诉我,若想去校办,他们还是可以考虑推荐的。其实,上个学期,院里的老师就告诉我校办要人的消息,并让我去投简历,当时我没有去,主要是刚刚开始找工作,不清楚就业形势,总感觉3年前就能拥有的岗位,3年后再去似乎有点不值,当时还在想,若进高校将优先考虑教学岗位。不过,我们自己学校新闻传播需要的老师也必须为博士学历。这一次老师告诉我消息后,我更谨慎了,并征求了不少老师同学的意见。主要是自己所签学校与母校校办工作很难看出哪一个更好,可以说两者比较的话,各有优劣。并且,学校还只是推荐我去校办,能不能录用还是未知数。最后,我还是选择了杭州。打算6月26号拿到毕业证、派遣证后去单位报到。

    早一阵子,跟本科时所签单位的同事聊天,对方告诉我,我今年毕业没有继续选择他们单位,他们有点遗憾,当然我也理解,人家可能是说得很客气。记得上个学期期末的时候,我收到安徽移动的面试通知,当时我也首先将安徽移动与本科时说签的单位进行了比较,尽管目前移动比电信好,但当时安徽移动所需要的我们专业的毕业生都要定向分到安徽下面的4个不怎么好的地级市,这样的话,安徽移动的工作也就不见得比本科时所签的单位好。虽然安徽移动报销单程车费,但考虑到面试时间离过农历年很近,并且来回奔波也很累,所以最终选择放弃。

    这个学期,在广东当警察的本科同学回学校。跟他一起来的同事兼领导问我,马上要工作时有没有一种茫然、紧张感。当时的我还不太理解那样的一种心情,总感觉能马上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将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眼看着就要毕业离校步入工作岗位,有时候静下心来时,还真有点担心,有点紧张,不知道以后的工作将给予我怎样的挑战……

文章引用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33aa5c010009e8.html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