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从“毕业生”到“求职者”的蜕变_求职面试_非技术区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非技术区 > 求职面试 > 完成从“毕业生”到“求职者”的蜕变

完成从“毕业生”到“求职者”的蜕变

 2010/12/2 10:22:42    程序员俱乐部  我要评论(0)
  • 摘要:求职第一课:置身招聘现场受震撼,完成从“毕业生”到“求职者”的蜕变还没参加过大型招聘会吗?人生可不完整哦。在不少地方,今年的大型校园招聘会还没开始,所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就业恐慌现时还不够恐慌。假如能让我给出点儿私人建议,我觉得在校生早该提前一年就想尽办法削尖脑袋钻进招聘现场去“见见世面”。记得在7年前,我参加了大学在体育馆组织的校内招聘会,结果发现竟无一职位可投,于是晃了几圈便悻悻地走了出来。不敢想象
  • 标签:毕业生 求职者

求职第一课:置身招聘现场受震撼,完成从“毕业生”到“求职者”的蜕变

还没参加过大型招聘会吗?人生可不完整哦。

在不少地方,今年的大型校园招聘会还没开始,所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就业恐慌现时还不够恐慌。假如能让我给出点儿私人建议,我觉得在校生早该提前一年就想尽办法削尖脑袋钻进招聘现场去“见见世面”。

记得在7年前,我参加了大学在体育馆组织的校内招聘会,结果发现竟无一职位可投,于是晃了几圈便悻悻地走了出来。不敢想象,今年作为全国最大学校之一的我的母校将在哪里举办这样的招聘会,毕业生人数保守说也有我毕业时的5倍,应该达到上万人了吧?恐怕只有在空旷的体育场上能办起这样规模的群众盛会。

大型招聘会对多数人来讲,可说是毫无实际效用。这一点或许有人不信,在统计资料上说通过招聘会求职成功的比率在20%,这还是美国职业指导书上的数字。在中国,我想这个比率能达到5%就算相当惊喜的了,谓予不信,请到招聘会的现场去看一看,供需比例的严重失调以及那些不知哪里冒出的雇主所提供的半死不活的职位,看上去就令人生气!

我们且不说出色的求职者能避免把赌注押在这种牛马集似的招聘会上,(卓越求职者不是在烂糟糟的求职现场表现出色,而是从根本上他们就重构了自己的“求职现场”,可以避免出现在非常不利的局面下)如果从正面的意义来讲,我还是建议大家在最开始一起去挤一挤那种大型招聘会,尽量带着“人生一世,体验一把”的心态,但不要寄予太多的求职期望。

这就像是一个仪式,一种成人礼。这场面的庄重性不亚于你的毕业学位授予仪式。对于真正想找工作的人而言,你必须提前进入到求职的状态里,完成从“毕业生”到“求职者”这样一个漫长、艰难又极其痛苦的蜕变。

所谓“毕业生”和“求职者”又有什么区别呢?毕业生是在“应聘”,而求职者是在“求职”——一“应”一“求”,这恐怕是相当大的差别了吧?毕业生是被动地在被推向社会,而求职者是主动地在寻找未来,这就是他们最显著的区别。毕业生的应聘语言模式是“我有多么多么优秀”,而求职者的求职语言模式是“我能为你做些什么什么”。

我们都太习惯于去大型招聘会上碰运气了,或者是在人才招聘网上看看有什么单位在招人,便投简历去“碰碰运气”。这些可被称为是“遭遇式的应聘”,你完全没把握自己的明天在哪儿,而且大量的拒绝或毫无回应,将使人信心大为受挫,最后你会归结为运气不好,经济不景气,世道不公,或学校教育没意义等等——总之,你可能说得都是对的,但你还得需要一份工作不是吗?

有那种糟糕的求职现场体验,越早越好;然后你就会发现,好的雇主需要你自己去下工夫寻找,掘地三尺也要把它挖出来!我想说有一个基本事实:好雇主是寂寞的,它或许身边喧闹,但鲜少有知音能解其心思。

大部分人只是毕业了,所以,不得不找一份工作而已;如果你想避开那些嘈杂,避免整个人生只是一种无意的随波逐流,你就要开始决定自己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以及,将展开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图景。

来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180bcf0100avbr.html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