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创业?别让周鸿祎把你带到沟里去_最新动态_新闻资讯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 硬件创业?别让周鸿祎把你带到沟里去

硬件创业?别让周鸿祎把你带到沟里去

 2013/11/25 16:27:13    程序员俱乐部  我要评论(0)
  • 摘要:编者按:本文作者为Picooc创始人张悦,公司产品有健康管理类的智能秤Latin等。对周鸿祎最近发表的一通硬件免费的观点,张悦表示周属于在战术上耍流氓。老周又在战术上“耍流氓”老周在我眼里是一位彻彻底底“光脚不怕穿鞋”的战神,他“天不怕,地不怕”的“流氓精神”给了众多年轻创业者精神鼓励。老周擅长打“移动靶”,是个不堪寂寞的人,把金山围堵成功之后,又没有放过雷军的硬件
  • 标签:创业 周鸿祎 硬件
class="topic_img" alt=""/>

  编者按:本文作者为 Picooc 创始人张悦,公司产品有健康管理类的智能秤 Latin 等。对周鸿祎最近发表的一通硬件免费的观点,张悦表示周属于在战术上耍流氓。

  老周又在战术上“耍流氓”

  老周在我眼里是一位彻彻底底“光脚不怕穿鞋”的战神,他“天不怕,地不怕”的“流氓精神”给了众多年轻创业者精神鼓励。老周擅长打“移动靶”,是个不堪寂寞的人,把金山围堵成功之后,又没有放过雷军的硬件,“斗小米”又在开始了,最近他某场合畅言“硬件可以免费,而且未来一定是免费!” 呃…. 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其实老周作为一个互联网领域斗士,在 360 的特供机上不顾硬件产品品质的“99 元”低价策略的败北,就足以证明硬件市场不能完全照搬互联网思维。他把硬件这个领域看的太简单了,很多的问题至少他还没有看到,我在做 PICOOC 公司的这段时间里,深深的感觉到硬件这滩水又深、又浑!不经历的人是很难想象的。

Latin 使用场景

  “硬”件的水很深

  硬件所包含的领域太多了,工业设计、结构设计、硬件开发、原材料以及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等。任何一个地方变化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硬件水深的要远远超乎的你的想象。你用软件的思路去搞硬件基本上死路一条。看的见的成本,看不见的成本你都忽视不掉。

  你见与不见,成本就在哪里

  互联网公司,公司内部所涉及成本基本上都可以称之为“变动成本”,但是硬件这里有一大部分都是“固定成本”,也就是说,这个成本不随随着规模的增加而大幅下降,成本摆在那里,你见与不见,他都在哪里。当然,今天笔者就从“用户看的见”的成本和“用户看不见的”成本两方面去阐述一下:

  ● 用户看的见的成本:

  硬件的主控芯片、周边配套芯片、电路板、结构件、乃至外观包材等都是一分钱一分货的。你见与不见,他就在那里。而你降低成本的代价就是在用户那里失去了降低了品质,失去了客户体验,从而也失去了用户对你的信任。这个在自媒体发达的时代更是尤为重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时我们在做 Latin 健康秤的时候,在重力传感器这方面我们找到了包括深圳、台湾日本等几十个传感器的供应商,价格有1-100 元的不等,如果单从低价销售,降低成本方面考虑,你完全可以选择 1 元的传感器,但是他所面临的代价就是用户的连续测重的时候误差太大,而且基本上在几百次称重以后,传感器的精度一致性简直无从谈起,这也就是为什么你在家里的百元左右的体重秤针对在 50KG 以内的人误差竟然在 0.65g±左右,这个对于特殊群体来讲是绝对不能够容忍的。

  在外观材料方面,现在的可穿戴设备基本上都以人体体征数据检测为主要功能卖点,你也许听说过国内的某家智能手环带完后会有“油漆”的味道。这里也是一分钱一分货,低价的材料涉及到辐射,时久变色、不耐腐蚀,比如在低温的极端环境下材料是否会冻裂!我们当时在找 Latin 的材料的底线是1、要求美观,要把 Latin 做成艺术品2、完全健康,没有辐射,因为我们深知,如果你的产品不健康,你还做什么健康?3、材质要经久耐用,低温 25 度以内材料不会冻裂。基于以上几点,我们花费了巨大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去找最好的材料供应商,选择了 ABS+PC 的组合材料。当然价格肯定是不菲的。

  再举一个用户看得到的例子,Latin 健康秤采用 BIA 电阻抗测量用户的皮下肪率,内脏脂肪率等。当时有两种解决办法,1、选择金属片作为导电载体,但是金属片会氧化,有厚度感、硌脚,且同玻璃结合地方有缝隙,赃物会累积并很难清理,现在市面上 500 元以内的健康秤基本上都采用金属片作为导电载体。2、选择玻璃表面镀 ITO 膜,它耐腐蚀、硬度高、外观效果好,几乎没有厚度、不会让人有突兀的感觉,而且脏的话轻轻一擦就干净。ITO 镀膜没有存在感,但是还在为你工作。但是我告诉你,金属片的价格和 ITO 膜的成本差在 20 块钱以上,这些都是成本,选择低价或者免费意味着什么?

  ● 用户看不见的成本:

  互联网创业者往往希望产品能够在三个月内上线,一年后拿到风投。但是在硬件行业里,要完成一个成熟的产品基本上需要2-3 年的时间,你需要无数次的迭代,而且每一次迭代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更换一个通讯模块,增加一个传感器等,都会导致整个硬件方案的大变。而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你的产品很可能会被比你整合能力更好,比你更有供应链管理经验的竞争对手超越。因为人家一年多就可能推出相对稳定的产品。

  而笔者更认为这些看不到的成本里面,硬件迭代成本以及最后一公里的“量产测试”的成本可以堪称硬件成本里面最大的“无形成本”。而在这些用户看不见的成本里,你若对产品有敬畏之心,你便可能套入在这个死循环里面,因为你的目标是不能够把任何的产品隐患留给用户,你需要在产品传递给用户手中之前把所有的问题都要解决掉,处理掉!这些问题不解决,后果惨重,除非你不想做品牌、不想做大、急功近利!但做产品就是这样,你欠用户的帐,迟早要还,越往后,代价越大!

  举一个让大家容易理解的例子,Latin 健康秤在第二批 200 台批量试产的时候,我们全检时候发现有部分产品在连测 300 次以后会发现脂肪率的误差很大,这是不可接受的。当时我们整个团队开始为之紧张,因为我们知道哪怕这样一点细小的差错也会未来可能给用户造成很大的体验问题。后来在硬件方面不断排查,找到了是因为结构件问题导致一个模块的电压不稳造成的。我们马上推倒之前的方案,进行结构件的重新设计,新方案经过数次验证确保没有问题,才到了下一步 500 台的试产。

  20 台小试产出来,进行跌落测试、-25 度低温测试、盐雾测试、精度一致性测试 150 多道测试,确定没有问题后,进行 100 台试产,又重新进行这 150 多道测试。之后的 200 台试产、500 台试产、1000 台试产…….层层累计,层层过关,以确保万无一失。不断的循序渐进,每一个阶段我们都要求测试部门归零测试。这里的归零测试是指每一次新的试产后都要把以前的测试流程推倒重做一边。

  这些都是用户看不到的巨大的成本,你不可能忽略掉!你如何低价?如何免费?

  用户真的在乎硬件低价与免费吗?

  虽然前段时间微软 Xbox 360 的定价策略,让索尼、任天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备受煎熬。但是微软也因 Xbox 360 累计亏损超过了 30 亿美元。这样的最终结果可谓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老周的 360 自己也都没做成功哪。2012 年老周几乎以成本价销售的 99 元特供机最初想革硬件商对手的命,但最终因为烧不起大把的资金,360 特供机平台上的硬件商基本都撤军了。

  笔者认为,在这个用户对产品越来越挑剔的年代里,个人消费品追求的是极致的用户体验与最便捷的服务获取,举个例子,市场上公开抛售免费的液晶高清电视(但强制性地把大量的垃圾广告捆绑到你要看节目内容里),注意这是免费,你会要吗?你会愿意忍耐长时间的垃圾广告而去接受免费的电视机吗?

  “将用户体验做到极致”几乎互联网产品的标配口号。如果选择完全放弃硬件上的合理利润,你还愿意、还有能力在硬件上一如既往地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吗?

  硬件创业需要精益化——从原型到生产。老周也明知“硬件远看简单,近看太难,太多工艺制造的问题让芯片+壳子+品牌拼装的三板斧战略行不通”的道理,不狠心下点血本,能做到吗?产品批量生产后的稳定性、一致性、使用寿命、做工、配置、散热、续航、充电等,智能硬件的这些苛刻的要求哪项不需要靠成本投入来满足?

  长此以往,想让用户从“一个矿泉水瓶子,喝出 50 度茅台”的味道,天方夜谭呢吧?

images

  敢问路何方

  • 智能硬件更要做到“极致”

  好的互联网的产品都是“以人为本”,你必须要把它做到极致,才有出路!同样,好的硬件产品更需要把他做到极致中的极致,软件错了,有 bug 可以迭代,硬件错一步,步步错!这些成本你不能忽视。

  智能硬件一定要做成“艺术品”

  软硬结合、智能硬件、可穿戴等概念最先被接受并有强大购买力的绝对不是希望低价、免费的屌丝,而是那些对产品格调、层次、体验等有着极高要求的高富帅,白富美。

  其次,因为硬件是你每天摸得着,每天都要看的见的实物。所以你的产品一定要是设计为主导的产品,而不是技术为主导的产品,是技术配合设计的产品。你的工业设计一定要过硬!产品你一定要把硬件做成一个外观上的“艺术品”,其次从操作体验上也要把它做成一个“体验艺术品”。所以笔者建议,做产品之前你先要考虑你的用户是谁?他们在哪?他们最在乎什么?

  • 优化供应链管理

  个人认为做硬件,它跟软件的一个最大的风险和区别是在供应链管理。供应链并不等于单纯的供货渠道。首先它是一个技术资源,比如如果能够拿到最新的芯片,可以帮助厂商尽快推出产品; 硬件创业者面对的最大的困难是供应链的支持。因为硬件产业跟软件产业不一样,如果不能形成规模,供应链可能不支持,供应链不支持的话, 你的成本就非常高,你的品质就很难做到特别好,然后成本高、品质又不是特别好,这是摆在智能硬件领域的创业者面前最大的困难。

  • 内容服务收费需要时间

  马云的淘宝 B2C 模式用了好几年的时间培养了用户

  线上购物的习惯,影迷线上购买影票的习惯也是经过了多年的时间培养。网游的付费模式也经过了多年的打磨、培养、收费模式的不断迭代才逐渐成熟。在中国上,用户线上购买内容和服务,有赖于人群的积累、用户痛点的打磨、服务内容的锤炼、以及用户愿此付费的培养,也就是的天时、地利、人和都要成熟后才有可能。况且,你的智能硬件的销售量如果不能达到百万台、千万台的量级,粘性用户甚至用户付费的转化率你都无从谈起?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做智能硬件的互联网人士,还是先把产品做好,做到极致,保持合理的利润空间,你才能够有更大的动力让你的产品线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够更好的和你的用户进行沟通。你可以练习老周的“葵花宝典”,但是千万不要走火入魔!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