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RightScale”:上海云角助企业跳跃在“Azure、AWS与阿里云”上_最新动态_新闻资讯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 中国的“RightScale”:上海云角助企业跳跃在“Azure、AWS与阿里云”上

中国的“RightScale”:上海云角助企业跳跃在“Azure、AWS与阿里云”上

 2013/11/12 22:45:27    程序员俱乐部  我要评论(0)
  • 摘要:大家对RightScale的名字不会陌生。这家在多家公有云和私有云平台之间做管理和迁移支持的企业,已经帮助580万服务器“上”云,且实现多云管理。但由于国内公有云平台刚发展起来,自动化程度和API接口稳定性上还有不足,同时所需技术门槛较高,需要高效且有力的技术开发和运维团队,所以这样的服务在国内还是空白。市场总在朝好的方向变化。随着Azure在国内落地,AWS消息频频,曾经因为开拓海外市场而已经应用云服务的企业(如网游、视频等)开始“回流”
  • 标签:上海 企业 中国

  大家对 RightScale 的名字不会陌生。这家在多家公有云和私有云平台之间做管理和迁移支持的企业,已经帮助580 万服务器“上”云,且实现多云管理。但由于国内公有云平台刚发展起来,自动化程度和 API 接口稳定性上还有不足,同时所需技术门槛较高,需要高效且有力的技术开发和运维团队,所以这样的服务在国内还是空白。

  市场总在朝好的方向变化。随着 Azure 在国内落地,AWS 消息频频,曾经因为开拓海外市场而已经应用云服务的企业(如网游、视频等)开始“回流”,在国内率先用起了云服务。另一方面,更多传统企业在对云计算有了深入了解之后,也开始“触云”。

  市场在需求发展中成熟。随着云计算环境的成熟,谁会成为中国的 RightScale?在海外盛行的迁移模式落地国内会有什么变化?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上海云角 CEO 郝峻晟,才发现早有企业开始摸索,落地实践。

  这家 2012 年成立的初创企业,最初定位在基于 Windows Azure 平台提供企业级 CRM 服务,显然是以 Salesforce 为标杆。没有想到,后续发展却在系统移植和平台迁移方面开花。郝峻晟笑言:“市场需求和技术背景推动着我们转型。企业级 CRM 在市场上已有很多同类产品,但在创业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很多企业急需迁移到公有云上,并实现多云管理。因势利导,形成了如今公有云系统迁移与运维咨询服务+云博智能云管理系统,形成了并驾齐驱又互为补充的主营业务方向。”

  这与其工程师团队背景有关。曾在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并负责 System Center Configuration Manager、微软计费和积分平台的开发和测试工作的郝峻晟经验丰富;俞小冬曾在微软和 EMC 从事过开发技术支持以及文档管理系统的开发工作,团队中还有来自 HP,复旦—港大 MBA 的管理团队,以及在大量分布式系统中进行开发测试的工程师。一直奋斗在一线的团队显然对技术的理解和市场发展趋势把握比较精准,面对诸多希望将系统从 IDC 机房或私有云迁往不同的公有云的客户,在帮助企业完成上述目标之后,上海云角也迅速实现了技术的产品化:专注于云平台计费,监控,迁移和管理的云博智能云管理平台。郝峻晟说:“云博可以跨 Windows Azure,AWS 和阿里云,实现远高于 99.95% 的 SLA 的安全保障。”

  CSDN:如何实现跨云管理?

  郝峻晟:为了保证更高可用性,扩展性和灵活性,未来全球公有云发展将迎来多云时代。云博通过 Azure,AWS 和阿里云提供的接口,实现优化并管理所有的公有云的目标,我们已经成功帮助 PPTV(整站迁移)、某国际知名饮料品牌(在线市场活动迁移,异地灾备)、POPCAP(开发游戏的 Windows Phone 8 版本,底层框架平稳迁移)等数家企业实现入云迁移。

  CSDN:技术层面会遇到哪些常见问题?

  郝峻晟:有几类。常见的问题包括系统的可用性,如何利用云的弹性并实现横向扩展。对于游戏行业,还包括了系统性能以及对虚拟化 CPU 的二级三级缓存等特殊需求。对每个行业,系统本身的要求都会有一些具体的不同,我们总结了不同实际案例在技术上的特殊需求,并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意见,帮助可以能够使用到云的弹性并降低成本。

  CSDN:余额宝在从私有云(IOE 平台)迁移到阿里云中,天弘基金 +ISV(独立软件开发商)+阿里云投入了近 100 人历时 3 个月完成。这充分说明从私有云到公有云迁移的困难。请分享下实践经验?

  郝峻晟:从私有云迁移到公有云的确非常痛苦,因为某些历史原因,很多系统并不是为公有云设计的,他们的可扩展性和可用性都不是很好。在公有云时代,系统的架构设计需要从一开始就为公有云设计,才能利用云的最大好处。比如为一家企业所做的系统迁移到 PaaS 平台时,需要提供大量的代码修改建议和系统修改建议,并提供实际的代码修改帮助企业迁移到公有云上。这个工作很漫长,有时甚至需要派出工作人员直接在现场做数月的支持。好在,这样一次服务之后,我们就会立即以产品的方式固化下来,使得未来其他企业类似的需求都会通过产品(云博)得到满足,大大降低了运维的成本。

  CSDN:企业所普遍担心的安全问题如何解决的?

  郝峻晟:安全一直困扰公有云发展。但事实上,我们认为,公有云的安全性在某些程度上甚至要优于传统的 IDC 机房。公有云的机房一般都是 BGP 接入的第四代机房,达到了机房安全的最高标准。而公有云里存储的数据一般都提供多重冗余以保证安全性,例如 Windows Azure 就提供 6 份的异地冗余备份。此外,传统的 IDC 机房管理人员能够接触到物理的数据磁盘,这在公有云的机房里是无法实现的,原因是公有云一般都利用了虚拟化技术,所有的虚拟机都在一个资源池中运行。此外,内部的安全性在于人的管理的安全性,公有云的运营商一般都是如同微软,亚马逊,阿里巴巴这种巨头企业,他们的内部管理模式要比小的 IDC 公司管理上高出一个级别。

  CSDN:新应用构建和旧应用或平台迁移不同,前者相对容易,后者则需要整体规划、系统安排。从经验来看,有“入”云考虑的企业的准备周期和工作是怎么样的?

  郝峻晟:是的。新的应用和旧应用在入云的时候的确不同。但是前者也不是相对容易,需要了解不同的云的特性才能最大地发挥云的作用。现在大多数企业都在考虑入云,主要会考虑系统是否能够正常在公有云上运行,是否能保证可用性和带宽,成本如何。从周期上,一般企业会先了解不同的云,对不同的云进行选型并进行 POC的工作,然后对不同的云进行测试,最后决定使用不同的云。迁移的障碍主要在于传统的系统对 IDC 机房特殊的架构,以及为传统机房进行的特殊优化可能在云上无法运行。另外没有考虑横向扩展的系统,在云上迁移的过程中,可能会需要进行一些代码的修改和架构的重新设计。

  正如 RightScale 国外入云企业的影响,传统 ISV 对行业企业的影响一样,定位准确且门槛颇高的上海云角,更能深刻感受到公有云的发展与国内云环境的变化。郝峻晟对 CSDN 云计算说:“一方面,我们会将客户需求和技术建议直接反馈给公有云平台,希望能够针对国内云市场有更多本土化服务;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将提供专业的调研和测试报告通过技术博客和 CSDN 博客分享给大家,帮助更多企业认识云,并使用云。”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