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销售员的阿里云_最新动态_新闻资讯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 没有销售员的阿里云

没有销售员的阿里云

 2013/10/25 15:53:17    程序员俱乐部  我要评论(0)
  • 摘要:在王坚看来,既然云计算是公共服务,那它就像电、水等社会公共产品一样不需要销售人员,“国家电网、自来水厂需要销售么?”他反问,“我的概念里没有私有云。”他毫不避讳地批评IBM的云计算自相矛盾:一方面大谈云计算是一种服务,私下里又大肆兜售自己的软硬件产品,告诉客户要做私有云。“云计算不是去扩建IT,云计算是拥抱互联网。这时候使用计算资源的方法不是把计算机买回家,而是使用在线的计算服务,降低单位计算成本,这就是云计算。&rdquo
  • 标签:销售
class="topic_img" alt=""/>

  在王坚看来,既然云计算是公共服务,那它就像电、水等社会公共产品一样不需要销售人员,“国家电网、自来水厂需要销售么?”他反问,“我的概念里没有私有云。”

  他毫不避讳地批评 IBM 的云计算自相矛盾:一方面大谈云计算是一种服务,私下里又大肆兜售自己的软硬件产品,告诉客户要做私有云。“云计算不是去扩建 IT,云计算是拥抱互联网。这时候使用计算资源的方法不是把计算机买回家,而是使用在线的计算服务,降低单位计算成本,这就是云计算。”

  2009 年阿里云计算公司成立的时候,王坚想给公司取名“通用计算公司”,后来怕和通用电气产生纠纷才改叫阿里云计算公司。他给阿里云提出的企业愿景是“打造数据分享第一平台”,做“以数据为中心的云计算”。尽管 4 年前还没有大数据的概念,但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实践沉淀的海量数据,让王坚敏锐地意识到分析使用这些数据能够产生价值,而数据的提炼分析需要云计算。

  “数据是一个企业的战略资源。”王坚说,“数据不是阿里云的,而是客户的,只不过客户用云计算以后很方便用数据的方法思考,从而创造价值。所以云计算首先节省成本,其次创造价值。”

  学究气十足王坚被熟悉的人称为“怪才”,他常常语出惊人,看起来像个预言家——他这样预言云计算:今天很多东西都会在十年、20 年后消失,但云计算 100 年后还会存在。

  一个半榜样

  王坚说,世界上真正做云计算的公司只有一个半,一个是亚马逊,半个是 Google,这两家公司各有所长,都是阿里云学习的对象。归结起来,亚马逊真正实践了云计算蕴含的服务本质,而 Google 则解决了规模化的问题,但没有把服务做彻底。

  “云计算是一种服务模式的改变,这句话耳熟能详。”王坚说,“但人们往往忽略了做这件事情的技术难度,而且不是一点点技术难度。当我们规模要做大的时候,就没有办法依赖别人的技术来做这件事情。”

  自主研发通用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系统的想法在王坚脑中诞生了,他给这个平台命名为“飞天(Apsara)”。“飞天”的整体设计始于 2008 年下半年,2009 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阿里云团队在北京上地一间简陋的连空调都没有的办公室写下第一行代码。

  也正是在那一年,王坚在美国硅谷碰到了唐洪,著名的 Hadoop 专家,当时在雅虎任职。唐洪对王坚说开发“飞天”这件事“完全不靠谱”。“我觉得他是对的,世界上没有人会觉得这个事情靠谱,因为它很难。”王坚坦承。有趣的是,他最后在 2010 年说服了唐洪加盟阿里云,后来又担任“飞天”的技术负责人。

  “某种意义上‘飞天’就是一个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最大的职能就是资源管理。”唐洪介绍,“飞天”底层是数据中心,有成千上万台通用服务器,每台服务器都有 CPU、内存、存储,相互用以太网连接,“我们这套系统无非就是把这所有的资源抽象成一台超级计算机在服务”。

  经过 3 年技术攻关,数次更新迭代,“飞天”终于建成——它支持比 MapReduce(一种编程模型,用于大规模数据集的并行运算)更加灵活的数据驱动的多级流水线计算框架以及服务框架,而且在这个统一平台上实现了电子邮件、搜索、地图、弹性计算、数据处理等众多功能。

  唐洪说,阿里云前端参考了亚马逊以 Web API 的方式对外提供服务,任何人只要创建一个阿里云账号,设置了支付手段就可以即时开通服务,“这种服务模式是亚马逊首创,我们借鉴了它的做法”。

  但阿里云的底层架构与亚马逊差别很大。唐洪透露,亚马逊对外提供的每一个服务直接对应到了一个或者多个物理集群,比如A集群对应对象存储(S3),B集群对应弹性计算(ECS),“它的功能和系统设计是垂直的”。而阿里云所有的服务对应的是同一个系统内核,同一套分布式文件系统,也就是说,无论对象存储、弹性计算、邮件、搜索等都共用同一个底层。除阿里云外,世界上只有 Google 能够做到这一点。

  “飞天”的诞生让王坚很自豪。“我们是中国第一家单个集群超过 5000 台服务器的通用计算平台,软件都是自己写的公司,这个门槛很高很高很高。”他连续用了三个“很高”形容技术难度之大。

  “国家电网”与“海尔”

  与“飞天”的理念一样,阿里云做产品的出发点依旧着眼于计算平台,而不是应用平台。

  阿里云目前主推的产品有弹性计算、负载均衡、对象存储、关系型数据库、云引擎、安全与监控等。“可以认为前三项服务本质上都属于弹性计算这一类。”唐洪介绍,对应的需求就是按需分配,即开即用的计算服务。

  “本质上其实是把传统的基于 web 架构的服务搬到了云上。从这个层面而言我们的弹性计算服务、关系型数据库和亚马逊、微软等都类似,换句话说迁移也比较容易。”唐洪解释,弹性计算只是云计算的入口而非终极状态,“这扇门大家都长得差不多。”但更深入之后,比如客户要存放海量数据则需要 OSS(开放存储服务)、OTS(开放结构化数据服务),进行大数据处理就要用到 ODPS(开放数据处理服务),这些产品就各有不同,“最终产品形态、服务形态会决定竞争的差异化”。

  王坚始终相信一个道理:云计算本身和电一样是没用的,只有造出了电冰箱、电视机,电才有价值。在他看来阿里云就好比“国家电网”,像中软国际、SAP 这样的合作伙伴就扮演类似海尔的角色——他们把自己的产品迁移到“飞天”平台上形成一个个垂直解决方案,比如 ERP 云、医疗云、政务云、教育云等。

  2012 年,中软国际与阿里云合作开发阿里云系统下的 PaaS 平台,中软国际将其 Resource One(R1)中间件作为 PaaS 层的一部分移植到阿里云环境中构建政务云;同时,SAP 日前也将旗下面向中小企业的 ERP 软件 Business One 移植到了阿里云上。

  “任何一个垂直行业对我们来讲都太小了。”王坚说,站在阿里云的角度看,只有拥抱互联网,SAP 才能把 ERP 做好,中软国际才能把政务信息化做好。

  “最后真正做好云计算的不是我们而是这些合作伙伴。当所有的企业拥抱了互联网,当所有的垂直行业拥抱了互联网,云计算的价值才会真正凸显。”王坚说。

  “能不能永远不关门”?

  曾经有客户问王坚能不能承诺阿里云永远不关门?王坚当时笑答“我保证你是我服务的最后一个客户”。虽是玩笑话,但客户的提问让王坚悟出“云计算是一门信用生意”的结论,更重要的是,阿里云团队从上到下开始体味到“服务”一词的真正内涵。

  阿里云的客户开始时来自集团内部,2010 年的上半年为阿里金融、全网搜索、邮箱等提供技术支撑,“飞天”系统正式启用;2011 年 7 月 28 日阿里云官网上线,正式对外提供服务,售卖第一个产品弹性计算。

  到今天,阿里云的客户已有数十万个之多,“飞天”系统支撑过亿用户访问。客户名单里既包括联想、施耐德、创维、中国网络电视、DeNA 这样的国内外大企业,也有虾米、唱吧、周末画报、ifanr 等移动互联网新锐公司,还有阿里集团内部的聚石塔(淘宝和天猫的开放平台)、冰火鸟(阿里集团的统一数据平台)、阿里金融等海量用户的应用。

  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并非一帆风顺,王坚及其团队这几年面对了太多来自内部和外部的质疑、批评。在王坚看来,这些不同的声音“不是死锁的互动,不是你怪我不懂,他怪你技术不好”,阿里云与客户之间始终保持了良性的沟通。

  唐洪说,“飞天”系统是一个规模很大的有机整体。规模很大导致的最大挑战在于这台“超级计算机”每天会发生故障——硬盘会坏,风扇会坏,内存会坏,“可能自己买一台笔记本电脑用过五年完好无损,但是几千台服务器的飞天集群里面,硬件故障无时无刻都会发生”。

  今年上半年,唐洪团队一直在解决客户集中反映的I/O问题,最近故障率已经大大下降。“它是一个工程问题,我们唯一能做的是确保我们工程研发的速度足够快,用户受影响的时间片更短。”唐洪说,云计算某种意义上是实验科学,而非理论科学。

  王坚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客户教会了阿里云如何做服务”。据说运营团队非常害怕王坚抽查工单,他会不时从系统中拣出客户反馈的问题问你如何解决的,这让下属们压力巨大。不但如此,王坚还每天上微博看客户的意见,某次一位阿里云的客户因为 3D 电影《昆塔·盒子总动员》使用了阿里云渲染,因此发微博表示一定要去看电影支持阿里云。王坚说,是客户的厚爱让阿里云成长。

  有人问王坚,现在阿里云的客户虽然数量庞大覆盖面也广,甚至有金融企业如吴江农村商业银行也在用阿里云,但是什么时候像中国工商银行这样金融巨鳄会使用阿里云?王坚说,这个问题应该由工商银行来回答,“如果工行认为自己是一家互联网公司,那就应该使用阿里云服务,至少它的绝大多数非核心业务可以云化”。

  “这不是市场销售的问题,而是对产业判断的问题。”王坚依然强调阿里云不需要销售员。

  在某知识问答社区,一个创业团队的技术负责人这样点评阿里云:“我们网站架构在阿里云上,不是因为它优秀,而是因为别无选择,其他的更差。”

  盈利不是目标

  从去年底开始,一些利空消息陆续出炉:2012 年 11 月,微软与世纪互联达成战略合作,向世纪互联授权运营其基于云服务的 Office 365 和 Windows Azure 软件,允许中国客户在中国的数据中心存储数据;时隔 1 个月后亚马逊 AWS 中文页面悄然上线,有消息称亚马逊正在通过不同的管道寻求 AWS 和云基础设施在中国落地,红杉资本的身影也隐现其中。

  阿里云腹背受敌。一个接踵而来的疑问是,阿里云能否如王坚对外宣称的在 2014 年实现盈利?

  王坚回应,可以如期实现盈利,但盈利不是目标。“我们每卖出一款产品都是赚钱的,不过目前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赚钱,最重要的是把云计算产业做起来。”他分析说,“我们怎么做最容易把产业做起来?是我们继续大力投入,还是一边赚钱一边把产业做起来,这是我们要判断的。”  

  显然,阿里云目前真正关心的依然是客户群的规模及质量,盈利乃是其次。用王坚的话说,“如果有更多人从亚马逊搬到阿里云,那阿里云对这个行业影响更大”。

  某种意义上,阿里云是一名探索者,每一步学费都是自己交。王坚给自己画了一个巨大无比的饼,以至于这四年时间他为吃到这张饼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每天的会议从早晨 9 点一直排到深夜甚至凌晨。这一切背后的动力都源自他相信阿里云所做的事情是正确的。

  “有时候坚持很难,有时候放弃很难,进退维谷。但是具体到做云计算这件事我觉得坚持很难。”王坚说。(完)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