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原文:How to raisese money
Paul Graham 是美国互联网界的教父级人物,他创办了 Y Combinator 这个初创企业的孵化器,一举改写了创业家和硅谷投资者之间的旧秩序,塑造出创立技术公司的新范式。从 2005 年成立至今,Y Combinator 扶持的初创企业已经达数百之巨,更不乏 Dropbox、Airbnb、Heroku、Reddit、Justin.tv 等等明星公司。这篇文章中他以一个投资人的视角来试图指导初创企业在融资阶段,特别是在A轮融资以求公司业务规模扩张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大多数初创公司的融资次数都不止一次。典型的融资之路差不多是这样的:(1)以 Y Combinator 或者个人天使投资人的十几万美金开始;(2)之后融资数百万以扩张公司;(3)一旦公司模式开始明确,再加一次或几轮的融资以加速发展。
而事实却有些乱套。比如很多公司在阶段 2 融资了两次,有些跳过了阶段 1 而直接进入阶段 2。Y Combinator 中越来越多的初创公司在进来直接就已经有过融资,上述三阶段的融资路线开始在无形中慢慢地改变。
这篇文章主要专注于阶段 2 的融资,这就是我们 Y Combinator 在 Demo Day 上想要帮助初创团队达成的目标,以下是一些我们提供的建议。
驱动力
融资似乎是一个体力活,也是一个脑力活,有时难得像举重,有时则像解一个谜题。难得像举重是因为有时很难说服风投参与投资,这个问题无法避免,难也是正常的。但脑力那一方面的难度却是可以避免的,融资之所以像解谜是因为对于大多数创始人来说这是一个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因此我想要为他们提供穿过这个领域的地图。
对于创始人来说,投资人的行为往往很难预测,一部分是因为他们的动机很难猜测,另一部分是因为他们会故意地误导你,并且这种误导面对的却是缺乏经验的创始人的痴心妄想。在 YC 我们会不时地警告创始人有关这样的危险,虽然投资人往往对 YC 的初创公司要更加地细心,但我们仍然会经常目睹这两种关系所产生的化学反应。
如果你是一位缺乏经验的创始人,唯一的生存方法就是利用外界力量来约束自己,不要相信你的直觉!我将为你列举一些能够带领你走下去的规则,有些时候你将会被诱惑以至于想要忽略这些规则,所以规则 0 就是:这些规则的存在是有原因的,它们很重要是因为有其他的力量将你往反方向拉。
最终这样的驱动力不仅会施加在你身上,同时也会施加于投资人。他们受困于两种担忧:投资失败的担忧和错过将会成功的初创团队的担忧。不过这也是风投行业的魅力所在,等待最不可取,如果他们一直等到初创团队快要成功的时候才想到投资,为时已晚,为了高回报率,他们必须在初期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决定,这样就会让他们感到紧张,害怕投资失败,而事实上他们经常都这样。
所以投资人能够拖的时候,他们绝对会拖,当一个初创公司才开始几个月时,每一周它的成长发展都会被作为投资人们的参考数据,但在等待的时间里,一不小心,其他投资人可能就抢先了。这样的驱动力对于所有的投资人都是同等的,当有人似乎要有所行动时,大家也就不得不有所行动。
别急着融资,除非你想要它而它也正适合你
初创公司的高融资比列似乎让外界觉得融资是初创公司的显著特点之一。但并非如此。初创公司的特点是发展迅速,大多数公司发展迅速主要是因为:(a)得到了外界资金得资助;(b)它们的发展让它们更容易获得资助。这两点对于那些靠外界融资成功的初创公司来说,是无可非议的。但有很多初创公司,本身并不想过于快速的发展扩张,或者外界的资金并不能很好地帮助它们发展,如果你是这其中一员,那么就不要急着融资。
除此之外,不要在你还不能够说服投资人时总想着融资,不仅浪费时间,同时也会毁了你的名声。
“融资状态”,要么在里面,要么想都不要去想
可能创始人最意想不到的就是融资这件事有多让人分心。当你开始融资时,其他事都停止了。问题并不在于融资很耗费时间,而是这个时候往往创始人的脑中,融资永远是在第一位。初创团队无法长期承担那样的分心,一个早期的公司很多时候发展完全是靠初创成员,而当他们每天都在想融资的时候,公司的发展就会突然缓慢下来。
因为融资是如此的让人分心,初创公司应该要么全心全意去完成融资,要么想都不要去想它。当你决定要融资的时候,你需要专注于把它快速搞定并回到自己的该做的事情上。
融资需要花费的注意力有两方面:说服投资人,和他们谈判。所以当你不在“融资状态”中时,只要投资人们不需要被说服并自愿接受你提出的融资条件,那么,你完全可以接受这样的融资,如果估值合适的话(不过这儿会有一些隐患,我在下面会谈到,热切的投资人做出的估值可能过高,这可能会将之后融资的门槛提得过高)。不需要被说服的意思是说:没有时间是被花费在与投资人会面或者为他们准备任何材料。
如果一个投资人表示他们准备投资你,但需要你去一趟去见见其他合伙人,而那时你并非处于“融资状态”,那就只需要说不,因为当他们还需要多一次会面时,说明他们还在考虑,而这就需要你去说服他们,这就是融资流程,而当时你并不处于那个状态,你将会分心。这时应该礼貌地回复他们,告诉他们你现在的状态是专注于公司的发展,以后你需要融资时自然会再去找他们。
而事实是很多时候投资人会引诱你进入“融资状态”,虽然你并不处于那个状态。这对他们来说好处多多,因为他们可以在其他人接触你之前对你有所了解,他们会发 Email 告诉你他们想要见个面以了解你更多。如果你收到了“宣传式(cold-email)”融资 Email,即使你当时在“融资状态”,也不应该回复他或者去会面,因为融资不是这样做的。但即使你在“融资状态”,也应该试着将会面延期,他们会告诉你只是想见个面聊聊天,只不过他们从不是只想见个面聊聊天而已,要是会面中他们对你有兴趣怎么办?要是他们开始谈论投资给你怎么办?你有能力拒绝继续谈论这方面的事吗?除非你真的对融资非常有经验,在和投资人只是见个面聊聊天时一直保持只是聊聊天,不然最适合的回复还是:我对以后的融资很有兴趣,但现在我们必须专注于公司的发展扩张。
为投资人准备自我介绍的资料
在你与任何投资人聊天之前,你需要被介绍给他们。如果你出现在 Demo Day 上,那么你会被同时介绍给很多投资人,不过就算是这样,你也应该准备自我介绍的资料。
在融资的阶段 2 中到底需不需要自我介绍?答案是需要。有些投资人会让你把商业计划 Email 给他们,因为他们并不喜欢直接接触初创公司。
自我介绍是很有讲究的。现在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被推荐,比如被一家有名的刚投资过你的投资人推荐,或者也可以是另一个初创公司的创始人,更或者是创业社区里的律师记者之类的。
现在也有像 AngelList、FundersClub 和 WeFunder 之类的网站会把初创公司推荐给投资人,不过我建议把这些资源视为辅助性的就好。融资还是要靠你自己的资源,再说当你成功获得某一投资人的融资,之后再依靠这些网站再融资就要容易得多。
模棱两可的“Yes”
上面我提到过说投资人喜欢尽量拖,而对创始人特别危险的就是他们拖延的方式。一直都是他们牵着你的鼻子走,当他们似乎要答应投资你的时候他们却说了“No”,至少他们还说了“No”。很多连“No”都不说,他们只是不再回复你的 Email,他们希望这样能在股权的分配上占据主动权。如果之后他们决定投资你,通常是因为他们又听说你很受欢迎,他们那时就会假装之前他们分心太多,现在又重新开始和你联系,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但这都不是最糟的情况,有些投资者会使用一些听起来模棱两可的语句,来误导一些想得有点多的创始人。幸好我们有其他一些方法来中和这样的状况,但是否有效还得看你有没有被那些听起来像“Yes”的“No”给骗了。创始人们被误导是经常发生的事,我设计了一种更加保险的机制:如果你认为投资人是在向你承诺什么,让他们在纸上确认,无论你和他们有什么歧议,不管矛盾是来源于他们的肤浅还是你的痴心妄想,纸质的协议书都可以让这些隐患见鬼去。不过直到这个发生之前,把他们说的都当成“No”吧。
以自己的预期值为权衡标准先对投资人进行广度优先搜索
当你开始与投资人联系时,最好先对他们进行广度优先搜索(breadth-first search,一种图形搜索算法,以试图找到最佳解),并以自己的预期值为权衡标准。千万不要只是单一地与某一投资人联系,而是应该平行地进行,因为如果每次只与一个投资方联系,他们就不会感受到其他竞争者带来的压力。但你也不能在每一个投资人身上都花费同样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总有一些不靠谱。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是同时与多个投资方接触,并且把时间花在那些更有希望合作的投资人身上。
预期值=一个投资人答应投资的可能性x如果答应了的增益效果。举个例子,一个有名的投资人通常都会投资很多项目,所以要说服他难度很大,而对于这位投资人的预期值,与一位投资项目很少并且容易被说服的天使投资人的预期值其实是差不多一样的。一些晦涩的天使投资人投资的资金相对较少并且他要求会面的次数会很多,创业公司对这样的投资方的预期值相对会小,也应该把他们放在最后才去见面。
对投资人进行广度优先搜索将帮助你节约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对于那些从来不明确说 No 但又拖了又拖的投资人。如果某些投资人不回复你的 Email,或者要求过多的见面次数并且看不来给你投资的意愿时,你就可以自动屏蔽他们。但你也要在估测可能性时有一定的纪律性,不能让你对投资的欲望影响了你对他们的权衡结果。
明确你的立场
你如何权衡你和一个投资人的接触到了哪一个阶段?特别是当他们习惯性的乐观出现的时候。这时你需要更加注意他的行为而不是说过的话,每一个投资人对从第一次会面到最后融资敲定,都会有自己的一套思路或者是路线,你必须随时了解你是否还在那条路线上,不然花费了时间得到的结果却让人失望。
每次和投资人见面结束都一定要问清楚下一步是什么、他们还需要什么才能确定要不要投资、还有没有下一次见面、下一次见面准备聊什么、什么时候见等等。但也别问得太逼人,但一定要表明你的立场。如果他们的回答模棱两可或者根本不想回答的时候,结果应该不会太好,如果他们对你有兴趣是绝对会很高兴地告诉你这些方面的事,因为他们早就已经想好了。
如果你对谈判磋商很在行,上述这些问题你肯定会问。但如果你不在行,我有一个小技巧你可以使用。投资人一般都能看出你到底对融资有没有经验,但没有经验并不意味着你没有吸引力,创业与融资新手无关,只要你不是一个科技新手就行。Larry 和 Sergey(Google 联合创始人)也事融资新手。所以你最好就直接向投资人坦白你对融资毫无经验,并且不耻下问就好。
尽量早点得到保证
最大的事实是大部分投资人对你的看法也就代表了所有投资人对你的看法,一旦你和某一投资人开始聊合同签署的事,你会觉得好像其他同时接触的几个投资人也准备好了和你谈合同的事,但事实确实,他们只是“准备”好了而已,而要他们定下来真正投资你,还很难说。
所以得到真正确定的实质的报价 offer 可以说融资已经成功了一半,实质的报价 offer 就是指融资来自于谁金额是多少,朋友和家里人并不算在内,不管资金额度有多大。
尽快拿到钱
钱没到户之前融资都不算是完成。我经常遇到一些没有经验的创始人会说“我们融资了 80 万美元”,而事实是钱根本没在他们的银行帐户里。这是一个极为不稳定的市场,公众总是催促初创企业的融资,初创企业未来的不确定性太多了,可能明天就有一个大的竞争对手出现,也可能明天你就能拿到 C 轮甚至 D 轮的融资,再甚至明天你的联合创始人就辞职离开了。
(有时候一个竞争对手可能会以法律手段来威胁你,因为他知道你那时正在融资,这样会阻碍你融资的完成,如果这种事发生了,可能你比融资人还要害怕。有经验的创始人是了解这种手段的,并且知道最终闹到法庭的结果是极少发生的,这时你需要做的事就是和投资人真诚的交流,告诉他发生的事,千万不要试图向他们隐瞒。)
融资多拖延一天,投资人改变想法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一点。所以当有合适的投资人向你报价之时,只要价格合适,立刻敲定并拿到钱。当他们说 Yes 之后,一定要搞清楚拿到资金的时间表,一直到拿到为止。机构投资人有专人负责钱的转手,但对于天使期的个人投资人,你一定要紧追不舍。
没有经验的投资人是最容易最后被融资人反悔不投的,而有经验的一般对投资人说的 Yes 也就那样,因为他们还有其他的投资人选择,但我也听过即使是顶级的投资 VC 公司也有出尔反尔的时候。
避免和那些没有“领投”气质的投资人商谈
由于融资的第一个报价是最难的,在一开始估值的时候就应该在你的考虑范围之类。你不仅需要考虑投资人说 Yes 的可能性,还有就是哪个投资人会第一个说 Yes 的可能性。有些投资人以快速决定而闻名,而那些投资人带来的额外价值将会高很多。
相反的有些投资人只会跟随其他投资人的投资意愿,他们有明确的政策,就是只投资那些已经被投资过的初创企业,你一定要注意并试图分辨出这些卑劣的“亚物种”投资人,因为他们虽然有时会表示自己也可以“领投”,而事实是他们只会在你已经从其他投资人手上拿到 XX 美元的融资之后,他们才会想要投资你。
“领投”这个词到底来自于哪里?几年前,初创企业在阶段 2(开头有提到)的融资通常会有不止一个投资人的参与,但他们都是同时投资并且文件处理过程全部都一模一样,你只需要与其中一个所谓“领投”的投资人商谈,其他的投资人在最后都会和你签署条件一样的合同,并且他们的资金都会在最后统一到账。
现在的 A 轮基本还是上述的操作,但 A 轮之前的情况则发生了改变。其实在 A 轮之前已经没有了上述所谓的几个人同时投资的“轮次”,现在初创企业向投资人融资都是一次一次来,直到足够为止。
所以问题来了,A 轮以前并不存在所谓的“领投”,那人们为何还要这么用呢?因为这是一个听上去更合理的说法,就是说他们对你的兴趣代表了其他投资人对你也有兴趣。
当一个投资人告诉你“我想要投资你,但我不想领投”,你自己就应该把这句话翻译为“他不想投资我,除非我真的炙手可热”,并且这其实就是现在投资人之间所默认的一种拒绝方式,所以其实他们并没有告诉你任何其他的资讯。
当你真正开始融资之时,那些不想“领投”的投资人能带给你的价值是零,所以可能的话,尽量把和他们的商谈放在最后。
尽量多计划几个方案
很多投资者会问你想要融资多少钱。这个问题让创始人觉得他们需要计划一个具体的融资金额。但事实是你不需要。搞出一个固定的计划对于完全不可预测结果的融资来说是错误的。
所以你肯定会问那投资人为何还要问你想融资多少,就像一个礼品店的销售人员平常会问你的一样“你的预算是多少?”。你其实并没有一个精确的资金数额,你只是想找些好东西,要是价格又便宜的话,那就更完美了。销售人员问你预算并非是因为你有一个具体要花多少钱的计划,只是因为他们可以在你承受的范围内把价格卖到最高。
同样的,当一个投资人问你打算融资多少资金的时候,并不表明你真的需要精确资金的计划,投资人是想看你是否是一个他们想要投资的资金数额的候选人,并想以此看看你的野心、对自己公司判断的合理性、以及融资可能持续的时间。
如果你对融资非常的在行,那你可以说“我们计划在 A 轮融资 700 万美元,并且从下周二我们会开始接收风险投资协议。”我见过一小部分的投资人能以类似的气质和态度获得投资,但如果你是另外没有经验的那一大部分,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做正确的事(do the right thing),告诉投资人你们现在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中。
融资正确的策略是,根据你想要融资的资金数额多做几个计划。最理想的是你可以这样告诉投资人:我们可以让公司尽快实现盈利并且已经不需要任何的融资了,但如果我们再获得更多的比如说几十万美元,我们可以用来招聘一两个有才华的朋友;如果我们再获得几百万美元的花,那我们就可以用来招聘一整个工程技术团队,等等。
几个不同的计划能够满足不同的投资人。当你和一个只投资 A 轮的投资人商谈时,最多融资需求的计划才会适合他,而当你和种子期或者是天使投资人商谈的时候,资金需求不大的计划才有可能成功。
如果你现在幸运到要考虑融资资金的上限的话,最合适的算法就是:你想招聘人才的数量*15000 美元*18 个月。对于大多数初创企业来说,最大的成本开支都是人员成本,“*15000 美元”就差不多是每个月所有的人员开销了(包括员工福利和办公室租用费用)。每月 1 万 5000 美元的费用其实是比较高的,所以能省还是尽量省吧,但前期预算是可以这么定的。如果你有更多其他的花费,比如生产之类的,必须把它们也算在内。所以假设你想要招聘 20 人,你融资的额度上限=20*15000*18=540 万美元。
“低估”你真正想要融资的资金数额
虽然你能够为不同的投资人准备不同的融资计划,但你都应该刻意去“低估”你真正想要融资的资金金额。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要融资 50 万美元,最初的时候你最好说你想要融资 25 万美元,然后当你融到 15 万美元的时候,你已经达到了目标的一半了,这会向投资人发出两个信号:你做得很好,并且他们必须尽快决定是否要投资你。如果你一开始就表明你要融资 50 万美元,那么 15 万美元对你来说还没有达到目标的三分之一,在这时投资人会认为你融资失败的可能性很高。
但如果你最初只想要融资 25 万美元的话,“低估”与否就变得不太重要了。当你达到你最初的融资目标之后,并且投资人仍然对你有兴趣,那么你可以再临时多融资一点,初创企业经常这样做。事实上,大多数初创企业在最后融到的资金都比最初的目标要多。
我并不是说你应该撒谎,而是应该降低你在融资额度方面的期望,这样并没有什么坏处,它不仅不会限制你最后融到的金额,反而会增加最后的数额。
这儿很好的一个暗喻是“angle of attack(攻角),飞机机翼在起飞时与风流的夹角”,如果你试图以一个更大的攻角起飞,你根本飞不起来,就是说如果你在 A 轮一上来就表示自己要融资 500 万美元,除非你真的是炙手可热,不然你绝对不会达到那个目标。最好的办法就是以一个更小的攻角开始,先让行驶速度起来,在慢慢加大角度才能起飞。
能盈利则尽量盈利
如果你对未来的发展计划中没有想要融资的计划,那你将会占据更大的主动,这意思也就是说你能够自我盈利,而不需要外界资金的资助。最理想化的是你可以告诉投资人“我们无论如何都会成功,但融资则会加快我们的脚步”。
有很多关于融资和约会的类比,经常被人说起的这个就是,没有想要和你约会如果你自己看上去很绝望。而为了让人看上去不绝望的最好办法就是你自己不绝望。这也是我们在 YC 中一直告诫初创团队应该避免的事情,为了不绝望你应该尽量减少任何开销并试图在 Demo Day 之前让自己盈利。虽然这听上去有点矛盾,但如果你想成功融资,你最好先让自己达到一个状态,那就是没有融资你也能活下去。
融资有两种非常清晰的模式:一种就是你去投资人家里一家一家的敲门,因为没有融资你就活不下去;另一种是你并不需要融资,但融资可以让你的公司发展扩张得更快。为了强调这两种模式的区别,我在这给它们命名为:A 模式是融资并不是因为你需要钱,B 模式是融资是因为你如果不融资就活不下去。
没有经验的创始人都知道一些属于 A 模式的很有名的初创企业,并且也决定自己也要融资,因为这才是初创企业应该做的,但他却并没有任何明确关于如何盈利的想法,所以他属于的是 B 模式,然后他就会被融资的难度和不适度所惊呆。
当然并非所有的初创企业能够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实现盈利,并且有的在面对投资人时并不占上风,如果他们有一些其他的优势比如很厉害的增长数据或者心智强大的创始人。但如果你一直没有盈利的话,随着时间的消逝融资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不需要在意你的估值
当你融资时,你的估值到底是多少?关于估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实估值没你想的那么重要。
创始人对很高的估值会有过度的骄傲感,因为他们基本都是竞争意识很强的人,而估值恰好是唯一一个对他们公司评价的数值,所以不知不觉中他们都在为了得到更高的估值而相互竞争。这样做很愚蠢,因为融资并不是真正检验公司的测试,真正的测试是营收,为你融资时取得数值感到骄傲就好像现在为你在大学拿到的 GPA 感到骄傲一样,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估值并不是你在融资时应该去优化的方面,你在融资阶段 2 最重要的事是拿到你所需的资金,以此回到面对你真正测试的方面上-你公司如何成功。第二重要的是找到好的投资人,估值则排在第三重要的位置。
有经验的证据更显示出估值有多不重要。Dropbox 和 Airbnb 是我们 YC 至今投资过的最成功的两家初创企业,它们在走出 YC 之后分别以 400 万美元和 260 万美元的估值去融资。而这和它们现在的市值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所以如果你现在的估值比它们高,你可以骄傲一下你比以前的 Dropbox 和 Airbnb 做得还要好,因为现在的这些数值并不是真正的测试,无关紧要。
当你开始融资时,你的估值会在与第一个投资人签署合同时定下来。不过你也可以为之后的投资人而提高估值,如果有那么多投资人想要投资你的话,但这时有一点你必须要主要的是,最好避免先和一个过度热切的投资人接触,他过高的估值可能会让你在之后的融资上遇到问题。虽然你可以在之后降低你估值的开价,但很有可能会让你损失一些可能会领投的投资人。
所以当你遇到一个过度热切的投资人时,你最好和他们签署不受限的“最惠国条款”,以此说明估值在接触下一个投资人并决定投资时才会被定下来。
低估值相对的来说会使融资要容易一些,虽然照例来说这毫无关系,但真的是这样。因为阶段 2 的融资金额最多在几十万到百万美元之间,而投资人一般选择初创公司并不是看你的估值,看的是你未来成功的潜力。
估值前就确定 Yes 或 No
一些投资人会想先知道你的估值,甚至是和你商谈之前。如果你的估值在之前的投资就已经定下来了,你就直接告诉他好了。但如果你并不知道你的估值因为你在之前没有融资过,而投资人有强迫你要讲出一个估值,你直接拒绝他好了。如果这是你第一个接触的投资人,最重要的是完成这次交易,那么你就需要想办法将话题从估值转移到投资上。
幸运的是这是有办法实现的,这并非一个磋商的技巧。告诉投资人估值并不是你现在在意的事,你并没有想过太多关于估值方面的问题,你现在重点是寻找自己想要合作并且也想和自己合作的投资人。这些是需要你在投资人表达是否想要投资之前就讲出来的观点,如果他们决定投资你,这时你才需要想出一个估值数额,但一定要有先后顺序。
由于估值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重要,让融资程序开始起来才重要,我们通常会告诉创始人对第一个接触的投资人,在估值上的报价稍微低一点,这是一个更加安全的技巧。(如果你是 YC 中孵化的一家初创企业,并且你有一个投资人让你自行决定估值的报价,那任何 YC 的合伙人都可以帮助你计算出一个市场估值。)
你需要一个综合概要或者是幻灯片
传统的融资阶段 2 包括了使用幻灯片向投资人演讲的过程。Sequoia 在这里描述了幻灯片应该包含一些什么内容,由于他是投资人,所以你做些借鉴。
之所以说传统,是因为我对幻灯片比较矛盾,而且我总有种感觉幻灯片正在退出历史的舞台。很多我们投资的比较成功的初创企业在阶段 2 都没有用到幻灯片,他们只是和投资人交谈并解释他们之后的计划,一般融资对于这些成功的初创企业来说发生得都非常快,他们也就有理由告诉投资人没有时间去准备幻灯片。
但一个综合概要是你需要得,不过也尽量不要多过一页纸,也尽量用自己易懂的语言来描述你之后的计划,比如为何你的公司 idea 很好、到现在你们进展到哪等。综合概要的重点是提醒投资人当天你具体谈了什么。
假设如果你把自己的综合概要或者是幻灯片给了投资人,那它们很有可能会被传到你最不想被传到的人手里。但也不要因此拒绝给投资人多份副本,你只能把这些泄露的危机当作做生意的代价。实际上这种代价并不大,虽然创始人会对自己东西的泄露给竞争者感到愤怒,但我也想不到有哪些初创企业最后是真的被这样影响到的。
有时投资人会在会面之前让你把幻灯片或是综合概要发给他们,但我建议你不要那样做,那是一个他们对你不太感兴趣的信号。
见好就收吧,融不到就不要浪费时间
什么时候停止融资?比较理想的是当你融到足够钱的时候。但如果你没有融到足够的钱的时候呢,你最好在什么时候停止融资?
对这种情形,谁给的建议其实都是不太靠谱的,因为也有些初创公司在融资无望的时候仍然一直尝试去融资,而且到最后也成功了。但我一般会告诉创始人,当你用吸管在喝饮料时开始吸到更多的空气,那么就该停止猛吸,因为饮料就快喝完了你再怎么吸也是没用的。当你的融资选择越来越少时,情况也是一样的,还不如去把时间花到你该做的事上面。
不要对融资上瘾
融资对于大多数创始人来说就是烦人的家务事,但也有一些创始人很喜欢融资,而不是专心去做事。早期的创业公司的工作一般都比较单调,但融资却不一样,当情况进展顺利的时候,他们就很享受融资的过程。相比于坐在自己脏乱的公寓里听用户抱怨自己的产品有多少多少的 bug,还不如在环境优美的餐厅里和投资人商谈千百万美元的融资。
融资的吸引力对那些非常擅长融资的创始人是非常巨大的,做你擅长的事永远永远都是有趣的。如果你属于这样的创始人,当心了。融资并不会使你的公司成功,听你的用户抱怨产品的 bug 才会让你的公司成功。对融资上瘾最大的危险并不是因为你会花大量的时间在上面,而是你会开始认为自己已经成功,这会导致你失去对成功的定义失去判断,这对初创企业是很大的打击。
所以当我看到比较年轻的创始人很成功地融资后,我一般会在心里降低我自己对这家初创企业将会成功的猜测,媒体可能会大肆报道他们并视他们为下一个 Google,但我潜意识里会觉得“他们会死的很惨”。
融资不要过多
虽然只有少部分初创企业需要考虑到这个问题,但融得过多也是会发生的事。融资过多的危害会让外界对自己的期待过高,过高的估值就意味着你在下一次融资的时候会很麻烦。
初创企业的估值一般会随着每次的融资而升高,如果你在阶段 2 融资后的估值是 3000 万美元,那下一次你融资前的估值至少应该达到 5000 万美元,而那时你的境况需要非常非常好,才能在估值 5000 万美元时再融资成功。之前过高的估值会为下一次的融资埋下障碍,这当中的矛盾性显而易见。
不过融到的过多的资金可能比过高的估值更加有害,你融得越多,你花得也就越多,花费过多对于一家早期的初创企业来说是个灾难,因为这样想要盈利就变得更困难。更糟的是,这会让你的企业变得更加死板,因为花费很大一部分都是在人力成本上,你花的越多,招进来的员工也就越多,这会让你不够灵活,想要改变公司方向的时候会变得更加困难。如果你真的融资过多,别花它,虽然我觉得这不太可能。
友善待人
创始人在融资时的自大会让疏远投资人,有时是因为他们傲慢自大,有时则是因为他们向那些有经验的创始人的拙劣的模仿。
在投资人面前表现出自大是很不可取的,虽然有些投资人会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喜欢一些特定的自大者,但大多数投资人是不会的,所以最保险的策略就是,永远不要表现出自大。
我可以给你们一些这方面的建议,有关如何采取强硬态度的外交手段。当你因为不处在融资模式而拒绝与投资人会面时、或者当你想减少与一个行动缓慢的投资人的交流时,又或者当你不想接受一个偶然得到的融资 offer 时,你接下来要做的肯定都不是投资人喜欢的。所以你必须学会说话。在 YC 我们告诉初创企业它们是可以责怪我们的,但在外,“没有经验”这张牌是最好用的:sorry,我们认为你很棒,但 Paul Graham 说过初创企业不应该 _______,而且又因为我们对于融资还比较陌生,我们觉得我们应该谨慎一点”。
但自大在你融资前景不错的情况下是可行的,当所有人都看好你都想投资你时,让你低下头装谦逊也是不太可能的。但还是要约束好你自己,初创企业是一个很小的领域,大家都会有起起伏伏的时候,在这人骄傲使人失败的哲理更加适用。
在投资人拒绝你的时候也请友善一点,顶级的投资人对你的因为并不会是固执不变的,如果他们在阶段 2 拒绝了你而你之后却做得很好,那么他们通常也会在阶段 3 时在投资你。事实上那些拒绝你的投资人将是你下一轮融资的热门人选。所以对那些拒绝你投资人友善一些,除非他们的态度很差。
门槛会在下一次融资时变高
假设你在阶段 2 的融资是你最后一次融资,那你必须要尽量依靠这一笔资金做到盈利。
在过去的几年里,投资行业的策略已经从挑选一小批优秀者进行投资并在之后的几年全力支持,演变为对早期的初创企业撒网式投资并在下一个阶段中优胜劣汰。这可能对投资者来说是最优化的策略了。在早期去挑选优秀者真的很难,最好是让市场来做这个工作。初创企业往往会惊讶阶段 3 的融资有多么的困难。
如果你的公司只有几个月大,对投资人来说这就是一个实验,投资是为了看看你接下来的变化。在你下一次的融资开始之前,这个实验最好是奏效的,而证明通常会是盈利。
一般来说初创企业在融资阶段 2 和阶段 3 中间有两种情况。有些是由于变现发展太慢,他们融到的钱够活两年,变现并不是那么急迫,所以在后一年里他们并没有尽量去盈利,但一年后不去变现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性的想法,那当他们最后想要盈利时,才发现完全不知怎么入手。
另一种情况就是有些初创企业的花费成本增长得太快,通常也意味着招人速度太快。一般最好要等到你真正开始有营收业务或是用户增长时,才应该考虑扩增员工的事。很多投资人会鼓励你去积极的招人,他们通常告诉你应该尽量地多花钱,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作为从商人士花钱本身就是他们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部分原因是他们想要在下一轮融资中尽可能地多占据你的股权,不要听他们的。
不要把融资复杂化
我意识到在这篇巨型融资建议的最后以这样一段结束显得很奇怪,何为不要把融资复杂化?但如果你回顾这篇文章你可以看到其实是由一个一个的点组成的。避免和投资人接触,直到你决定要开始融资时,而那时你最好同时接触几个投资人,并根据他们给出的估值给他们排序,最后贪婪地接受一切融资 offer。这就是我的一句话融资经验。
融资并不会帮助你取得成功。这只是一种到达目的的手段。你的首要任务是尽快搞定它并回到你该做的事情上去-创造产品、和用户交谈等才是通向成功的道路,我恨肯定。
听话,自己保重,不要离开这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