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周鸿祎在微信上开了公众帐号“老周开讲”,坚持更新。这两天看见傅盛在搜狐新闻客户端上的“自媒体”也发了头一篇文章,为移动互联网布道。
在中国互联网 CEO 里,对外界宣讲数量最多、频率最紧的是谁?头一名当然是周鸿祎,遥遥领先,威力四射,所以周鸿祎也渐渐被叫成周教主。他不断宣讲的那些理念,就是教义。听到了再拿来用的产品经理,就是教徒。本来马云也讲得很多,但只在前几年赢在中国那会儿,现在不讲了。
现在排第二的是谁?如果你一直留心,或者用搜索引擎排一下数据,第二是傅盛。金山网络 CEO,安全和杀毒市场的第二名。
周鸿祎在行业内争议性大,所以不能象一般 CEO 那样收敛,必须做点事情去抵消这些争议带来的负面后果。再者,周鸿祎在江湖里出手多且重,每一次出手都伴随着动嘴,需要影响力作为支撑。于是看书多、实战多、勤思考、勤总结的周鸿祎选择了不断对行业“宣讲”,以观念输出换取对听众的心智占领。对手对周鸿祎的抨击以形而上的“道德”攻击比较多,那他就给行业输出形而下的具体的做法和战法。以实制虚。
价值被创造,价值就被转移。借一次次的文章、分享、观点,周鸿祎对产品经理们以及互联网人的心智一次次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占领。作为“老师、朋友、策略领袖、精神教主”的地位,以及某种程度的可信任,一次次被加强。受其影响的人都以在心智中给其一个位置作为回报。这是股潜移默化的力量。
那傅盛因何呢?也可以说,金山一直作为 360 的最直接对手来获取行业里的战略价值和联盟支持,所以就算在观念输出和心智占领这一点上,也要跟上,来一个制衡,你在的地方,我都要在,不能让周鸿祎一个人把戏唱完了。但也有另一方面的理由,来自防守,不得不干。
第一层防守的原因,跟周鸿祎类似。由于 360 对傅盛的官司和攻击,以及傅盛反过来对周鸿祎和 360 的持续的直接反击,都令傅盛的形象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做到极端处,金山一款产品的赔付金额居然用到“48360”这样的数字。看热闹的倒是一笑,看门道的就不免心里一咯噔,没必要嘛。所以傅盛也正好做些事情来抵消这些影响,而对行业输出观点是一个好方式。也就是说,停止作为一个喧嚣的因素存在,阳光一些。
第二层防守的原因,是你的直接对手,而且块头比你大个,在强势宣讲输出价值观,你若是呛声不语,那就把影响力拱手于人。金山内部的人会怎么想,行业内的人如果面临加盟 360 还是金山,会怎么想,周鸿祎给了我一些启发,如果傅盛也不同样给一点,那我内心里如何取舍,如何对你生出尊敬和信心?马化腾和李彦宏可以不接招,他们的公司比 360 大一个量级,雷军可以不接招,他的主业不是安全,但傅盛就不得不接招了,公司比人家小,而且在跟人家死磕。
所以无论从公司到个人,傅盛都在进行一场“贴身”的较量。傅盛不仅在外部开讲,又在搜狐开自媒体,内部也开了一个“傅盛讲坛”性质的东西,给全体员工讲,据说讲了好几期了。
傅盛当然还需要努力。在两个角度,要缩小跟周鸿祎的差距。
第一,周鸿祎经过过去多年的积累,已经把自己跟一些行业术语、趋势联系在一起,也可以说是代言人。有这个,才能叫教主。比如微创新、颠覆式创新、免费、柔道,等等。但比周鸿祎小 9 岁的傅盛还没做到这一点。仔细读过傅盛的文章,对 iPhone 对 Tesla 的点评,说极简的产品设计,说小公司在红海的生存策略,不可谓不精彩,但都还不够持续、厚实、通透、立体,还没有一个全新的角度并且拔高成一个趋势性的术语。或者,跟周鸿祎的逻辑反着来,能达到最好的战术效果,比如反微创新、反柔道之类。
第二,周鸿祎身上已经有了一些精神标签,比如战神、斗士、甚至战争之王。周鸿祎在有意识的把这些标签明星化、主流化、娱乐化、国际化。比如给顶级豪车拍广告,前一段把《骇客帝国》的李维斯请来同台,又跟拳王泰森呼应。而江湖内对于傅盛的标签显然还不够明确,除了 CEO、少壮派、产品大牛这些普遍词语外,找不到有独特气质的定性词。比如傅盛和王小川这两个人,你能一下说出其风格差别吗?其实一定存在,但不清晰不明确。
不过反过来,这两点只是结果,不是原因。如果没有 3Q、3B、小三大战,如果 360 市值没上 100 亿,周鸿祎说了些什么又有多少人会往心里去呢,360 又会有多少银子拿出来去请李维斯和泰森来站台呢。傅盛还是要靠一款把业界亮瞎眼的、无人不提的、引领标竿的产品,才能拥有自己的行业趋势术语和精神标签。不过显然,年轻气盛的傅盛现在是一手物质一手精神,都同时在“贴身”上去。
今天说这个事的目的,是想鼓励这个事。CEO 们越多的输出观念,对行业是个好事,促成交流,对公司招聘、对自身影响力、对公司品牌、对内部士气都有些帮助。这是一个划得来的事。把我的观念注入听众和用户的脑袋,我就顺道在听众和用户的脑袋里住下来,用 knowhow 换 power。挺公道,有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