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学家相信,在创世大爆炸 10–35秒后,宇宙经历了一个被称为暴涨的快速膨胀时期。创世大爆炸 38 万年后,残留的辐射热——也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形成了。物理学家曾推测,微波背景辐射在宇宙各地应该是均匀分布。然而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和普朗克探测器的观察显示,天空两个半球之间的温度涨落存在差异,意味着一边的物质和能量密度比另一边变化更强烈。爱丁堡大学的 Andrew Liddle 和 Lawrence Berkeley 国家实验室的 Marina Cortês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论文,提出了一种解释:微波背景辐射异常可能是因为宇宙是呈马鞍形。
他们对暴涨理论进行了修改,引入了第二个量子场—弯曲场(curvaton)。他们认为,暴涨场只是驱动了宇宙的快速膨胀;而弯曲场则导致“婴儿宇宙”出现密度波动。如果宇宙空间在更大尺度上有微小的负曲率的话,可以观察到这种波动,这或许表明,宇宙是弯曲的而非平的。宇宙微波背景中的温度偏差或许源于引入了弯曲场的宇宙缺乏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