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中国市场的LG手机,是如何从昔日的市场第三名一步步跌落的?_最新动态_新闻资讯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 退出中国市场的LG手机,是如何从昔日的市场第三名一步步跌落的?

退出中国市场的LG手机,是如何从昔日的市场第三名一步步跌落的?

 2018/2/6 1:41:55    程序员俱乐部  我要评论(0)
  • 摘要:题图来自:视觉中国该走的迟早要走,据《中国经营报》消息,一位LG北京办事处代表称“手机业务退出中国了。”这不禁令人唏嘘,几年前还是全球手机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的LG,为何在中国市场会败得如此狼狈?LG官方给出的说法是受到国内品牌的强大冲击,确实手机市场格局的巨变不可不谈,但是俗话说天作孽犹可活,LG手机退出的恐怕根本原因并不在此,其自身才是症结所在。放弃中国市场的后果或许不少人依然记得LG曾经的辉煌。2013年第二季度,LG发布的财报显示
  • 标签:手机 市场 中国

中国市场的 LG 手机,是如何从昔日的市场第三名一步步跌落的? " src="/Upload/Images/2018020601/97876C41E81111D2.jpg" alt="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该走的迟早要走,据《中国经营报》消息,一位 LG 北京办事处代表称“手机业务退出中国了。”

  这不禁令人唏嘘,几年前还是全球手机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的 LG,为何在中国市场会败得如此狼狈?LG 官方给出的说法是受到国内品牌的强大冲击,确实手机市场格局的巨变不可不谈,但是俗话说天作孽犹可活,LG 手机退出的恐怕根本原因并不在此,其自身才是症结所在。

  放弃中国市场的后果

  或许不少人依然记得 LG 曾经的辉煌。2013 年第二季度,LG 发布的财报显示,其智能手机销量达到了破纪录的 1210 万台,市场占有率排在三星和苹果之后,位居世界第三。

  但如今的手机市场却已变了模样。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范围的榜单,都早已不见了 LG 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华为、小米、OPPO 和 vivo 一众国产品牌。LG 公司给出的说法也大抵如此:中国手机厂商的崛起,零部件成本的上涨,都是造成亏损的原因。

  “事实上,榜单排名的变化正是市场变迁最有力的见证,中国市场对于 LG 来说已经没了容身之地”,有业内人士如此说道。国际调研机构 GFK 给出的数据显示,2017 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4.91 亿部,销量排行前五的厂商分别是,华为、OPPO、vivo、苹果和小米,其中小米出货量为 5094 万部。

  而 LG 最新发布的财报之中虽未说明 LG 手机 2017 年中国区的销售数据,但从 2016 年 16 万部的尴尬成绩或许就能窥得一二。再加之 2017 年 LG 的主打旗舰 LG G6 和 V30 未在中国市场发售,其结果更是可想而知。

  此外,关于 LG 手机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也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其最辉煌的 2013 和 2014 年间,国内手机厂商之间激战正酣。在那期间,稳坐头两把交椅的三星和苹果都受到了冲击,市场份额出现明显下滑。LG 也出现了“水土不服”,在国内市场的普及速度十分缓慢。

  也正是由此,LG 手机经过几年的挣扎,在中国依旧未能实现咸鱼翻身。“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处境,引得业内一致认为 LG 手机的退出只是迟早之事。因此也有评论声称,近日确定性消息的传出,或许对 LG 来说,从某种意义上更像是一种解脱。

  自杀式表现

  对于 LG 手机退出这一消息,网友们惋惜之余,给仍然活跃在中国市场的手机厂商们也提了个醒“不想重蹈覆辙,就要对中国市场表现出诚意”。言外之意,LG 此前在中国手机市场未能表现出应有的诚意,颇似自取灭亡。

退出中国市场的 LG 手机,是如何从昔日的市场第三名一步步跌落的?

  为什么要这么说?首先从 LG 的官网来看,手机版块首页,页面中央海报展示的 LG G5 手机乍一看并无不妥,但细究之后就会发现,这款手机是 LG 在 2016 年 2 月推出的旗舰机,也就是三星 Galaxy S7、iPhone 7 同一年的竞品。众所周知,2017 年三星和苹果都推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品,那么 LG 为何没有?

  实际上,前文中已经有所提及,2017 年 LG 并非未推出新品,只是全新旗舰 LG G6 和 V30 均未在中国发售,所以官网依然是以 LG G5 为主打机型。有分析师表示,“旗舰机选择放弃中国市场,无疑已经是在为全面退出做试探。”

  并且,官网更新不及时的问题自 LG 步入中国市场之时就已经出现。以 2013 年为例,LG 当时推出的多款智能手机 LG Optimus G Pro、LG Optimus GJ 在中国官网也均未上线,目光所及都是其 2011 年甚至更早之前的发布的产品。官网作为中国用户了解品牌和产品的一条重要渠道,如此不上心,也难怪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中国用户对于 LG 的概念依然停留在家电之上。

  其次,在广告投放之上,LG 也没能表现出应有的诚意。大多数人在提到韩系手机之时,都会想到另一个品牌——三星。且不说三星手机“爆炸门”事件之后的市场表现,单从在中国市场的广告投放来看,同为韩系品牌,LG 与三星却相差甚远。

退出中国市场的 LG 手机,是如何从昔日的市场第三名一步步跌落的?

  百度指数显示,2013 年至今,“LG 手机”和“三星手机”关键词之间的搜索指数平均值相差达到了 10 倍之多,其中“LG 手机”的搜索指数近年更是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不少网友表示,能够想起来的 LG 手机广告还是功能机时代的那句“I chocolate U”。

  而同胞老大哥三星则与之形成了鲜明对比,日前三星 Galaxy S8 系列推出了新的勃艮红配色,迅速在电视、网络社交媒体以及线下户外进行了一波广告投放,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

  LG 对中国市场的不重视,自然换不来中国用户的认可。有业内人士表示,作为一家传统国际厂商,LG 不可能不明白一个道理:手机厂商除了要用好产品说话之外,完善的营销网络也是必备的,然而外界并没有看到 LG 在中国市场有这方面的努力。

  即便是与京东达成了独家合作,依然未能将其盘活。不重视也不知从何着手,LG 手机也由此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之中,最终在 2017 年“破罐子破摔”,僵持一年之后才宣布正式退出。

  用户体验成了压死 LG 手机最后一根稻草。在智能手机已然演化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工具之时,用户体验自然也就成了人们购机时考核的标准之一。但 LG 手机却从质量、还是系统优化等方面,一再令用户望而却步。

  “我对 LG 的手机还是有感情的,每代新机我都会第一时间买到手。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近年来 LG 每代手机都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位 LG 手机的铁粉告诉业界风云汇。

  从 LG G2 来看,屏幕断触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所遇到的最为普遍的问题,也就是正常使用中屏幕出现抖屏、花屏;到了 LG G3 这一问题得以改善,但新的问题又来了,由于机身材质和工艺问题,LG G3 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底部麦克风会有极大的概率出现开裂;下一代 LG G4 没了这个毛病,但“主板门”却比这个更加可怕,手机会陷入无限重启状态无法使用;而 LG G5 看似已经接近完美,但模块接口的卡扣使用寿命却又成了新的隐患。

  除了这些质量问题,LG 手机的系统负优化也是饱受诟病。“卡出翔”、“续航尿崩”等等都是在各大论坛和贴吧能够看到的高频词汇。此外,LG 手机甚至还因为后续系统更新较难而被用户戏称为“有爹生没娘养”。

  市场声量本就越来越小,仅有的用户口碑也变得越来越差,有鉴于此,LG 手机的退出似乎就成了情理之中。

  业内异类的结局

  作为一家国际主流厂商,LG 手机近年来的产品其实都是一直处于“非主流”状态。LG G3 的后置按键、G4 的皮质后盖、G5 的模块化、V系列的双屏,乃至坚持多年的可拆卸电池设计,这些都令 LG 手机成为业内的一个“异类”,显得不合时宜。但也正是这个异类曾经做出了世界首款搭载 3G RAM、首款实现相机激光对焦、首款搭载 1.6 大光圈相机的智能手机。

  然而这些创举让 LG 辉煌一时后,却又由于种种原因屡遭“滑铁卢”,不仅因糟糕的市场表现退出中国市场,在世界范围更是从巅峰时的前三一再下跌。

退出中国市场的 LG 手机,是如何从昔日的市场第三名一步步跌落的?

  数据显示,从 2015 年第二季度开始,LG 手机业务开始出现明显的下跌,并且一发不可收拾。LG 手机也由此陷入了更大的危机,失去高通的芯片优先供给资格。LG G6 的失败就是一典型,作为 2017 年对标三星 Galaxy S8 的旗舰产品,却没能用上高通最新的骁龙 835 处理器,使用的是 2016 年的旗舰骁龙 821,为其减分不少。

  性能自然是旗舰机的门槛之一,搭载着次代旗舰的处理器,却打着旗舰机的旗号,其市场认可度不言而喻,更别提与同期的旗舰一拼高下。而由此,LG 手机想要再次振兴更是难上加难,出货量持续走低,更加被业界看衰。

  此事的连锁影响也是十分明显,2017 年火了一年的 18:9 全面屏,外界公认这一潮流是由三星等厂商带起。但全球首款采取这一屏幕比例的 LG G6 却成为了炮灰,鲜有人将其提起。

  因此,无论是从中国还是世界市场来看,LG 手机的遭遇虽然都与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密不可分,但是要论最直接的原因,还是要从其自身谈起,如果不加以反思,LG 以后的日子怕是会更加不好过。

  【钛媒体作者:文/木木(业界风云汇)】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