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Ten Years Middleware Life我的10年中间件生涯总结_程序人生_非技术区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非技术区 > 程序人生 > My Ten Years Middleware Life我的10年中间件生涯总结

My Ten Years Middleware Life我的10年中间件生涯总结

 2010/9/18 23:22:49    程序员俱乐部  我要评论(0)
  • 摘要:仅以此文献给十年学习和生活中的朋友、导师、同学.....。如果你们要的话。--------------------------------------------------------------------------------2007年了,猛然发现自己和中间件已经结下了十年之缘,可以说是相当的忠诚了。人说“十年磨一剑”,而今“剑在手”,敢“问天下谁是英雄”?!。---------------------------
  • 标签:My Ten Years Middleware Life我 10年 间件生涯总结

  仅以此文献给十年学习和生活中的朋友、导师、同学.....。如果你们要的话。

--------------------------------------------------------------------------------

  2007年了,猛然发现自己和中间件已经结下了十年之缘,可以说是相当的忠诚了。人说“十年磨一剑”,而今“剑在手”,敢“问天下谁是英雄”?!。

--------------------------------------------------------------------------------
  1996年本科终于毕业了,大家作鸟兽散,我读研了。阴差阳错,半只脚踏进了中间件的泥沼。懵懵懂懂中读完了一年的硕士课程,与其说是选题,不如说是被安排做题,当然自己也乐得,从此便再无回头。
  先是读书,某天从教研室领到一本原版的《Instant CORBA》。我属于典型的“笨鸟先飞”型选手,从此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仔细阅读,实际上根本看不懂,为了强迫自己,就开始动手翻译,把翻译的东西写在稿纸上。前几天收拾东西还看到了当年的“手稿”,只是里面的内容实在不忍卒读。我至今迷茫,书咋都写的那 “高深”呢?直到有一天,我找到了一个极好的方法,把中间件(特别是CORBA)讲的清澈见底,可惜大家听明白了都说“原来你们研究的东西这么简单啊”。不免也有些知音难觅的感慨

  然后是动手,虽然当时Windows已是大家首选操作系统,但是我们那时写的令人敬仰的client/server程序依然还停留在黑黑的dos command的阶段,而且都使用make file来编译,实在找不到北。VC是4.1(4.2?)版本了,要用它创建工程,编写程序,还要设置一堆的compiler选项和link选项,高深的不得了,几乎没有人能够搞定(至今我还能把这些选项倒背如流)。于是乎,领导在学生中掀起了不大不小的“内部选秀”活动,看谁能把dos换成窗口,makefile换成dsp………….轰轰烈烈的选秀活动结束了,谢天谢地,本人入选了…。

  入选的好处就是领导认识了我,选题时“委以重任”,要独立按照规范开发“Event Service”服务。CORBA编程,怎么也搞不清楚,抓耳挠腮,最后使出浑身解数,不惜请师兄吃饭,陪美女聊天,总算搞定了。当时就是觉得大家口才咋那差呢?咋就不明白俺在想啥呢?从此落下了深深的讲课情节,一直梦想把自己的所学教给那些想学的人,因材施教。造化弄人,热情在漫长的等待中耗尽了,机会才姗姗来迟:2007年,我要给研究生上“分布计算环境”这门课了。真是十年等一回啊。

  意外的收获是自己做的东西(可不是开源照搬的哦)还有点用处,电信应用,浏览器方式,使用Java Applet,三层结构,1999年,当这些实实在在的“先进”理念变成现实的时候还是足以让一个尚未毕业的稚嫩的硕士研究生兴奋一阵的。“理论联系实际”深深印入脑海,从此就“狗肉上不了筵席”,一看见那些高深莫测的理论和符号就一阵阵眩晕。

  在公司工作,我认识了一些软件前辈,幸运的是我们都成了要好的朋友,直到今天。这不知算不算中间件的姻缘。

  --------------------------------------------------------------------------------

  我就像上了发条的机器,读完了硕士接着读博士,我至今也没有想明白为啥。
  平心而论,计算机是特别辛苦的行业,尤其是软件行业,再落实到中间件,因为有太多的商业公司在关注,所以概念层出不穷,而我们周围的人又多多少少的被这些商家洗脑,所以要给别人讲明白中间件真是特别的辛苦。就好比在一张被别人画的乱七八糟的纸上作画一般。而且这些概念似乎懂计算机的人都可以给你说上些,不像硬件,那些名词我都很少听说,所以总感觉他们比我们专业,我们象卖大白菜一般。其实我本科毕业的时候是准备去做体系结构,特别是做CPU,现在看来真是谬以千里了。

  还好,我对技术比较有兴趣,每当有新的技术出现,我总会卖相关的书籍好好的学习,然后再尝试给别人讲,其实讲解是检查自己明白不明白的最好的手段。
  有一段时间,我把COM非常仔细的研究了一下,特别是那本《COM本质论》,堪称经典。我当时仔细研究,并且还给人讲解了10多次的COM专题。的确,我知道了COM的本质。

  CORBA是我的专业,当然我对他的理解也基本达到了本质论的深度,也给别人讲解了10多次的专题。说来惭愧,作为老师这么多年了,还没有真正给学生上课,都是在给公司、同事等讲解本质论系列的课程。不过我很享受讲解的快乐。
  博士期间我曾经学习过一门高级软件工程的课程,其中要每人讲解一门新知识,内容不限。那应该是2000年的事情,教研室有人从美国带来一本J2EE的书籍,我仔细学习了之后,对J2EE的体系也比较明白了,所以我就给大家讲解J2EE,应该是深入浅出吧,觉得很好。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上了那次课以后,我就放弃了这么课程。

  也就是那时候,中间件开始成为大家的关注点,特别是比较各种中间件(COM、CORBA、J2EE是经典的比较内容)的文章满天飞。但是拼凑的居多,本质的不够。
  现在想来,很遗憾的一件事情,就是当时没有顺着这个思路下来去研究CORBA的构件模型,CCM,而是选择的实时CORBA,现在想不起来原因了,至今我还对构件模型深有情谊。

  在真正开始博士工作之前,我多数的时间都在关注各种新鲜的技术,Web的、数据库的、Java的等等,非常有兴趣。有一段时间,我对微软的IIS很有兴趣,还指导我的一个师妹利用IIS的ISAPI,做一个插件,使得可以在ASP页面里面使用CORBA的脚本语言访问CORBA对象。我当时觉得很有创意的一件事情,可惜当时我的功力还是有限,指导的不是很好,只是实现了一个原型系统,终于没有实用。现在也不知道还有没有人研究CORBA Script,估计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吧。
  有段时间我很痴迷ASP,还帮助别人做了几个网站,特别是用ASP+CSS控制展现,很有意思,不过现在这些东西都忘到九霄云外了。

  使用JSP则纯粹是为了帮助一个老师做一个项目,JSP+TOMCAT+LINUX,多数是指导别人,我没有使用JSP做过一个实际的系统,那时我已经没有太多经历了。
  博士期间,2000年的时候吧,有段时间在国家邮政总局使用TEXDO,说实话,那个东西真是难用,太多过程和大型机的痕迹在里面,我当时是作为一项工作来完成的,之后好像全国好多单位都开始使用TEXDO了。后来知道当时的项目是BEA在中国的第一个大单,就是这个单子救活的BEA中国,此话是否当真我可没有深究过。由于这个项目了解了BEA,后来较早的开始研究BEA的Weblogic,当时的感觉就是慢,蜗牛一样,真是感叹他们的执着,今天Java已经遍地开花,没有他们当年的执着,单单一条性能问题,就足以一棒子打死。联想到现在很多客户不停的给我质疑CORBA的性能,我真是恨不得跳楼,“饶了我吧!”,跳楼的时候我会象革命者就义时那样,为了心中的理想呐喊。

  等到开始博士研究之后,我就不得已放弃了对新技术的追求,虽然有些可惜,但是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不够聪明,只能专心一件事情。所以我没有赶上.NET的大潮,尽管我也买了一本《.NET本质论》,一直还放在书架上。

--------------------------------------------------------------------------------

  博士期间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有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把CORBA系统梳理一下,该补的知识都一点点补上,终于有一天觉得自己明白了CORBA的真谛。
  选题时,忽忽悠悠了好久,最后还是觉得中间件最亲切,遂死了心,开始阅读一堆堆的文献,还到北图复印了一本本的原著,有学术的,有编程的,当时就一直追求能够说明白,特别从实现的角度,所以至今还有些发育不良。前些时,收拾东西,翻出了那些复印的书籍,没有用了,全扔了。不由的感叹计算机真年轻人的事业,吃的真是青春饭啊。

  最后题目选择在实时中间件方向,庆幸的是还先后得到三四个硕士助手,他们都非常优秀。基本上我来设计,他们实现,他们提问题,我来解决,配合的很好。用现在的话来说,忽悠的钢钢的。的确,博士得到了很多的启迪。学术上没有什么造诣,但是养成了把问题说清楚、做实事的习惯。另外,应该心态还比较平和,没有太多急躁,顺利毕业了。
  博士期间我做了很多报告,自觉还不错,我基本属于兴奋型的人,越讲越兴奋,特别是回答别人问题的时候。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台下必须准备很长的时间,这也养成了一个坏习惯,不懂的东西讲不出来,连应付都做不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面,这的确是很令人为难的一件事情。

  博士期间为了展现课题的概念或者成果,我还做了些经典的小Demo,自己觉得还是有些创意的,可惜我这个人不够执着,现在这些小Demo都不知所终了。
  我的博士课题基本是实践性的,不够理论,问题也都是实践中发现的,所以尽管有些土,但是还都能立足,这些问题要不是我的实践和仔细,很难发现。再加上运气比较好,要求的论文也都顺利发表了。不过我认为最应该告诉别人的成果出来的太晚,所以没有发表。发的文章我觉得都是些大实话,一点也不玄乎,也觉得似乎没有必要去告诉别人,但是为了毕业,还是发表了。我一直对发表文章没有任何兴趣,也找不到动力。我觉得只要是认真实践,这些问题都应该能够发现,都应该能够解决,所以告诉别人,一则多余,二者别人不见得有兴趣。

  博士写论文的时候大概是我生活最规律的一段时期。因为我是8月份才开始写的,而10月10号就要上交,所以实践比较紧。每天我早上7:30起床,徒步到中创公司,中间吃早饭,再叫上公司的几个朋友,8:30我把自己关在一个独立的屋子里面,开始写,中午出来吃个盒饭,继续关进去写,6点徒步回学校,晚上查资料,或者和王老师讨论修改。几乎天天如此,终于完成论文后,出关了。起先很难进入状态,只好逼着自己,反正就是不能出来,就是坐也在屋子里面坐着。直到心情安静下来。
  2002年12月,我终于毕业了,答辩我觉得准备和演讲的都非常好,特别自信。唯一的遗憾是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和录像。只有自恋的时候自己品味了,^_^。

  --------------------------------------------------------------------------------

  毕业后的去向看来是个大问题,不过我内心里还是深爱着这个学校、导师、同事、朋友。不管是什么原因,我留下了,也许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被误解了,但是我知道,感谢你们。
  婚姻有7年之痒,其实我毕业的时候恰恰是和中间件结缘的7年时间。没有来得及挠痒。?

  --------------------------------------------------------------------------------

  毕业后的第一年,应该没有作出什么特殊的贡献,一来一个转换,二来领导对我如何定位也是问题。?期间我申请了一个863的课题。还到本科生队,代职了半年,副队长。不过除了吃土鸡,以及和对干部交往外,没有特别的印象。唯一值得说一说的就是我陪着这些本科生一起进行了拉练,体力还不错。毕业后的第一年最多打60分吧。

--------------------------------------------------------------------------------

  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我被派到北京,一出差就是3年。负责带领一些学生完成一个工程项目。其中的酸甜苦辣,以后有时间再说吧。这三年基本上是对中间件的应用,特别是对CORBA中间件的应用,而且是实实在在的应用。从学习到研发到应用,我完成了一个小小的轮回,应该说为中间件付出了自己的才智(如果有的话)。
  工程和应用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感谢自己有这么一个挑战的机会,遇到这么多聪明的学生,算是度过了第一个难关,我们的目标是要把中间件应用到国家的基础设施中。

  三年被应用压的有些受不了,新技术自然是荒废了,猛然有一天觉得自己离中间件已经很远了,AJAX?Structs?OSGi?Eclipse?Spring?SOA?当我稍有闲暇,我又开始努力去了解这些新技术,不过毕竟不像学生时代那么清闲,只能以看为主,动手少了些。不过有了以前的一些经验,虽然不动手,也还基本能够领会。这算是又一次攀登吧。
  个性使然吧,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对监控有了新的认识和实践,这也许是我下一个研究的目标?只不过,从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总是带有一些多多少少泥土的气息,现在还在思考如何让他洋气一些。

  --------------------------------------------------------------------------------

  这大略就是我的十年中间件生活了。谈不上执着,只是比较安静。谈不上成功,只是率性。谈不上理想,只是自然。谈不上以后的路,但愿能悠然而行吧。

  本文来自:http://cgguo.spaces.live.com/Blog/cns!922E8DB91690C00F!271.entry?wa=wsignin1.0&sa=548911697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