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为西湖大学请求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_最新动态_新闻资讯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 施一公为西湖大学请求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

施一公为西湖大学请求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

 2018/1/10 10:16:45    程序员俱乐部  我要评论(0)
  • 摘要:原标题:施一公为西湖大学请辞清华副校长:两年比肩洛克菲勒大学师资施一公。张沫摄1月9日夜间,据《中国新闻周刊》,为全力投入筹建西湖大学,中科院院士、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已于近日请求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他表示,在辞去副校长之后,他将继续保留在清华的教授职务。一个月前,施一公在杭州的公开演讲中放出“豪言”:到2019年年底,西湖大学师资规模将超过拥有2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洛克菲勒大学,教师科研水平很可能成为中国之最;5年后,教师科研水平比肩东京大学、北大等知名学府
  • 标签:大学

  原标题:施一公为西湖大学请辞清华副校长:两年比肩洛克菲勒大学师资

施一公为西湖大学请求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

  施一公。张沫摄

  1 月 9 日夜间,据《中国新闻周刊》,为全力投入筹建西湖大学,中科院院士、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已于近日请求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他表示,在辞去副校长之后,他将继续保留在清华的教授职务。

  一个月前,施一公在杭州的公开演讲中放出“豪言”:到 2019 年年底,西湖大学师资规模将超过拥有 24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洛克菲勒大学,教师科研水平很可能成为中国之最;5 年后,教师科研水平比肩东京大学、北大等知名学府,成为亚洲一流;15 年后,在各项指标上和加州理工大学媲美,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大学之一。

  施一公同时透露,按照规划西湖大学将于 2018 年正式成立,位于云栖小镇的西湖大学校园建设工作已进入快车道,首期约 30 万平方米的校舍将于 2020 年底前完成。

  两年时间师资达到洛克菲勒大学的水平并不容易。方舟子 12 月 11 日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文:“洛克菲勒大学是世界上研究生物医学领域最好的大学之一,虽然学校规模很小,只有 78 名教授,但是其中有 6 名诺贝尔奖获得者、8 名拉斯克奖获得者、38 名美国科学院院士。难道施一公要花重金聘请 6 个以上诺贝尔奖获得者加盟他的大学?”

  此外,方舟子进一步质疑“施一公如果真的对西湖大学如此有信心,信誓旦旦过五年就赶上清华,怎么还脚踏两只船,还对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恋恋不舍?”。

  这次请辞清华副校长,施一公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既是对母校的不负责任,也不利于他为西湖大学的教职团队做出榜样,“脚踏两只船”也不符合他一贯的做事风格。

  “民办世界一流”

  2015 年 3 月 11 日,七位西湖大学倡议人就正式向国家提交了《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性大学的建议》,除施一公外,还有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中科大常务副校长潘建伟、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饶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王坚。

  2015 年 6 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与杭州市政府签署《筹建西湖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西湖大学筹建工作。

  2015 年 12 月 1 日,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简称西湖高研院)在杭州正式注册成立,成为西湖大学前身及筹建依托主体,施一公任首任院长。这所研究院定位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民办的、含理工生医等多个研究方向的小型、综合性、剑指世界一流的高等研究院”,将以博士生为培养起点。

  众多知名科学家的支持,加上马化腾与王健林等企业家的资金捐赠,构成了施一公放出“豪言”的底气。

  2017 年,经教育部批准,复旦大学与西湖高研院共同实施“跨学科联合培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项目,首批 19 名博士研究生已于 2017 年秋季入学。

  2018 年,浙江大学开始和西湖高等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我回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育人”

  施一公 1967 年出生于河南郑州市,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此后,他前往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3 年,施一公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终身教职,成为该校分子生物学系最年轻的正教授。

  施一公主要运用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手段研究肿瘤发生和细胞调亡的分子机制,集中于肿瘤抑制因子和细胞凋亡调节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

  2008 年,旅美 18 年的施一公突然选择回国工作,此举也引发了国际学界的讨论。2010 年初,《纽约时报》就以施一公和饶毅为例探究中国科学家的归国潮。

  施一公曾如此解释回国的原因:“我回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育人,教育一批人,育人在育心,做科研是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希望自己可以培养出一批胸怀大志而又脚踏实地的人才。”

  回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任教,施一公多次公开流露对母校的感情。他曾回忆在求学时,除了学术上的谆谆教导,老师们对学生的生活也非常关心。施一公的父亲早逝,当时家里面只靠母亲一个人微薄的收入来抚养 3 个孩子读书。老师知道情况后,帮助他申请助学金,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2017 年 10 月,施一公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哽噎致谢清华:“我获奖的所有成绩都是在清华做出来的,回国之初很担心能否像在普林斯顿一样有一支可以战斗的团队,(后来证明)是我多虑了。”施一公说:“感谢清华在我回国最困难的时候,不仅在实验室(建设)和经费上支持我,还在我处在舆论漩涡、在我在网上有争议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支持我。”

  百岁爷爷施平:现在的大学改革是小打小闹

  施一公对大学教育的关注,或许与他的爷爷施平一脉相承。施一公回忆道,当时做出归国的决定,爷爷是家中最支持的人。

  现年 106 岁的施平,曾任中国农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党委书记,原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兼任秘书长,党组副书记。

  在华师大的 5 年间,华师大成为全国唯一的大学体制改革试点,试行党政分开。

  2009 年,98 岁的施平写下了 3 万多字的《华东师范大学体制改革试点的情况和经验》。在这篇长文里,他写道:“在华东师范大学进行的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未得总结推广,殊甚可惜。”。1982 年中共十二大并没有把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中体制改革的原则写入党章,他和时任华师大校长刘佛年请示教育部。教育部党组的意见是“在师大进行的试点工作即行停止,不再推广总结”。

  2016 年,施平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曾表示他还在关心大学教育:“大学要有大的变化。现在的改革都是小步走,小打小闹。”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