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全世界买买买的中国企业,可别只用一条腿走路_最新动态_新闻资讯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 专注于全世界买买买的中国企业,可别只用一条腿走路

专注于全世界买买买的中国企业,可别只用一条腿走路

 2017/11/16 14:18:09    程序员俱乐部  我要评论(0)
  • 摘要:拥有142年历史的东芝在显示技术领域曾经引领了日本乃至世界科技潮流,但此后东芝电视将成为又一国产品牌。11月14日,海信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东芝株式会社在东京联合宣布: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股权的95%正式转让海信,转让完成后,海信电器将享有东芝电视产品、品牌、运营服务等一揽子业务,并拥有东芝电视全球40年品牌授权。该项股权转让金额暂计为129亿日元,预期将于18年2月底完成交割。在相继卖出了旗下多个资产,核心闪存业务也在不久前宣布将出售给贝恩资本(成员包括苹果、戴尔、海力士等
  • 标签:企业 中国

中国企业,可别只用一条腿走路 " src="/Upload/Images/2017111614/97876C41E81111D2.jpg" alt="【观点】专注于全世界买买买的中国企业,可别只用一条腿走路 " />

拥有 142 年历史的东芝在显示技术领域曾经引领了日本乃至世界科技潮流,但此后东芝电视将成为又一国产品牌。

  11 月 14 日,海信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东芝株式会社在东京联合宣布: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股权的 95% 正式转让海信,转让完成后,海信电器将享有东芝电视产品、品牌、运营服务等一揽子业务,并拥有东芝电视全球 40 年品牌授权。该项股权转让金额暂计为 129 亿日元,预期将于 18 年 2 月底完成交割。

  在相继卖出了旗下多个资产,核心闪存业务也在不久前宣布将出售给贝恩资本(成员包括苹果、戴尔、海力士等)领导的财团后。百年东芝已经没有面对普通消费市场的业务了。

  疯狂“买买买”的中国企业

  在东芝出售的多项资产中,接手者大多是中国企业。2013 年底,东芝宣布在中国停止电视自主生产,之后与 TCL 集团成立“东芝视频产品(中国)有限公司”,但在东芝的持股比例已从 51% 降至 30%,不再列入合并财务报表。

  随后 2015 年 12 月 21 日,东芝宣布出售位于印尼的电视机厂等,彻底结束自家电视机生产,而收购方是中国的创维,收购价为 2508 万美元。

  除了电视业务,东芝的白色家电业务也为中国公司所有。2016 年 3 月 30 日,美的宣布花费 514 亿日元收购了东芝 80% 的白色家电业务股权,并获得了 40 年的品牌授权以及超过 5000 项家电相关专利,还有东芝家电在日本、中国、东南亚的市场、渠道和制造基地。

  不仅是东芝,此前中国长虹收购了松下旗下三洋电视业务,海尔也收购了三洋的白色家电业务,苏宁则拿下了三菱重工空调在中国地区的品牌运营权,TCL 收购的是三洋电视墨西哥工厂及品牌运营公司 90% 股权。11 月 2 日,联想也宣布收购日本个人电脑品牌富士通 51% 的股份。近年集体溃败的日本家电制造业品牌纷纷成了中国厂商的竞逐对象,目前除了索尼、松下之外,其他公司的“日本制造”、“日本品牌”家电业务几乎都由中国企业在运营。

  其实不止收购日本企业,受惠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红利的国内企业,在有钱之后,正在全球上演任性的买买买。从印度到美国再到欧洲,到处都留下了了中国买家的身影。

  但在疯狂并购下,存在着一个隐忧:过分注重商业并购,片面追求市场份额,将会使企业的内生增长乏力,技术护城河过窄,如果产品遇上大的行业技术革新,而自身又跟不上技术迭代,那么再大的市场份额也会毫无用处。当年市场份额大如诺基亚,摩托,崩塌之快依旧使忆者惊心。

  更偏爱商业模式的中国企业

  中国企业更偏爱商业模式创新,这个现象众所周知。近十几年间,大到阿里,小到个人创业,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是推动中国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源泉,而技术创新推动的增长反而一时让人想不起来。

  美国有亚马逊,中国有阿里、腾讯,中国在商业模式上现在已经不输给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甚至像解决移动支付的支付宝、微信、解决出行的共享单车,这些属于中国的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使得中国企业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成绩领先世界。

  而在提倡万众创业的时代,商业模式创新更占据了创新的主流。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统计,全球 76% 的商业模式创新发生在中国。

  不得不说,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了近几年中国企业的高速发展,在中国也有着更为适宜商业模式创新生存的土壤。中国社会现状和国外社会不同,社会阶层差异、经济结构特性所形成的国情是非常明显的。再则中国人口基数非常大,用户类型、用户习惯用户需求的差异性会得到突显,能够给商业模式调整和创新带来更多机会。

  而这些机会是国外企业没有办法体验和经历的。所以,商业模式的创新一直成了为中国企业业务发展和创新的突破口。

  此外,技术创新本身也有投入过大,周期过长,平均回报偏小的特征。研究表明商业模式创新回报率比技术创新的回报率要高 20% 多。

  并且在商业上,如果仅仅比别人改进一点,基本上意义不大。比如说你比百度的搜索结果优化了一点,可你需要投入建设像百度一样的人财物,这个基本上是得不偿失的。但如果比别人进步 5 倍到 10 倍,这其中的困难也呈几何倍的增长。因此,每一次技术创新的投入都要有赔本的准备,这也加大了技术创新的门槛,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轻易尝试并巨额投入。

  但无可反驳的是,虽说技术创新的难度更大,需投入的精力、资金、智力更多,可一旦有重大技术突破,那么对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将不可估量。看看硅谷三巨头,苹果、微软、谷歌就知道了,技术创新为他们构筑了深不见底的护城河。

  可凡事皆有两面性,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商业模式创新都有短板。

  易被模仿的商业模式,易限于偏执的技术

  技术创新的优势,自然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劣势。门槛低,易被模仿是商业创新的通病,这一点,小米当深有体会。在开创了高配低价,线上销售的全新商业模式之后,小米享尽创新性带来的红利,一年一个样,俨然要成国内手机霸主。但这种创新门槛低啊,友商们一看,你这样玩,我也能玩。于是,一大波高配低价的互联网手机纷纷上线抢食,使得小米几乎要跌出国内手机市场第一梯队,如今靠着一些技术创新才站稳了脚跟。

  但一味地追求技术不顾市场,带来的后果也极为可怕。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将创新定义为“发明和市场的新结合”,在经济领域能够与市场相结合的创新,才是有效创新,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那只能属于科学家实验室里的游戏。 

  日本制造企业对技术有着偏执的追求,为了让产品提高1% 的性能,不惜投入 30% 的成本,导致日本制造在价格上失去了国际竞争力。 技术过剩导致产品性价比降低,市场售价往往高出其他企业同类产品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譬如夏普,一直致力追求与众不同,为了证明自己的技术能力很强,会制造只有夏普才做得出来的特殊面板,例如四原色液晶电视 Quattron、氧化铟镓锌面板。这种“不标准”的产品越多,就越难卖给外面的顾客。

  最后的结果就是,脱离了市场需求的技术创新,成了拖垮日本制造业集体崩溃的重要因素。

  两条腿一起才能走好路

  技术和商业是一家公司的两条腿,只有科技创新与商业创新共振,以新技术打开视野,以新的商业模式、理念、运营方式使技术落地,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产生最大的价值。二者可以形成良性循环。科技创新会创造新的产品、带来新的需求,进而刺激企业进行商业创新,以提升竞争力、对接市场需求,为更多消费者提供产品与服务。

  当市场开拓出来,用户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同质化的竞争便会出现,如何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就要加大科技创新、技术研发的力度,拿出新产品、创造新需求。

  纵观当今世界上的领先企业,无一不是将技术创新与商业创新有机结合,以科技研发的突破、商业运营的成功确保企业有持续盈利的能力,支持后续的创新。

  另外,仅靠买买买其实很难得到真正核心的技术。纵观出售的日本企业,其技术早已不是业内领先。而真正的的核心技术掌握在索尼,三星,JDI 这些企业手中,这些企业的技术壁垒之深是难以用并购触及的。

  因此,想要有核心技术,中国企业还是得靠自己。如果一味地买买买,而对技术方面的创新关注不够,下工夫不够,很可能会在下一轮发展当中与那些技术优秀的企业拉开巨大差距,到那时再大的市场份额恐都无济于事了。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