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少公司正大踏步走向海外,阿里系、猎豹、Apus 等公司已经在海外崭露头角。
在巨大的冰山之下,有更多的黑灰产公司、羊毛党工作室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海外征程,其真实实力远超普通人的想象。他们分食中国公司在海外投入的巨量推广费用,养肥了整个推广链条。
据业内人士估算,羊毛党每年给进行海外推广的公司带来数亿美元损失,用户体验等间接损失不计算在内。
羊毛党佼佼者:感染 9300 万手机,卖给上市公司估值 10 亿
2016 年 3 月,著名安全公司 Check Point 发布安全报告,指称中国公司可能是 YiSpectre iOS 与 HummingBad 安卓恶意软件的背后推手,该公司利用感染病毒的手机去点击广告、安装推广 APP。
7 月,国内安全公司发布报告,在当年 6 月的印度十大手机病毒排行榜中,某公司制造的病毒占据了三个。根据友盟后台泄露的数据,该公司制造的系列病毒,累计有 9300 万次安装,最高日活达到 140 万。
黑奇士查询造毒公司的新闻发现,该公司已与 2015 年底被A股上市公司整体收购,收购估值为 10 亿人民币,公司的两个 80 后创始人身价亿万。
这种利用中毒手机点击广告、安装推广 APP 赚钱的方式,被业内称为“暗操”。
在印度和东南亚 ,21%-35% 流量是欺诈流量
2016 年 5 月,猎豹移动对全球广告流量的一项调查标明,其中欺诈流量可能占据整体流量的 21% 强,很多投入大笔经费推广的公司,因此并未获得满意的推广效果,中国公司成为欺诈广告的受害者,例如 UC、百度,也有印度、巴西等国家的本地互联网公司,如 OLX。
猎豹给出的海外广告欺诈受害者名单
数字联盟是国内专门从事推广反欺诈的大数据公司,其库内拥有 7 亿台真实设备的指纹,可对广告效果、推广效果进行精准监测。其联合创始人刘晶晶在接受黑奇士采访时表示,在印度和东南亚可能有至少 35% 的第三方流量为欺诈流量,其表现形式为模拟设备的虚假点击,或者中毒设备在主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黑暗点击。
欺诈流量的数字,在国内则更为猖獗,某些广告联盟的假量比例高达 70%。而且他们采用了 AI 的方式来与反欺诈团队对抗,以往的查看设备浏览记录、检测设备安装 app 的痕迹、查看设备的真是 IMEI 等方式已被一一破解。
创业者的风险:投入 176 万,仅有 5000 真实用户
在羊毛党的假量威胁之下,无论是国内创业者,还是企图出海的中国创业团队,无不面临着巨大的投入风险。
有人在知名问答网站知乎表示:公司投入 176 万,带来了 60 万用户,但一个月后发现,这 60 万用户仅有 5000 是真实的,我该怎么向投资人交代?
“这个创业者的运气还不算最差,至少广告联盟还给了他 5000 个真实用户。”数字联盟联合创始人刘晶晶表示,“一场简单的 App 线下推广活动,人工、促销品、印刷品的成本,分摊到每个 Cpa 上,都要到 5 元以上的成本,你想用 3 元的投入获取一个真实的线上用户,除非是特定行业、大品牌,否则现在已经是创业者的空想。”
流量造假平民化,淘宝就能买到假量
不仅是手握大量流量的广告联盟在造假,实际上,现在的流量造假产业已经足够平民化。打开万能的淘宝,或众包网站猪八戒,输入 “刷量”、“App 推广刷量” 等关键词,就能看到很多相关内容以及很多的供应商可以选择,其价格也低的惊人。
刷量工作室还有各种针对不同的监测机构、渠道的解决方案:友盟刷量、应用市场刷量、微信刷量,点开任何一个链接,都会提到其效果“安全可靠”,并能提供其他相关服务——刷流量、刷下载、刷留存等。
猪八戒上的假量生意
刘晶晶表示,一般所有的 APP 开发者只要进行推广都会遭遇被刷量的情况,所谓刷量,就是刷用户量,一般行业默认为刷激活(刷 CPA)。根据 APP 所在行业及场景划分,也会出现刷单(O2O\互金的首单优惠等)、刷点击、刷流量(视频网站,流量分成、微信)、刷注册(互金、直播、社交类)、刷阅读量等不同形式。
世纪难题:创业者如何防范假量?
写到这里,黑奇士真想给大家一个圆满的方案:只要用了某某某,一切问题都能解决。
但是,就像本文前边所说,连 360、百度这样的行业大佬,在进行海外推广的时候仍然要交学费,连 Facebook 都因为第三方流量欺诈不得不关闭 DSP 平台,问题之严峻性可见一斑。
本文给出几条粗浅的建议,大家可以相互探讨:
第一,无论国内国外,在进行投放的时候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权衡,不能只看价格。Google Play 太贵,Facebook 太贵,我们去买便宜的第三方流量,那样就是找上门去挨宰。
第二,公司在缺乏投放经验的时候,哪怕多花钱,也要从大平台买量,这样性价比最高。海外推广无非就是 Google、FB,近年来猎豹、UC 等平台做的也不错,可以考虑先投这些平台。
第三,购买第三方防欺诈服务,不要轻信单渠道的数字。例如做设备识别的数字联盟,就可以对外输出可信设备 ID,开发者可以根据设备 ID 直接封杀问题设备,实现自动核减(扣量,衡量渠道质量)
最后,付款周期是反欺诈的一个对策,在购买推广的时候不要全部付款,能少付就少付,尾款尽量在一个长周期之后再结算,这样遇到欺诈流量的时候会有回旋余地。例如,两个月后再付款,那你可以更好的观测各个渠道的真实用户行为,把欺诈流量的危害尽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