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腾讯科技郑可君、周小燕
在过去一年里,我们见证了由 ofo 和摩拜掀起的共享单车浪潮:
2016 年,ofo 和摩拜开展在各个城市的投放数量“大比拼”,伴随而来的是双方在资本市场动辄数亿美元的融资消息。
2017 年,根据腾讯科技统计,摩拜、ofo 预计将投放 2000 万单车数量,产能预计可达到 3000 万辆。
两家单车巨头迅速渗透市场,共享单车的市场空间趋向饱和,与此同时,ofo 和摩拜的合并绯闻散开。但其它几家共享单车企业却陷入运维困境:小鸣单车、町町单车跑路,酷骑单车押金难退等负面信息层出不穷。
有人预测,共享单车即将以两家巨头的合并而结束竞争。在腾讯创业看来,共享单车发展迈入新轨道——从第一阶段的拼数量、第二阶段的拼资金,步入第三阶段的精耕细作。
在这个节点,质量如何、是否符合相关部门管理规则以及运维效率的高低成为致胜关键。
我们和哈罗单车创始人杨磊,从政府管理、运维效率、差异化管理等方面聊了聊在 ofo 和摩拜“双寡头”时代,共享单车企业还有哪些突围机会。
打一场“农村包围城市”的攻坚战
2016 年 11 月,当 ofo 和摩拜的战火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燃烧时,杨磊的创业团队正带领着哈罗单车队伍从苏州、宁波开始,围攻二三线城市。
杨磊和他的团队这样做的逻辑在于,一方面,ofo 和摩拜将主要精力放在一线城市的品牌建设,但二三线城市共享单车市场空间大,这正降低了其它单车品牌扎根二三线城市的竞争力度。
另一方面,共享单车最终拼的是持久服务用户的能力。而实现这一点,必须考虑到政府城市管理策略。2017 年下半年,北京等城市相继发布共享单车管理规范,提出对车辆投放实行动态平衡,同时,也规定禁止乱停乱放。杨磊选择站在解决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等行业通病的角度,设置无桩固定停车点、搜集用户行为数据以完善用户征信系统等,来获取政府管理部门的支持。
再者,杨磊认为,在一线城市投放单车,其品牌效应光环高于实用性,可以先在二三线城市获取政府和用户资源之后,建立单车品牌在当地的口碑。
但在这个过程中,杨磊说也遭遇很多“坑”。比如二三线城市用户素质相对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而言更低,“有时候会遇到用户将车辆骑到城乡结合部甚至更偏远的农村的情况”。而这些区域都远远超出了哈罗单车划定的运营区范围,这给运维人员找车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和成本。
对此,哈罗单车采用信用积分管理体系,即根据用户使用单车行为,评估用户的信用积分,正常的骑行和良好的骑行行为、停放意识会被奖励个人信用分。如果用户持续违反单车使用规则乱停乱放甚至蓄意破坏车辆,用户个人信用会一直处于被扣分状态,用户的帐号可能会被永久冻结。
对哈罗单车来说,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洞察了行业环境之后的战略选择。但杨磊表示,他和团队从未真正放弃过一线城市,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
只有两毛钱的运维成本
杨磊认为,“同时具备技术和运维效率才能降低成本”。
单车质量、运营方式甚至找到损坏车辆的速度和投入,影响着共享单车的运营成本和运维效率。
其中,寻找损坏车辆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用户报修。即用户发现损坏车辆后,通过共享单车 APP 端填写报修资料并提交,有助于运营人员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第二种,系统监控。后台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到单车的状态,有异常状态时,系统会会对单车以标签的方式进行分类,方便运维人员在 APP 工作端实时获取信息。
第三种,线下人力维护。有消息传出平均每个运维人员需要维护一千多辆单车,这些运维人员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检查车辆是否损坏,将损坏单车集中运送、维修;二是引导用户正确选择车辆停放地点。
杨磊透露,目前,哈罗单车的做法是结合 AI 技术和人工进行运维。
通过哈罗单车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后台监测单车数据,自动判断其是否损坏:比如,如果出现开锁率远高于骑车率或闲置时间过长的情况,可能表示该车辆已损坏,哈罗单车运维人员重点寻找这些车辆。配合这套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平均每个(全职)运维员工能够管理 4000 多辆单车”,根据哈罗单车的后台统计数据显示,“哈罗单车的运维人员每天真正需要管理维护的单车大约为 40 多辆。”
杨磊说道,人力的减少和运维效率提升,平摊下来一辆哈罗单车的运营成本是 2 毛钱,而市面上一辆单车的运维成本一般是 1 块钱,“运维成本大大降低。”
共享单车不仅想解决“最后一公里”
近期,共享单车的战略打法发生一些变化,集聚用户流量后,共享单车企业试图寻找更多的应用场景。
今年 5 月份,摩拜推出“摩拜+”开放平台战略,即全面布局生活圈、大数据和物联网三大开放平台。最先开始的“生活圈”平台,在百度地图、神舟专车等合作方的服务模块中接入摩拜单车入口。摩拜单车企图将自身定位为一种生活方式,增加更多用户使用场景。
在摩拜发布会的第二天,ofo 宣布进军卫星发射行业,提供太空自拍等功能,尝试探索业务多样化线路。
哈罗单车的尝试,则是在满足用户“最后一公里”的需求之外,提供更立体化的共享出行解决方案。
据杨磊介绍,今年 6 月份,哈罗单车就确立“立体化共享出行”战略:3 公里以下的出行工具由共享单车解决,5 公里左右的距离可以由电单车解决,而 10 公里段的出行则由共享电动汽车来解决。
9 月下旬,哈罗单车的“立体化共享出行”战略首个试点在山东东营落地。杨磊透露,哈罗单车和东营市达成智慧交通层面的战略合作,哈罗单车以城市智慧交通运营商的身份主导东营市的智慧交通体系建设和运营。“我们要做立体化共享出行的专业服务商,做城市智慧交通运营商。”杨磊如是说。
杨磊透露,截至目前,哈罗单车已与 40 多个城市达成智慧交通层面的合作,将参与或主导这些城市的智慧交通运营。
“出行方式的改变、智慧交通层面的建设,一定是靠科技来推动的。”杨磊说,提供专业的共享出行服务、运营城市智慧交通,公司早已做好技术层面的积累和储备。今年 6 月份,哈罗单车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哈勃系统”经过两个月的试运营正式上线,“哈勃系统”不仅能够实时监控和管理运营中的车辆,指导线下车辆运维工作,车辆运营更加高效、精细化,同时大大降低运营成本。而智能化的“哈勃系统”还能对用户骑行记录和骑行轨迹进行大数据分析,进而指导线下车辆的投放和调度、预测用户骑行行为。开放后台骑行大数据系统,还可以为入驻地城市交通局提供慢行大数据骑行报告,助力当地的城市智慧交通体系建设。
在共享单车“双寡头”时代里,提高运维效率、打造可长久稳定使用的单车品牌,走出一条差异化、独立发展的路子,不失为一种突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