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霸气总裁董明珠要在河南整三件大事。继今年 8 月携银隆投资 150 亿在洛阳造新能源汽车后,昨日,董明珠再砸 150 亿要在洛阳造机器人,还将入股洛阳轴承参与国企改革。7 年前投产的郑州格力产业园目前已实现年产值 100 亿元,河南销售 100 亿元。
【现场】
董明珠“蓝天白云装”亮相签约会,150 亿元助力河南“智造”
9 月 15 日上午,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一袭蓝裙亮相签约仪式。似乎有意呼应这几天郑州的蓝天白云,董大姐脖颈特意搭配了一条白丝巾,人们口中的“霸道女总裁”多了几分优雅随和。
这一次,董明珠是带着 150 亿元来的,这将引领河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走向一片“蓝海”。这次格力电器“牵手”洛阳,将共建中国洛阳自主创新智能制造产业基地,这也是格力落子河南的第三个“大手笔”投资。项目占地 5000 亩,总投资约 150 亿元,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全部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超过 300 亿元人民币。
项目建设“内涵丰富”,包括:一是中原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将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软科学研究与咨询服务;二是中原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将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解决方案等综合服务;三是通过3~5 年的发展,形成包括机器人、智能机床、精密模具、小家电在内的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自主研发、自主装备、自主集成、自主品牌”中国洛阳自主创新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河南省工信委副主任李涛表示,如今的格力已不再是单纯的空调或电器企业,而是智能装备生产和系统集成的现代化装备生产企业。
【造机器人】
“四自主”剑指智能装备
“在供给侧改革的时代,企业家的责任担当显得尤其重要。要通过格力拥有的自主核心技术推进河南制造走向河南‘智’造。坚守自主创新,相信我们的梦想一定能实现,这个梦就是‘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董明珠在发布会现场表示。
回忆起格力这些年的变化,董明珠表示,格力现在 8 万职工有 1 万人是研发队伍,通过技术转型升级格力效益翻番增长。“智能时代要真正成为一个创造者,最大的挑战是自己。所以我们进军了智能装备、机器人、精密磨具制造这几块,要通过‘自主研发、自主装备、自主集成、自主品牌’来实现河南‘智’造”。
【造新能源汽车】
8 月,银隆 150 亿造车项目落户洛阳
自董明珠入股珠海银隆后,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动作频频。据珠海工商局信息显示,截至今年 3 月 31 日,珠海银隆注册资本 11.03 亿元,董明珠个人持股 17.46%,是第二大股东,为珠海银隆担任董事兼名誉董事长。
2017 年 8 月 8 日,洛阳市与银隆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在河南郑州举行,董明珠及银隆高管悉数出席。据悉,银隆将在洛阳打造银隆新能源(洛阳)产城融合产业园,选址洛阳高新区,总投资 150 亿元。建成后将实现年产 1 万辆纯电动商用车、5000 辆纯电动特种专用车、5000 辆新能源环卫车,以及新能源皮卡车、纯电动农机具等多个新能源车型。据统计,这已是银隆的第八个产业基地了。
【入股洛阳轴承】
“让世界爱上洛阳轴承”
大河报记者了解到,格力还将参与河南省属企业洛阳 LYC 轴承有限公司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为这家拥有 60 余年历史的老国企注入资本,输入先进的市场化管理模式,激活产业动力。
“让外国人来采购我们的零部件,那才是真正的国际化采购!格力用品质、技术和服务说话,相信会让世界爱上洛阳轴承。”发布会现场,董明珠告诉记者。
她也坦言,在工业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轴承企业和轴承技术必不可少。洛阳 LYC 轴承有限公司是基础很好的企业,他们有高科技人才,有先进的管理和思想,“只是如何把这个平台激活的问题。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需要轴承的企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洛阳轴承。”
【释疑】
为何看中洛阳?
“老工业基地,底子好,人才多,政策好”是董明珠“衷情”洛阳的重要原因。洛阳市副市长侯占国说,近年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郑洛新“中国制造 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相继获批建设,给洛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洛阳产业基础雄厚,科技实力突出,人力资源丰富。拥有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各类研发机构 1100 余家,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18 万余人,科技人才密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新闻链接】
格力郑州产业园年产值 100 亿元,河南销量 100 亿元
2010 年 10 月 9 日,格力电器郑州产业园落子郑州高新区。7 年过去了,这个格力电器继珠海、重庆、合肥、巴西、巴基斯坦、越南之后的全球第七个生产基地现在发展如何?
“格力电器郑州产业园目前实现年产值 100 亿元,河南销量 100 亿元。”发布会现场,河南省工信委副巡视员姚延龄说。
据了解,目前郑州格力产业园实现家用空调年产 600 万套,压缩机年产 600 万台,商用空调年产 50 万台以上,是中原地区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格力电器落户郑州高新区后为郑州增加近万个就业岗位,每年直接和间接拉动河南省和郑州市 GDP 增长超过 300 亿元。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杨书贞|文:平伟、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