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坐台,不出台,俞永福首次讲述高德这三年做了什么_最新动态_新闻资讯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 只坐台,不出台,俞永福首次讲述高德这三年做了什么

只坐台,不出台,俞永福首次讲述高德这三年做了什么

 2017/8/25 16:08:47    程序员俱乐部  我要评论(0)
  • 摘要:阿里文化娱乐集团董事长兼CEO、阿里影业董事长、高德集团总裁俞永福“只坐台,不出台,不站台”——过去两三年,俞永福给自己定下规矩。太多事需要他忙,高德和阿里文娱两大块业务让他像发动机一样,很难停下来。7月高德宣布接入滴滴、共享单车等出行服务商,明确了加大基于位置信息的服务后,俞永福才有时间向媒体回顾高德近三年的发展。三年来高德经历了整合、转型,手机业务经历了砍掉O2O服务到增加O2O服务的过程;汽车业务完成了互联网转型
  • 标签:什么 俞永福

阿里文化娱乐集团董事长兼 CEO、阿里影业董事长、高德集团总裁俞永福

  “只坐台,不出台,不站台”——过去两三年,俞永福给自己定下规矩。太多事需要他忙,高德和阿里文娱两大块业务让他像发动机一样,很难停下来。7 月高德宣布接入滴滴、共享单车等出行服务商,明确了加大基于位置信息的服务后,俞永福才有时间向媒体回顾高德近三年的发展。

  三年来高德经历了整合、转型,手机业务经历了砍掉 O2O 服务到增加 O2O 服务的过程;汽车业务完成了互联网转型,并通过技术升级与手机业务打通。一个几千人的互联网公司同时完成整合与转型,难度可想而知。高德集团总裁俞永福在位于望京的办公室内,多次说到“我们非常幸运”。

  幸运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俞永福本来就是业界公认的整合高手。他先是把自己整合进 UC,又把 UC 和高德整合进阿里。俞永福说明了他获取高德团队信任的方法:第一、动机纯,财富自由,不为任何人打工,出于对高德产品的尊重热爱才做高德;第二、将自己全部时间投入进高德,自己拿钱设立特别战功奖;第三、进入高德前做好摸底工作,和高德团队分享他的思考;第四、通过重要事件让团队看到他的执行力与领导力。

  俞永福今年 41 岁,任阿里文化娱乐集团董事长兼 CEO、阿里影业董事长、高德集团总裁。理工出身的他对高德这样的技术型产品有着偏爱,每次他都是走出舒适区,将自己置身于又一次激烈的竞争中。高德在俞永福这个“班长”和其他“班委”的带领下,也得以完成转型,走出泥潭。

  “因爱而坚定”——高德办公区走廊上的标语

  高德危险了,必须砍掉 O2O

  俞永福对地图产品一直挺感兴趣的。2012 年还在 UC 时他就仔细研究过,后来因为市场已有高德和百度两大品牌,投入规模又太大等原因就放弃了。2014 年 6 月阿里宣布收购 UC,时任 UC 董事长兼 CEO 的俞永福出任阿里 UC 移动事业群总裁。一个月后阿里收购高德。在此之前,马云就打电话给俞永福,问他是否愿意接手高德。

  “我觉得高德如果不抓紧去干些事,可能就危险了。”2014 年 5 月,俞永福看到了高德的危险信号:数字上,与百度地图增长率的差距在拉大,新入局者百度势头很猛,俞永福担心高德的优势会被消耗掉;高德当时有 4100 名员工,有心改革却没有方向,俞永福形容那时“乱乱哄哄”;内部有矛盾,还有一些离职风险。

  由于同是来自于创业公司,一个发展了 12 年的品牌如果做不好,俞永福觉得太可惜了,考虑接下高德一方面出于对于这样一个专业品牌的尊重,一方面也和自己当时的心境有关。俞永福之前,阿里内部也有其他高管考察过高德情况,但觉得压力太大就没有接手。俞永福那时处于一个心情复杂的阶段。UC 刚被收购,俞永福需要让自己忙碌起来,没时间有太多的想法,也希望自己努力工作的样子让其他同事们跟着往前冲。就这样,俞永福算是“临危受命”,出任高德总经理,当时的阿里集团 CEO 陆兆禧兼任高德 CEO。

  此时,高德正式进入到俞永福加入后的第一阶段——2014 年 7 月到 2015 年 3 月,高德砍掉了大量功能,放弃 O2O,专注于地图服务。

  制定这一调整需要巨大决心。O2O 在当年如火如荼,百度就将地图放在了 O2O 流量入口的位置上,接入打车、餐饮、住宿等应用,利用百度地图的巨大流量为其他业务导流。但俞永福认为,那个时候的 O2O 是一种生活电子商务,做 O2O 的都是从商户角度出发,反而会忽视用户需求

  另外,那年十一的“101 攻坚”让高德团队看到,将用户需求提炼出来后,地图产品其实只有位置服务和出行服务这两个需求。后来 101 攻坚的结果也让俞永福取得了团队的信任,让人们接受砍掉 O2O 业务这个调整。

  101 攻坚是围绕十一出行高峰期展开的攻坚战,高德需要在十一前发布新版本。一旦错过,可能和百度地图的差距越来越大。目标确定后,俞永福没有立刻从组织架构进行变革,而是单独抽出一部分非常希望变革的、专注投入攻坚的人,编入项目组。对那些没有想清楚的人,俞永福说没有时间帮他们做心理按摩,先在边上“待会儿”。结果很不错,这个项目组用 45 的天的时间做出了 101 版本。

  这场战役让俞永福证明了自己,也在内部明确了结果导向的激励机制。他会设特别战功奖,奖品是奥迪汽车,这种激励措施在之前的 UC 也实行过。就像外界所说的,俞永福是一个结果导向的人。高德集团副总裁、负责地图产品业务的陈永海带领产品团队全程参与了 101 攻坚,他表示,101 攻坚的结果是高德地图的用户量有大幅增长,这一仗的成功意义很大,让大家相信阿里巴巴派来的俞永福有业务判断力和领导力。

  实施 101 攻坚并砍掉 O2O 业务绝非易事。即使信心满满,俞永福现在回忆起来,仍感觉那段时间特别痛苦:“那段日子是我最有挑战的一段日子。”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跟随他,尤其是当时的高德就像一个国企,完全没有互联网公司氛围。俞永福第一天走进高德办公室,感觉“那里就像一个国企,互联网公司都是大开间,那里却是小格子”。

  当时高德的员工大致分三类:第一类人员是地图专业的,期待变革,期待拥抱互联网,但变革对他们来说也有些痛苦。第二类来自于互联网,再不改革可能就要离职。第三类是害怕改革的,担心改革损害他们的利益。有评价说俞永福做决定时不会想着“端平什么”,从来只满足他和公司最需要的。这一次,俞永福只能带着希望改革的人去改革。

  对于那些反对砍掉 O2O 业务的员工,俞永福会让他们拿出手头上这个业务的历史战绩,没有的话就要停下。他需要抗住很大压力,HR 找到他,说这个改革一旦宣布出来公司会有震荡。他的回答是:“今天不是要四平八稳的阶段,我就明确了这个关键,这个振荡我就忍了,我接受。”

  高德集团副总裁、负责高德地图交通业务的董振宁是高德创始团队成员,他回忆说,俞永福来了之后团队有了两个变化,一是组织变得更加聚焦,专注于互联网化。几乎砍掉了包括 O2O 在内的 40% 的业务,这太有挑战了:“谁知道 O2O 将来是不是风向呢?”另一个变化在于事情更加有节奏了,明确先改造手机业务,再改造汽车业务。101 攻坚的成功让团队重拾信心,人们在公司刚刚被收购的情况下,有了一些安全感。

  俞永福

  这一改革得到了阿里集团的好评,在任命俞永福为高德总裁的内部信中称:“俞永福接任后高德互联网事业部的业务战略更加清晰专注,用户规模大幅增长,团队士气明显提升。”

  阿里集团在高德这一转型中扮演了坚强后盾的角色。如果没有得到马云三年不盈利的许可,高德不可能这样果断砍掉 O2O 业务。俞永福说,大方向上大家看的很明确,商业化是早晚的问题。

  技术是核心,高德埋头做研发

  O2O 业务被砍掉,影响的是高德的互联网业务,即手机业务,高德还有汽车业务和高德集团其他业务。选择从手机业务开始改革,俞永福说是因为互联网业务是高德转型的支点,如果能成功,再去改革其他业务也来得及;如果不成功,后面也没有什么时间和空间了。

  第一阶段的改革落定后,阿里集团把整个高德交给新的高德领导团队。2015 年 3 月当时还是阿里集团 CEO 的陆兆禧通过内部信“对外”宣布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俞永福正式担任高德集团总裁,原高德“老人”成从武(收购前为高德 CEO,后任高德 CEO 特别顾问)、张勤(收购前为高德 COO,后继续留任原职务)将离任。

  高德进入了俞永福所说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从 2015 年 3 月到 2016 年 3 月。俞永福主要要解决两个问题:手机业务和汽车业务如何融合,以及高德集团如何融入阿里。

  首先,手机业务和汽车业务必须融合。“一个高德”是这次战略调整的核心。

  俞永福曾用足球阵型形容当时的业务布局:两个前锋,一个中场。左前锋是手机应用,右前锋是汽车应用,中场是数据。手机和汽车用的是两套系统,无论是研发还是硬件体系都有差异。汽车不用考虑功耗,器件性能远高于手机;汽车业务是 to B 的,手机业务是 to C 的;汽车用的是离线数据引擎,手机用的是在线数据引擎。高德决定要做一个新的一体化引擎,将离线数据引擎升级为在线数据引擎,这一次大研发的内部代码是“AE8”。

  经过 2015 年上半年的评估,高德的研发人员在下半年停下了其他工作,集中投入 AE8 新引擎的研发,前后大概用了一年左右时间。俞永福说这个决定是“咬着后槽牙”做的,因为要停掉很多其他研发工作。他将引擎比作发动机,将在此之上的应用比作装修,他认为只有有了好的发动机,上面的装修才能顺利进行,单搞装修没有意义。说到 AE8,俞永福有些激动:“你一定要把明确的事情做到极致,其他的不是靠多来支撑。”

  这是高德近几年最重要的一次研发,负责高德地图研发及开放平台业务的高德集团副总裁田密说,手机团队在北京,汽车团队在厦门,两个团队共同做一个新引擎,只能采取三个月出差厦门、三个月出差北京的形式。由于两个业务仍在不断更新、迭代,田密先将两个团队中研发引擎的人员单独抽出来,共同研发新引擎,老引擎也继续迭代,再依次将手机、汽车的业务套进新引擎中。

  其次,研发的同时,团队需要进一步进行融合。高德给俞永福的感觉像是一个国企,不只在办公环境上,行事风格与效率和互联网公司也不在一个频道。

  俞永福第一次参加高德周会,就感到很不适应。一边是分管人事、财务的老总们,一边是业务部门的负责人。业务部门负责人汇报时,人事、财务的老大们都能点评两句。“太没有效率了。”俞永福说,之后他就停掉周会,为了不让员工多想,他给出的理由是他只开 101 项目工作会。

  原 UC 高级副总裁韦东也在这一时间段加入高德。2015 年 7 月韦东加入高德,11 月高德正式推出汽车业务,发力车联网。以往高德作为数据服务商为车企和地图服务商提供地图数据,车载导航使用的都是离线数据。韦东认为传统汽车导航没有联网能力,会集体沦陷,高德要让车载导航“上网”。

  韦东到来后,高德的新“班委”结构也接近成形。俞永福是班长,陈永海分管产品,韦东分管汽车、董振宁分管交通,田密分管研发,这一高层班子一直稳定到今天。用陈永海的话来说,“兄弟连”形成以后,每个重大决策都会班委会过会,但三年来大家几乎没有发生过大的分歧。

  随着新引擎上线,团队继续融合,高德发展的基石已经牢固。从 2016 年 3 月起,高德进入了为期一年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深化技术,做了多个升级。包括技术升级项目星云,能把整个数据更新体系做到自动差分。即本地数据包不像过去那样每次都更新都要更新所有数据,而是数据更新了5%,本地数据包也更新5%。

高德办公区内,设立了纪念星云项目成功的牌子

  接入更多服务,但“不做 O2O”

  从今年 3 月开始,高德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围绕出行服务和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高德开始进行平台化的服务升级,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高德地图上线了多个网约车、共享单车、OTA 等出行合作伙伴接入的一站式公共出行服务平台——“易行”平台。

  “我们前面的专注完之后,其实就是老话,课本从厚读薄,从薄读厚,”俞永福说,现在这个阶段是要“做厚”。马云曾给高德三年不考虑商业化的巨大空间,就是看重了高德能为阿里突破单纯的电商疆域,积累超出单纯消费场景之外的更广泛的大数据资源。现在高德要利用这些数据,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服务。

  从厚变薄时,需要有放弃其他业务的决心;从薄做厚时,要能面对众多选择时保持理性。高德管理团队把高德的核心定位看得很清楚——给用户提供出行服务和提供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

  在今年 7 月,高德推出公共出行服务平台易行平台,滴滴出行、神州专车、首汽约车、摩拜单车、飞猪等出行服务商,已接入了该平台。高德地图中也加入了“极客地图”榜单,基于时间和地点展示明星推荐的美食、书店、民宿等地点。

  出行服务和位置信息服务范畴太大,如何抓住用户最需要的需求加在 app 中?俞永福向凤凰科技解释,这就要看做产品的经验了,永远要在用户新需求和需求满意度中保持平衡,对高德来说,任何一个需求,如果不是一个百万用户的需求规模,这个需求就太小了。

  作为流量入口,同时铺开了出行服务和地点推荐服务,从合作机构处获取一定数量的佣金似乎顺理成章。但俞永福在易行平台推出后的两次采访中,都多次强调他们做平台不是从商业化的思路出发,不会从交易中分得利润,而是关心用户关于位置信息的需求有没有满足,“我不是跟你谈一个生意,这个差别还是蛮大的,这是关键。”俞永福说,高德最大的梦想是把现实世界数字化,过去两次数字化一是搜索引擎,把信息数字化,二是电商,把商品数字化,高德现在做一个 to C 的产品,不是经营服务,是希望将世界数字化。

  平台上的服务商,高德采取的是合作而非竞争的态度。以共享单车为例,高德不做相关服务,而是为摩拜和 ofo 提供地图服务及平台服务。俞永福曾经说,他最擅长的事情之一,就是将复杂关系化繁为简。他清晰的知道高德的使命,高德不会做出行服务商,也不会做自动驾驶平台,而是成为其他服务商和车企的合作伙伴,比如提供自动驾驶需要的高精地图。“我不会赶时髦地说我在做自动驾驶”,俞永福说,自动驾驶需要高精地图,车联网还未大规模发展起来,“现在谈自动驾驶和 2012 年大家讨论 O2O 的路数差不多。”

  谈合作时,高德面临不少挑战,他们需要让服务商了解这一点:他们是基础服务商,只提供平台整合服务,不抽成,不竞争。陈永海说在易行平台上线之前,谈得时间最长的一次合作,大概谈了一年多。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当某一家服务商接入后,看到案例的其他服务商有时会主动地接入。

  田密也强调,公平是合作的前提,比如高德目前同时接入滴滴打车、神州专车、首汽约车和曹操约车,在推荐时不会偏向于阿里巴巴投资了的滴滴,而是把所有服务商提供的价格都展现给用户,让用户选择。

  位于望京的高德总部

  与百度地图的竞争,以及地图 app 的下一站

  现在高德进行平台服务升级,让人想起高德的劲敌百度地图。2015 年 9 月,当高德砍掉 O2O 并放下一切开发专注于新引擎 AE8 研发时,百度地图宣布向向生活服务平台升级转型,将百度旗下的 Uber、携程、去哪儿、e代驾等资源都接入进去,充当流量入口和 O2O 落地平台角色。阿里的 O2O 落地平台和流量入口则分别是口碑网与淘宝、支付宝。但是,百度的 O2O 发展一路坎坷。近日,百度外卖被卖给饿了么,百度糯米的收购传闻也一度甚嚣尘上。

  此前百度地图市场占有率一直领先,到了 2016 年这一年,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的用户量之争进入胶着。2016 年 10 月,高德在云栖大会上宣布,高德地图手机客户端的每日活跃数据已经超越百度地图。根据当时的艾瑞 mUserTracker 数据,高德地图称手机客户端(不包含高德导航、苹果地图)的最新每日活跃设备数约为 2983.19 万,在地图导航类目中排名第一,排名次席的百度地图每日活跃设备数据则为 2808.87 万。

  俞永福说,他是理工男,不爱打嘴仗,在此之前一直说高德是 Top 2,数据胶着短时间内谁超过谁没有意义。但在 2016 年,高德完成 AE8 的研发,俞永福才有信心宣布日活超越百度这一数据,而且认为之后差距还会拉大。这一宣告引发了双方“互怼”。当时百度地图引用第三方数据公司 QuestMobile 的 2016 年秋季数据,称百度地图方面的排名在高德地图之前,但根据今年 QuestMobile 的 7 月最后一周数据(0724-0730),百度地图仍保持月活跃数据的微弱领先,在日活跃用户数据方面,高德地图则已经以 4780.32 万排名第一,百度地图以 4438.13 万排名第二。双方的数据之战依然在继续。

  高德过去砍掉 O2O,为它专注打好地图工具这一仗赢来时间。当被问到百度地图时,俞永福对凤凰科技表示,他眼里的产品分三类,产品技术性产品,运营性产品,创意性产品。高德是技术性产品,有明确的方向、明确是时间规划,能够说到做到,团队氛围就会比较务实。“我不太喜欢研发型的业务过度 PR 的,因为研发型的业务过度 PR,实际上会干扰你内部的决心和信心。”

  俞永福认为,今天高德进入了一个平稳周期:“团队不折腾,管理层不折腾,方向不折腾,我知道很多人还在折腾当中。一个技术型的业务还是蛮怕折腾的。”

  对于地图行业的未来竞争,高德认为主要竞争点在于大数据的能力。大数据是地图应用的基础,过去高德主要依靠地图采集人员,这三年中高德已经越来越多地采用大数据众包采集,因为现在数据来源越来越多,使用高德的合作伙伴、阿里巴巴、政府都能提供很多数据。能否实时处理这些数据,让用户在 app 上看到拥堵情况等实时变化是另一个关键点。

  为了在这两方面取得优势,田密表示高德研发团队目前的主要精力在 AI 引擎上,这让高德地图的数据处理已经由人工主导变成自动化主导,做到通过多种不同来源获取实时路况和交通事件数据,让路况更新速度更快等。同时基于大数据算法,高德正在致力于提供千人千面的导航规划、信息服务等推荐。产品团队则保持着高速的产品迭代和高效的用户反馈体系,据陈永海介绍:现在高德基本一个月升级两个版本,产品经理们每个月要去其他城市进行路测,然后将相同特点的城市进行分类,优化导航功能。

  当接入越来越多的服务时,地图 app 未来是否会变成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入口?俞永福的回答是,所有人都要考虑当自己做到一定规模时,如何带着别人一起玩,高德的定位是在服务商之下的、出行平台的水电煤。

  高德的商业化依然没有一个时间表,俞永福说,高德的增长速度依然很快,业务发展迅速,一切还是为了成长。阿里没有给盈利压力,对于阿里来说,高德有能独立应用大数据业务的完整场景,从数据的搜集、整理,实时处理到反馈、个性化,阿里的技术在这里也可以得到积累与锻炼。

  在阿里大集团中,俞永福主导文娱和高德业务,他也需要平衡自己的精力。他对凤凰科技说,特别热爱高德这项业务,感觉很有乐趣:“你知道所有人天生有梦想,越忙的时候心向远方。心向远方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有辆车,我爱开车,所以我有好多车,我喜欢好车;第二个,你要有一个好的在线地图导航产品。”

  负责高德业务,满足了俞永福心向远方的梦想,每次自驾回来后,他都能提出一堆产品改进意见。“我还是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俞永福轻松地说到。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