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机在中国市场已经遭遇了滑铁卢,去年遭遇了三分之一的暴跌,市场份额快速下滑。在今年二季度,苹果手机中国销量继续下滑,中国区的销售收入,继续成为苹果在全球唯一下滑的地域板块。
对于苹果业务在中国的困境,许多媒体给出了自己的分析。日前,英国金融时报网站也对苹果困境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些独特的观点。金融时报认为,苹果手机在全球作为差异化卖点的内容和服务优势,在中国无法发挥,另外微信业务的主导,也影响到了苹果 iOS 生态系统的影响力,以及手机销量。
一般而言,业内普遍认为苹果手机在过去三四年中失去了创新动力,每年的新手机外观雷同,基本上是内部硬件的小修小补,比如新增一个摄像头,定期更换应用处理器等。而在 iOS 操作系统中,苹果带来的那些所谓新功能,大量之前在安卓厂商的定制系统中已司空见惯。
平淡的升级让中国消费者失去了升级动力,与此同时国产手机快速进步,并且从入门级面向中高端领域迈进,国产三千元以上的手机型号越来越多,也获得了消费者的追捧,性能越来越强大,美观度也大幅提升,这一变化,自然也影响到了苹果和三星电子两大海外巨头的手机销售。
金融时报引述科技市场研究公司 CCS Insight 分析师 Geoff Blaber 的话说,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苹果的一个严重问题,而且不容易解决。
这位分析师表示,在全球高端手机市场,苹果官方的内容和服务成为刺激手机销售的一个差异化亮点和卖点,然而在中国市场,这些差异化优势很难变成现实。
众所周知的是,苹果一直执行软硬合一的业务模式,为了推动硬件产品的销售,苹果官方以及第三方推出了海量的 iOS 应用软件,增强手机的应用功能。
在过去几年中,苹果所有的硬件产品出现了增长停滞的现象,其中平板电脑、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业务均出现了多个季度的下滑。为了防止硬件业务给公司业绩带来的巨大波动,苹果更加重视内容和软件服务。
在苹果每个季度的财报中,服务业务成为一大亮点,过去几个季度的增幅在 20% 左右,销售额已经达到了 70 多亿美元。这也成为苹果整个板块中增速最高的业务。
苹果过去只是一家消费电子公司,不过苹果支付、苹果音乐、苹果新闻等业务的推出,让苹果成为一定意义上的互联网公司,并且开始通过会员、网络广告等方式创收。
比如在苹果音乐中,该公司已经获得了 2000 多万付费会员,每月的收入超过了两亿美元。为了刺激苹果音乐用户的增长,苹果近来进入了原创影视领域,并且开播了真人秀《软件星球》、《顺风车卡拉 OK》两大节目。近来有消息称,今年苹果准备投入 10 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原创影视节目的制作和版权采购。
不过在中国市场,苹果手机传统上依靠优秀的工业设计、操作系统的良好体验以及品牌口杯占据一定优势,但是在内容和服务领域,苹果并未站稳一席之地。
比如在音乐服务领域,中国市场拥有大量的免费服务知名厂商,用户量庞大,产品符合中国消费者的习惯,相比之下,苹果音乐存在感不强。
在移动支付市场,苹果支付曾希望和微信支付、支付宝上演三国演义,但是梦想落空。目前,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已经掌控了中国九成以上的支付市场,形成了双寡头垄断格局,其他服务商已经没有什么发展空间可言。
另外受到监管环境等原因,苹果诸如电影电视剧下载商店等服务,并未在中国获得发展机会。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中国成为全球发展领先国家,许多美国公司甚至对中国发明的商业模式进行效仿和拷贝。很显然,原来就不是一家纯互联网公司的苹果在中国移动互联网服务市场,很难有竞争力可言。
在中国,微信在移动互联网拥有十分特殊的主导地位,金融时报指出,微信的小程序等创新,也影响到了苹果应用生态系统的影响力。
借助于小程序,外部互联网公司可以在微信中进行开发,面向聊天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比如滴滴推出了查看公交信息的程序,肯德基快餐店也推出了点餐的服务。
依靠着小程序,微信在中国市场成为苹果软件商店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应用提供平台。
对许多中国消费者而言,微信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机服务。而依靠着小程序或者公众号等功能,消费者可以获取丰富的额外服务,而无需考虑自己的手机是安卓还是 iPhone。
这也意味着消费者并不需要为了 iOS 平台的某些应用,而去专门购买 iPhone。
在 iPhone 中,苹果将 NFC 功能局限于自家服务,并未像支付宝等外部软件开放,这进一步限制了 iPhone 的功能。比如北京公交系统最近支持了刷手机乘公交,但是 iPhone 却不在支持之列。外媒认为,这正是苹果固步自封的一个表现。
中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厂商纷纷通过创新吸引消费者,比如手机乘公交、植入虚拟电话卡(通话资费更便宜)等实用功能获得用户热捧。苹果作为一家全球性公司,很难针对中国用户的特殊需求推出服务。
此前,苹果已经在中国设立了四家研发中心,这些中心是否能够推出民众热爱的本土应用,是否能够推动 iPhone 在华销量重新增长,这依然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