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国产 4500 米载人潜水器,在广东文冲船坞码头与“探索一号”作业母船会合。该潜水器的副总设计师叶聪表示,路上基本上两个小时都会检查一次,经过 48 个小时运输,这个潜水器一颗螺丝都没松,已经顺利地在“探索一号”新家安家了。
叶聪表示,从原来的水池试验环境,到母船上的真实作业环境,对潜水器来说,是一个需要磨合与适应过程。根据工程进度,国产 4500 米载人潜水器与作业母船“探索一号”汇合之后,将在码头进行一系列的安装调试和检查。在各项验收合格之后,潜水器将开展海上试验工作。
为什么要研制 4500 米载人潜水器
“蛟龙号”已经能够载人下潜到 7000 米的海底,那为何我国还要研制 4500 米载人潜水器呢?
第一提升国产化率掌握核心技术
在外型上,“蛟龙号”和 4500 米载人潜水器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新的潜水器拥有一颗“中国心”。专家介绍说,“蛟龙号”上有许多部件都是进口的,而此次我国自主研制的 4500 米载人潜水器的核心部件全部实现了国产化,整体国产化率超过了 90%。
第二性能较“蛟龙号”有大幅提升
在性能方面,这次研制的 4500 米潜水器也比先前的“蛟龙号”有大幅提升。比如,4500 载人米潜水器的载人舱有 5 个观察窗,比“蛟龙”号增加了两个侧窗,在海底视野更好;另外,4500 载人米潜水器用锂电池替代了原来的银锌电池,电池可用次数,也从原来的 50 次增加到了 500 次。
不仅如此,此次研制的 4500 米载人潜水器,还把每一次单次下潜的投入的经济成本降下来了。叶聪表示,这是在“蛟龙号”的基础上的一个很大的改进和提高,有更好的作业能力。
第三为万米潜器铺路,培养深潜人才
另外,不仅是国产化率在提升,更重要的是,目前的 4500 米载人潜水器,更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我们的“蛟龙”号和未来的万米载人潜水器。而通过这台潜水器,也培养了中国载人深潜的后备力量。
为什么要将下潜深度设计在 4500 米?
专家解释说,选择 4500 米,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深度,因为这个深度基本上覆盖了我们国家的主要海域和国际海域资源可开发的深度。
中船重工 4500 米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胡震介绍说,4500 米深度覆盖我们整个南海的探测、下潜开发等等这方面的需求。第二,就是现在研究的一些热点领域,比如像海底的热液硫化物、海底的冷泉等,它们的深度基本上都是在 3000 米左右。
世界上海底最深的地方,深度超过一万米。此次新的载人潜水器 4500 米的探测能力,并不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最终目标。在 4500 米的基础上,未来我国的载人深潜还会有更多的期待。
胡震还表示,目前我国已经部署了 11000 米深度的项目,现在开始研发,预计能在 2020 年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