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的一大迷信:“高端人群”_最新动态_新闻资讯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 中国互联网的一大迷信:“高端人群”

中国互联网的一大迷信:“高端人群”

 2017/7/24 5:31:11    程序员俱乐部  我要评论(0)
  • 摘要:在和人讨论互联网产品、公司的时候,你肯定听到过这样的观点:“XXX虽然用户很多/DAU很高/流量很大,但是其中没什么高端人群,所以其实价值并大。”首先要弄明白的一点是,这种时候人们说的“高端人群”,往往不仅指的是有更多个人资产的人,而且同时也是指的有更高社会地位和更高文化层次的人。因为仅仅拥有更多的财富,并不会让人产生和普通人完全不同的产品习惯。比如去年,广州“杨箕村”村民摆“回迁宴”的新闻很火
  • 标签:互联网 中国互联网 中国
class="topic_img" alt=""/>

  在和人讨论互联网产品、公司的时候,你肯定听到过这样的观点:

  “XXX 虽然用户很多/DAU 很高/流量很大,但是其中没什么高端人群,所以其实价值并大。”

  首先要弄明白的一点是,这种时候人们说的高端人群,往往不仅指的是有更多个人资产的人,而且同时也是指的有更高社会地位和更高文化层次的人。因为仅仅拥有更多的财富,并不会让人产生和普通人完全不同的产品习惯

  比如去年,广州“杨箕村”村民摆“回迁宴”的新闻很火,这一拆据说拆出了几千个拥有多套广州房产的“千万富翁”。

  像这样的事情光在广州就有很多,全国更多,所以这样的人也很多,不仅如此,还有很多干实业的、做生意的、富二代……他们当然有钱,但是他们使用互联网产品的习惯可能和普通人区别并不大。

  那么,问题就在于,所谓“高层次、高收入”的用户,对于互联网来说意义真的有那么大吗?

  我认为并没有。

<a href=中国互联网的一大迷信:“高端人群”" />

  问出这样的问题,潜台词无非是:虽然你的用户多,但是购买力并不强,赚不到钱。

  实际上,互联网发展到现在经过验证的盈利模式无非这么几种:

  - 广告

  - 网络游戏/虚拟商品/增值服务

  - 电商购物

  - O2O 交易(外卖、打车)

  从上往下看。广告,和高端不高端没多少关系,甚至还是负相关的。很显然,社会层次越高的人,越不受广告影响,也越不爱点广告。从前在传统媒体时代,高端读物虽然发行量少,但是广告单价高,就因为受众“净值”比较高。

  这个规则在现在被颠覆了,因为都是互联网的广告投放,都要有硬效果,点击率、转化率。你说你 1 个点击顶其他 APP 100 个点击,有数据可以证明吗?

  再来看网游,你觉得游戏玩家里,有多少高端人群呢?当然我们都知道凡是需要课金的游戏,土豪的消费会比普通人更高,但是普通人的数量远远多于土豪。

  CNNIC 有一份 2014-2015 年的手机游戏调研报告,网络游戏的用户,最大头的是高中/中专/技校这个类目,达到 30% 多。同时,每月为游戏支付 100 元以上的用户只有不到 70%。支撑这种盈利模式的,并不是极少数的“土豪”,而是绝大多数普通人。

  在网上买东西,现在也很普及了。并没有发现高端、贵价的商品在电子商务领域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很多传统的高端商品甚至到目前还是抵制这种模式的。当然她们很可能也是对的。目前看来中国的电商最多服务到城市小资、中产阶级(比如网易严选或者海淘产品),几乎没有再往上发展的了。体量上也比大众电商小了太多。

  最后是最近几年普及开的 O2O 的模式。这种模式显然和高端人群也没什么关系了,打个车也好骑个单车也好,谁都有这样的需求,谁都花得起那点钱。

  也结果上倒推也能看明白这一点。根据 IT 桔子制作的《2016 年中国互联网独角兽俱乐部》榜单,2016 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独角兽公司总共 71 家(当然,这和事实肯定有些出入,但不会影响结论)。

  其中我看到可能被归类为定位“高端用户”的公司大概有这些:陆金所、大疆科技、威马汽车、蔚来汽车、银联商务、奇点汽车、界面、vipkid、知乎。

  首先数量和比例都很小,其次金融服务和汽车、无人机其实很难说是典型的互联网产品,只是用到了互联网服务的传统产品,最后要知道这个榜单里没有 BAT、京东这样的大公司,如果把这些公司的业务算进来,会进一步降低服务“高端人群”的互联网公司的地位。

中国互联网的一大迷信:“高端人群”

  当然还有这几年比较火的内容付费模式。包括得到的知识付费,或者腾讯视频、爱奇艺的会员付费,都还是引起了行业的关注。

  但是这种模式同样也算不上是面向“高端人群”,原因和上面差不多,那点钱想花的人都花得起。顶多就是服务小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这个层次。

  所以结论就是,是否服务高端人群,和互联网产品成功不成功没有什么关系,甚至从规律上看,可能是负相关。

  之所以是这样,我认为和“互联网”产品的本质有关。这是一个用技术驱动的服务行业,最大的优势是“可规模化”。

  一个程序、服务在云端,可以服务 1 万个人就可以服务 10 万个人、100 万个人、1 亿个人……也就是有人说的“0 边际成本”效应。这样看,你能服务的人越多,你花在构建这些服务上面的钱就越值得越划算。那么,人群中什么样的人是最多的呢?

  如果你生活在一线城市,又刚好是互联网从业者,那么很大概率上,你会遭遇自己的“信息茧房”,从而从一开始就误判自己所在的市场。这可能是导致很多人对“高端人群”这个想法有执念或者误解的重要原因。

  下面这两张图出自 CNNIC 的第 3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它可以告诉你,中国网民是怎样的一个群体。

中国互联网的一大迷信:“高端人群”

中国互联网的一大迷信:“高端人群”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