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7 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首次公布了探月三期工程的总体方案。
具体来说,探月三期工程将突破与掌握月面表取采样、钻取采样、月球样品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样品转移等多项关键技术,实现“绕、落、回”三步走的最后一步。
探月三期工程实施步骤:
1、采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将 8 吨多的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预计 11 月发射)。
2、探测器与运载火箭分离后,经地月转移飞行和轨道修正,在近月点实施制动,进入环月圆轨道。
3、环月期间,探测器一分为二,分为着陆上升组合体与轨返组合体,其中轨返组合体继续环月飞行,而着陆上升组合体经变轨和动力下降飞行,在月面预定区域软着陆。
4、着陆上升组合体着陆后完成月面样品采集、封装,随后上升器从着陆上升组合体中分离,月面点火起飞进入交会对接轨道。
5、轨返组合体与上升器完成交会对接后,将月球样品从上升器转移至返回器内,轨返组合体再与上升器分离。
6、轨返组合体进入月地转移轨道,在距地球一定高度处返回器从轨返组合体中分离。返回器采用半弹道跳跃再入方式进入大气层,并最终落至地面着陆场。
为了降低风险,中国已经在 2014 年 10 月成功进行了一次跳跃式再入返回飞行试验,验证了相关技术,获取了有效的试验数据,为探月三期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至于载人登月工程,目前还处于前期论证阶段,可能会在 2020 年前后正式立项。
除了探月,中国航天还将向深空挺进,由月球和火星起步,继而探索小行星和木星,已经确定的就有四次重大任务:
1、2020 年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一次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
2、实施第二次火星探测任务,进行火星表面采样返回,开展火星构造、物质成分、火星环境等科学分析与研究;
3、进行一次小行星探测;
4、规划一次木星和行星的探测。
可能会有人问了,西部人民还在吃草,搞深空探测有啥用?
答案在此:获取太阳系起源和演化的广泛研究结果、研究太阳和小天体活动对于地球的灾难性后果、寻找外星生命的信息,由此建立完整的科研体系,提升中国天文学、空间科学和技术水平。
回顾:
探月一期工程“绕”:嫦娥一号、二号,2007 年启动,发射月球轨道器/硬着陆器,在距离月球表面两千公里的高度绕月飞行,进行月球全球探测。
探月二期工程“落”:嫦娥三号/玉兔号、嫦娥四号,2013 年启动,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巡视器,降落到月球表面,释放一个月球车,进行着陆区附近局部详细探测,着陆器还将携带天文望远镜,从月亮上观测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