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推出了“微信小程序”,让 HTML 5 应用开发再次火了一把。这表明在应用内程序开发这件事情上,微信鼓励开发者使用 H5 语言来兼顾 iOS 和 Android 两大系统。而事实上,不管是 Google 还是 Firefox 都在推进用 H5 统一手机系统,因为 H5 不仅能够兼顾不同手机的操作方式,还能大幅减少开发周期。
但其实在微信小程序掀起 H5 开发热潮之前,另一家创业公司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那就是 H5 将成为连接 iOS 和 Android 的关键工具。这家公司是 APICloud,它的主要业务是为开发者提供将 H5 应用同时编译成 iOS 和 Android 两种平台的应用。
简单来说,一名只具备网页开发经验的开发者,在使用了 APICloud 平台后,将能够快速结合接口快速开发出相应的 iOS 和 Android 应用。因为 APICloud 几乎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积木拼装式的平台,这个平台上包括一系列页面布局、推送、支付、地图和通信类模块,开发者只需要选择相应的服务就可以完成 App 的快速开发。在接受 PingWest 品玩采访时, APICloud 联合创始人兼 CTO 邹达称,APICloud 能将单个 App 的开发周期平均缩短 3-4 倍。
当互联网入口从 PC 端转移到移动端后,原本打算在浏览器里大展拳脚的 H5 迅速被冷落,主流开发者都选择了其他语言从头开始开发自己的移动应用。但在浏览器上,Chrome 应用商店的验证了网页 App 的生存能力。在此基础上,Google 最近提出了一个名为 Progressive Web App 的概念,指的是运行在浏览器里的 App。这类 App 跟微信小程序的原理很类似,也就是将应用需要的框架和进程缓存到本地的浏览器里,让 H5 程序在离线的状态下仍然能够使用。目前这个概念已经得到了 Chrome、Firefox 和 Opera 等主流浏览器的支持,这表明 H5 跨终端的特征正在得到开发者和平台的重新青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想让苹果将自己的 iOS 像 Android 系统一样开放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开发者也不得不同时兼顾自己的应用在这两个系统中的运行状态。而 H5 也成为了移动开发的主流,例如 Facebook 的手机应用就在去年开始采用 H5 封装的方式。这么看来,在 iOS 和 Android 兼容或者统一之前,简单易用的 H5 开发必定是一个重要趋势,因为微信、Facebook 和 Google 的做法都已经验证了这一点。
浏览器开发出身的邹达也很认同这一趋势,他甚至表示自己早在 2010 年就致力于推动 H5 应用在浏览器中的普及了。那是智能手机还没有出现的时代,市面上的非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比现在还要复杂,包括塞班 S40、MTK、早期黑莓系统以及其他山寨手机厂商开发的各类系统。为了统一各种平台上的应用,邹达和他的团队做了和现在的微信小程序和 Chrome 一样的事情,那就是将 H5 语言中的一部分重要标签剥离出来,重新定义了一套标签,让开发者开发轻便的、能够在各种手机浏览器中运行的“小程序”,因为浏览器几乎是这些非智能手机中唯一一个能够达成共识的平台。
但这个计划最终还是不了了之,原因是那个时代的手机配置实在是太低了,不可能实现让一个应用里再运行其他的程序。简单来说,他们太超前了。
后来邹达加入了某移动应用开发平台 ,该公司提供一站式的移动应用开发服务。2013 年底,已经升至 VP 的邹达认为这家公司过于倾向于企业服务,但他更想做一家纯技术的公司。
于是邹达离职后就和现任 CEO 刘鑫一起创办了 APICloud。创立之初 APICloud 就拿到了北极光创投的 500 万美元融资,目前团队人数已经超过 70 人,其中大部分为技术人员。
但从 2014 年到现在 APICloud 就没有进行过新的融资,因为这个团队的计划是利用现有平台进行商业化。今年 9 月份 APICloud 发布了一个 App 定制平台和模板 Store,开始完善其商业化布局。其中 App 定制平台能将客户提出的产品原型设计、UI 设计、App 端开发、服务端开发、接口联调转化成实际的开发计划,并将订单开放给其平台上积攒的个人开发者和团队。另外,APICloud 还承诺每一个项目都能上线到苹果和各安卓应用市场。而 APICloud 的模板 Store 则是上述的模板功能的升级,它为开发者提供已经通过成熟的商业化运作的 App 验证的模板,帮助企业客户和开发者选择并进行二次开发。
这一举措将 APICloud 平台上聚集的大量开发者、需求方、实施方、模块开发商和服务提供商整合了起来,而 APICloud 则在各方的合作中提供服务作为盈利方式。根据邹达的介绍,目前 APICloud 已经获得了来自英特尔、春秋航空等大公司的订单,另外目前经过 APICloud 认证的第三方实施团队和公司已超过了 300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