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创未来”新未来与人工智能创业创新论坛上,给人工智能浇冷水的人不只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还有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刘宏。
现在,每逢与与会者交谈,人家迸出一句:“原来刘教授你也做机器人啊!”刘宏总会十分不好意思。
刘宏说,
“现在搞机器人的人太多,1993 年读博士时,我就搞机器人研究,已经 23 年了。”
让刘宏更加不好受的是,很多“搞机器人的人”是在编故事、写本子、拉投资、卖股份,反映出来的几乎跟买股票、炒股票和炒房地产的心态差不多,就是一夜暴富的心理,正经做机器人研究出身的他干脆不想说自己是“搞机器人”的了。
对于机器人与创业,刘宏更是有几大困惑,下面以他亲身经历来举例说明:
1. 留学生为何不发挥“海龟”优势?
我接触了很多科技界的朋友,他们都跟我们发牢骚——现在鼓励创业把队伍的心都“鼓励”得涣散了,很多优秀人才要求老板加工资,不然就要去创业,于是很多企业也感到困惑。
我在深圳参加了对海归创业计划的评定,经常会看到几个海龟硕士,回来以后办了一个卖电影票的网站,也见过很多国内著名高校培养的博士开发了点菜宝的软件工具或手持产品。
我非常困惑,你们在海外学习的优势体现在哪?你读博士,原始创新体现在哪?这一件事,博士可以做、硕士可以做,本科生甚至可以做的比你更好。所以,这些案例引发了我对创新的思考——如何在人工智能创业方面正确加以引导。
2. 为何搞机器人的年轻人牛吹得越来越大?
深圳是创业的热土。前两年,有三个人找我,想搞机器人,想请我当创业导师,我同意了。他们经常请我吃饭、喝酒、聊天,我对他们很支持,把学生介绍给他。
这几年,其实我们当导师,也没有报酬,更重要的作用是,观察年轻人创业在这些领域有什么问题。但有些年轻人给我的主要感受是,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拉投资和建关系上,这两年的进步是——编故事的水平越来越高,口才越来越好,牛吹得越来越大。
后来,我就与他们保持距离。一年以后,我们的关系有点淡化,师生关系开始疏远。但是,最近他们给我发了消息:
刘老师,我们有一个很大的进步,要请你吃饭庆祝一下。
我一想好事,后来一听,原来是拉了投资。于是回复“再说吧,我最近太忙”。我希望:他们拉了投资以后找刘老师,说的是“刘老师,我们拉了投资,现在承担了几千万的责任和压力,能不能见面给我出出主意?”如果他们这么说,我肯定会去。但是,他们把投资看成像中大奖、赌博赢了一样高兴,我就有很大的担忧,希望创业者拿到投资以后,更有责任和担当。
3. 拿来主义怎么破?
我们和一个很大的企业有校企合作的项目,一个项目投资 20 万,我们学生拿到了,他们特别开心——2 年能拿到 20 万!而且,大企业还给了你一个锻炼的机会。
结果,一签合同——首付只能先给 25%——5 万元。这个项目做了一两年,等到项目验收,大企业管这项目的主管换了三四个。
历史上的旧帐,谁也算不清。当年,大企业说,可以由学校自己建库,现在必须是他们自己建库,最后把各项指标列了非常详细的分类,每一个给我们打分,最后加权,决定给我们 11.57 万元。
通过这件事,我总结出:大企业的管理非常规范和认真,高标准、严要求,我们很服气,而且每三周要交一个技术报告。可是,我们在技鉴委拿了上百万的项目,也是一年交一次报告。
说老实话,我们对与这家企业的合作已经不感兴趣。不在于技术本身,这个项目其实是一个有挑战性的前沿课题,属于研究性和探索性的范围。但是,对于大学、教授这么苛刻,感觉没有得到充分和必要的尊重。
我还想到了一个问题——拿来主义,就是中国的很多企业,目前有一种想法——大学研究所的项目可以低成本拿过来,甚至偷过来、要过来,这种思想不消除的话,创新和创业的中间鸿沟很可能拉得更宽、更长。
4. 为何我最优秀的学生不去创业?
我在深圳的学生比较多,在我名下,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实验室培养的博士后、硕士生有 100 多位,真是切切实实地指导。
其中,我认为比较优秀——这里不是指论文优秀,而是综合素质,比如,不仅发高水平的论文,而且是学生会主席,组织能力都很强的学生至少有 20 人。
因为创新、创业热,去年在我们实验室纪念活动上,我惊讶地发现:至今为止没有一个学生去搞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创业。
你们这么好的基础,为什么不去创业?我天天评别人的项目,心里都对他们的技术感到着急,这些人都去创业了,为什么的这帮学生这么保守?我怎么这么误人子弟?
经过交流发现,他们通过学习,知道人工智能水太深。再者,他们厚积累,想要出国锻炼,继续到大企业发展。其实,很多同学知道,这里有机会,但是这些机会比买股票赚钱的概率都低,所以,一定要慎重。
最后一点,他们都重责任,有几个好学生说“家里是农民出身,我现在最大的任务利用这几年,赶紧挣钱,赶紧娶媳妇,让我父母过得好一点,让爷爷奶奶有生之年好一点”,我觉得这种学生比盲目创业的学生要有责任心。自己的事、父母的事、爷爷奶奶的事还没做好就去冒风险创业,这种学生的责任心未必是最好的。
我在百度百科上查到——创业的业不是事业的业,说的是创业者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样的过程。我发现这个解释非常精确、非常完整、非常好。
创业的主战场不仅仅是创办企业,而是要开创事业,是负责任开创一番事业。这么好的时代,做大学老师是不是亏?通过这个定义,我明白了——我就是创业,我把实验室建好,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走向社会,发表论文,让全世界学者共享,这就是我的事业,我就是在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