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变得无底线,当真只是创业者的错?_最新动态_新闻资讯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 炒作变得无底线,当真只是创业者的错?

炒作变得无底线,当真只是创业者的错?

 2016/9/3 5:35:28    程序员俱乐部  我要评论(0)
  • 摘要:“剪电线”事件的几经发酵,使宅代洗这个创业公司一夜成名。让围观者愤恨的不只是商业手段上的无节操,宅代洗的一纸声明使得“剪电线”的报道成了一场赤裸裸的公关策划。创业就像一场黑夜里的行走,谁也不知道光明会在什么时候出现。于是乎有人找来木棍钻出了火,在一瞬间吸引了所有关注的目光,引得无数人追逐效仿。如今一团又一团的野火充斥着眼球,我们开始责骂那些“钻火”的人,并嘲笑这群人一次次丧失了底线。但这只是创业者的错吗?为什么总想着炒作
  • 标签:创业 创业者

炒作变得无底线,当真只是创业者的错?

  “剪电线”事件的几经发酵,使宅代洗这个创业公司一夜成名。让围观者愤恨的不只是商业手段上的无节操,宅代洗的一纸声明使得“剪电线”的报道成了一场赤裸裸的公关策划。

  创业就像一场黑夜里的行走,谁也不知道光明会在什么时候出现。于是乎有人找来木棍钻出了火,在一瞬间吸引了所有关注的目光,引得无数人追逐效仿。如今一团又一团的野火充斥着眼球,我们开始责骂那些“钻火”的人,并嘲笑这群人一次次丧失了底线。但这只是创业者的错吗?

  为什么总想着炒作?

  在这个成王败寇的时代,世界对成功者展现出了极强的包容心,污点被包装成不走寻常路的创新,亮点则理所当然的成了商业范本。在这个大环境下去指责创业者的商业炒作多有“惩恶扬善”的心理,可当我们拿着正义之剑把那些“造假者”砍的体无完肤时,又何尝不需要深究这些创业者为何总想着搞个大新闻。

  首先,明星创业者是否更受资本青睐?

  美柚和大姨妈的数据造假成了近期的又一焦点,而数据存在猫腻的原因多半是为了迎合投资者。深扒后发现用户规模、活跃度、增长率、交易量等等都成了造假的手段,且乐此不彼的创业者绝非个案。

  数据不好看,投资者会买账吗?竞争对手凭借振奋人心的数字圈来了大笔的融资,你没钱还怎么和它死磕下去。

  当然,数据造假并非是获得投资者青睐的唯一手段。创始人的 BAT 或者海归背景一直被创业公司作为背书的资本,而为了引起媒体的关注,创始人或团队又往往被加以“神奇”的光环。诸如李彦宏放弃美国的高薪生活归国创业,程维和他的团队不惧艰难才成就了滴滴,诸如此类的故事时常被创业者所复制。

  更重要的是,投资者也传闻有些奇葩的爱好,比如雷军自称只投资熟人,熊晓鸽、徐小平、薛蛮子、沈南鹏等成了投资界的“网红”。或许有人说,国内的投资环境已经如此繁荣,大大小小的投资机构不下数百家,只要是好的项目终究还是会发光的。

  的确,对一些上规模的创业公司来说,拿到钱并不是很难,但拿到大佬给的资源却不容易。好比说你怎么才能进入雷军的朋友圈,要么你在创业之前就有背景,要么让自己红起来。

  不管明星创业者是否更容易受到资本青睐,在情感和心理上就很容易产生倾向性,至少在二次创业时更容易引发关注。况且,在资本寒冬的笼罩下,媒体的选择性报道明显造成了明星创业者更受宠的假象。

  其次,创业圈的浮华是另一个诱因?

  你为什么要创业?为了理想和情怀,在情怀烂大街的时代,你这么回答肯定是要被嘲笑的。

  可你为什么要创业呢,原因或许是找不到工作,或许是有一个发财梦,又或者说,在全国各地都在打造创业园区的时候,创业就等同于一种政治正确。

  除了资本层面,能够刺激创业者热衷于炒作的还有两个原因。一是作恶的成本低,二是创业的出发点就是个伪需求。

  对于第一个原因,宅代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相信在“剪电线”的事件曝光之前并没有太多人听说过这个 O2O 创业公司,可现在几乎可以用科技圈家喻户晓来形容。而宅代洗受到了什么惩罚,无非是声明之前被攻击为创业者没有节操没有底线,澄清之后被吐槽是赤裸裸的商业炒作。

  就连报道这一事件的自媒体,不但没有受到表面上的处罚,反倒是跟着火了一把。其他创业者看到后是否会这样想,我干嘛不去干“剪电线”这种事呢,幸运的话被媒体曝光提高知名度,就算不幸也最多被拘留而已。且在互联网的世界里,“说谎”所承担的后果还要更低。

  在第二个问题上,宅代洗声明“剪电线”是公关策划前,不少人抨击 O2O 是伪需求,现在看起来有几分打脸的意思,却也揭示了国内创业者的现状。

  直播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嘛,从 Meerkat 在美国出现到国内的流行仅仅几个月的时间,虽然鼻祖 Meerkat 悄然关闭了直播功能,国内直播平台的数量已经从 2016 年初的 200 余家增加到了近 300 家,用户规模也从 2 亿上升到了 3.25 亿。

  可直播当真是刚需吗?如今连映客都传出了数据造假,其他直播平台的现状可想而知,尤其是在监管严格的情况下,等待中小创业者的只有死亡,要么来一场史无前例的公关策划迅速进入网民的眼球。

  在浮华的创业圈里,不免存在这样一个逻辑:只要创业很大程度上会得到地方政府补贴或者天使轮投资,拿着别人的钱去创业,成功了实现财富自由,即使失败了也在简历上多了个创业的经历。

  那就挑一个风口上的机会吧,尽管早已白热化,商业模式却可以尽情模仿。那就来一场“不切实际”的尝试吧,但愿能够火一把,哪怕商业模式和现实还有一些脱节。这些都不怕,还有什么理由不敢去炒作?

  “网红”创业更容易成功?

  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红和成功没有必然关系,但有些创业者偏偏不信。

  从一个 idea 变成一个项目创造一个公司进而登陆新三板。这是很多创业公司的路线,其中有一些机遇和运气的成分,但更多的是脚踏实地,对市场的思考以及对商业模式的不断重构。如果你不相信这个道理,瞧,下面还有这么多失败的明星创业者。

  比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余佳文。2015 年 8 月份,余佳文成了互联网行业“人神共愤”的人物,不论是影响力还是劲爆程度都远超今天的宅代洗。可结果呢,大家并没有把这位“霸道总裁”当真,更多的是围观看笑话的姿态,余佳文和他的团队也并未因成为“全民焦点”而大红大紫。

  再比如黄修源,或许你对这个名字不太熟悉,但他作为创始人的游侠电动车却曾霸占了媒体的头条。“一个 85 后带领着一个 50 人的团队,历时 15 个月,用不到两千万元人民币造出了一辆可以媲美特斯拉的纯电动超级跑车”,这样的神话完全可以超越马斯克和特斯拉,只不过聚光灯下的游侠电动车最终摔得粉碎。

  还有马佳佳、王凯歆、许单单等等。不知道媒体的捧和杀是出于何种心态,亲手将一些创业者塑造成网红,又屡次把这些创业者踢下神坛。毋庸置疑的是,在成功面前,这些“网红”级别的创业者并没有被优先选择的权利。

  结语

  也许创业圈还有些浮华,创业者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创业者不全是骗子,也绝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作为观众,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价值观,避免“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惨剧。更应该深思的还有媒体、资本等创业的背后推动者。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