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春节之后,应届大学生们又面临着找工作的巨大压力,这时,过来人的经验往往很有帮助。郑宇是微软亚洲研究院一个年轻的研究员,但他在短短的几年里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当年,他是如何通过微软严格的面试的?又是如何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的呢?请看他的回忆:
三年前,和其他毕业生一样,怀揣一份简历,我开始为自己的工作寻觅、奔波。经历了严格的面试、漫长的等待和慎重的选择,我有幸成为微软的一名员工。
虽然良好的积累为自己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当时应聘微软的经历却并不轻松。研究院极高的门槛,以及自己研究方向与工作职位不一致等问题,还是为这段通向微软之路赋予了几分忐忑和艰辛,并使其变得更加耐人寻味。
三年后,当我在令人羡慕的工作环境里不断体会着成长的快乐时,我不仅更加确信当初选择的正确性,也对微软的用人之道和研究院的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面试
面试只是一种个人潜能的发掘过程,最终结果取决于自身的能力,而不在于面试技巧。
在研究院工作两年多了,当初入职面试的场景仍历历在目,让我时常反思和寻味。虽然在车轮战般的测试和考核中,每轮都有让我难忘的事情,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跟马维英博士(我现在的经理)在最后一轮的交流。
那是2005年11月底的一个清晨,在希格玛大厦5层的一个办公室里,我见到了维英。维英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和善里透着干练的IT精英,举手投足间流露出学者的儒雅和管理者的果断。
当时,我被问到很多非常尖锐的问题,但对问题“你毕业的院校并不是特别好,你自己怎么看待?”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其实我很爱自己的母校,并不乐意别人这样来评价我的学校。但我知道,维英提问的用意并不是要诋毁我的学校,更看重的是我个人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
也许这是我回答得最令自己满意的一个问题,因此至今仍能清晰地记得当时的答案。希望以下回答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开有过相同境遇的同学的一些心结。
“首先,当前是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互联网和各种知识数据库的发展,已经渐渐打破了高校围墙的束缚。无论身在世界的何处,只要你是一个渴望知识并努力学习的人,你都能获得足够的信息资源。不论是各种网络数据库还是国际会议,都为你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发展平台。第二,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利有弊。虽然未能进入顶尖学府,但我却能从身边的同学中脱颖而出,不仅获得了老师的器重和信任,也得到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在树立了自信心的同时,也培养了很强的沟通能力和组织才能。另一方面,正因为知道自己的学校并不如世界顶尖大学,所以,在大学期间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这种忧患意识也成为我努力拼搏的动力之一。只要你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就可以最大化优势条件,并将克服弊端转化为动力。其三,出众的高中教育和良好的家庭氛围,让我具备了冲击中国任何一所高校的实力。高考的发挥失常虽然可以短暂改变我受教育的路线,却不能改变我追求理想的目标。其四,虽然学校在计算机领域的排名并不高,但百年老校严谨治学的氛围和奋发拼搏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同时,我也遇到了一位非常优秀的导师,他对我的言传身教促进了我的快速成长。而实验室优越的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都为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听完这样的回答,维英不断的点着头,脸上隐约浮现出一丝满意的笑容。此后,还回答了很多问题,但都是关于人生、理想和价值观。整个面试过程可以用平缓中暗藏玄机,柔和中渗透着积极来形容。
入职后,自己接触到微软的面试策略,并开始面试他人。我深深地意识到,考官关心的并不是答案的正确与否,更重要的是面试者如何去思考问题和陈述观点。面试只是一种个人潜能的发掘过程,最终结果取决于自身的能力,而不在于面试技巧。这种能力源于长期的积累和培养,而不是依靠面试过程中的创造性表现。
选择
如果你不从当前的山顶上走下来,又怎么会有攀登另一座高峰的机会呢。
三个星期后,我接到了研究院的入职邀请函。期盼的内心如释重负,激动的心情一时难于表达。但兴奋过后,我很快又陷入了艰难的选择过程。这个选择不仅是工作单位的挑选,也是今后发展道路的抉择。
过去的五年里,自己在移动通信和信息安全领域已建立起较为深厚的研究基础,取得的成就让我对已经熟悉的领域依依不舍。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我将从事一个全新的方向——互联网搜索与挖掘。这不但要求我放弃现有的成果,也意味着自己在之后的几年里将承担失败的风险和从零开始的压力。而此时,另外几家优秀的外企研究机构也向我伸出了橄榄枝,其与我所学专业完全吻合的工作职位和几乎相同的待遇,让我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更加难于决断。
一边是平坦大路,水到渠成。而另一边却确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一向目标明确的我,也不由得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而以下的两件事情让我最终作出了加入微软的决定。
当时学校里有位非常知名的教授。在他七十岁生日的那天,他用锯齿波生动的描述了自己近五十年的学术生涯。他曾经先后2次舍弃自己已经取得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方向,转而投身一个更大的难题,从头开始。而每次放弃之后,他都获得了更令人瞩目的成就。他的一生就像一个震荡的锯齿波一样,借助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不断上行。相对于这位老教授几十年的投入,我这短短的五年又有什么不可以舍弃的呢。
另一件事,源于朋友送给我的一本书《成长比成功更重要》。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了研究院很多员工的个人事迹。我发现研究院里不仅有心理学和美术背景的同事,更有生物、化学等相关学科毕业的员工。凭着对计算机科学的热爱,他们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不仅印证了微软的不以出处论英雄的用人策略,也打消了自己对专业问题的担忧。
最后,我被研究院天才的研究团队和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深深吸引,义无反顾地放弃了已有的学术成果和研究基础,在研究院这个平台上一切从零开始。
后来,我渐渐明白,事物之间本来就有联系,不同的研究领域背后往往蕴藏着相同的研究方法,而不同的研究背景往往能让你在新的领域里获得更有创意的灵感。人生总是要经历变化,只有具备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才能让你在日后的职业发展道路上从容应对各种难题。墨守以前的方向或许也能取得成功,但却失去了挑战自我并在奋斗中成长的经历和快乐。
人生就像不断的攀登,在上山和下山的过程中不断起伏。每个人都希望能一直向上,并攀登到最高的山峰。但是如果你不从当前的山顶上走下来,又怎么会有攀登另一座高峰的机会呢。
三年前,面对艰难的选择,心中忐忑不安。三年后,面对取得的成绩,我为自己当初的决定感到自豪。两年前,一切从零开始,心怀期待;两年后,面对国、内外学者和新闻媒体,心中充满自信和激情。通过自己通向微软的道路,我不仅体会到了微软的选人策略和人才培养机制,也深刻认识到了研究院的创新氛围。
作者介绍:
郑宇于2006年获西南交通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的博士学位,同年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 现任副研究员。他是多个国际学术期刊的特邀审稿人和编委,并在十余个IEEE/ACM国际会议中担任程序委员会委员及主席。同时,他也爱好各种文、体活动,曾担任西南交通大学校舞蹈队队长和体育舞蹈协会会长。
本文出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edc7a0100cgt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