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阳淼
4 月 14 日举行的这场乐视手机发布会所引起的关注,可能比主办方自己预料的多,甚至连发布会地点都成了热点话题。但不论挑战苹果的营销做法多么恶俗、手机外观设计多么像某 plus、某 MX,必须要说,贾跃亭找到了一条互联网企业后发者竞争的不二法门,即那个几乎被说烂了的破坏式创新。官方公开 BOM 价这个举措是否有效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我们只看这个举动意味的趋势。
这场手机发布会的前半段因为过于恶俗的营销手段,引起记者们在群里的集体吐槽,但到公布手机价格乃至 BOM 价格也破天荒地首次官方公开后,这一形势终于发生逆转,价格作为第一大营销利器,毫无意外地占领了舆论高地。
BOM 是 Bill of Material 的缩写,意为物料清单,在制造业可以大致理解为零部件成本之和。公开 BOM 价格意味着消费者可以据此计算出手机的硬件成本,而乐视把官方定价定在比 BOM 价还低的位置,则是“不靠硬件赚钱”的最直接表达方式。
尽管随后有些硬件行业人士愤怒地表示“公开 BOM 价格涉嫌违反保密协议”“乐视这样让大家都没法玩”,但在手机行业,BOM 其实早已经不是秘密,一个热门产品上市后,会有专门的硬件媒体网站去购机拆解,按元器件级别给出硬件成本价,早年 iPhone 190 美元、三星 250 美元的硬件成本都是这些网站干的,小米手环上市后,极客公园也在第一时间给出了 BOM 价。
以前各厂商在产品被拆解报价后要么是不予理会(如苹果),要么是回应说手机成本不止有 BOM 价格还有研发、税费乃至运营成本等等。这些做法其实都没问题。即使这次乐视发布会上,贾跃亭爆出 iPhone、三星售价在 BOM 基础上加价 150%,小米也在 BOM 价格上加价 20%,但这也完全不构成指责他们的理由。无论是从品牌溢价还是成本定价的角度,都没有任何理由要求手机按照 BOM 价来定价。或者说,定价策略完全是企业自由,按照经济规律来说,它只取决于供需,而并不决定于成本。
但是作为破天荒第一个公开 BOM 价格的官方厂商,乐视这个举动仍然会为整个行业带来巨大冲击。在刚刚步入小康的中国,“性价比”永远是营销创意匮乏的制造业的第一卖点,厂家爱说,消费者也爱认。长此以往,总有一天,这个手段会达到极致——就是硬件免费。而乐视公开 BOM 价格,正式触达了这个临界点。必须得说,这一点还会得到认同,因为地域广大的中国市场里,有能屡屡把苹果买断货的高端用户,更有三四线城市用户、学生用户和换机用户,价格对他们仍然是第一衡量要素(各大电商网站区分货品的第一标准仍然是价格区间,就是迎合消费者的这一习惯)。
自此之后,如果要再强调性价比,跟进厂商也必须公开 BOM 价格甚至公开完整的成本结构。行业内人士可以说“这不科学”“这不道德”,但行业外的消费者不会去追究这么多;食品安全的最好证明是开放式厨房,硬件性价比高的最好证明是晒成本。
与此前一些议论担忧的“这会导致硬件行业无利可图进而导致产业萎缩”不同,淼叔觉得在 IT 产业不存在这种担忧。吴军在《浪潮之巅》里总结的 IT 工业三大定律,与摩尔定律、安迪-比尔定律并列的就是中国制造定律:任何一个产业,中国制造介入之后,中低端市场成本差价带来的利润就将消失,近乎全部由中国制造垄断。
而从互联网的本质来看,它加速信息流动、大幅度削弱信息壁垒获利的作用只会越来越强,自动化越高的行业单品成本越低,这种强势发展带来的后果只会是单纯的低买高卖产业大幅度萎缩,整个产业利润点快速向以人为主、机器不可替代的服务业转移。在信息技术进入制造业后,标准化制造本身已经无利可图。乐视公开 BOM 价格,只不过是在这股大潮中顺势推了一把,而自家还收获了营销注意力头啖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