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只是作为一个普通员工加入一家创业公司,那么你考虑的问题和加入任何一家公司差不多,就是“钱给得如何”“职务是什么” “工作时间是什么,经常加班吗” “公司离我家远不远” “公司品牌如何” “直接上司好不好” “我是否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唯一要多考虑的问题就是,“这个公司成长速度如何”。因为加入创业公司的最大红利就是增长速度,就像 Facebook 的 COO Sheryl Sandberg 说的“Find a rocket ship.”
如果你是以合伙人或者总监级别的身份加入一家创业公司,你要考虑的事情就多了很多。那么这时候一定要记住——选择比能力更重要,我们怎么来选择呢?
第一个问题,这事情能做大吗?
1、小而美还是大而全
好几个投资人都和我说过,创业一定要做市场大的项目。一个创业项目失败了,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团队不优秀,也不是你们不够努力,只是这个事情的市场本身就很小,你怎么都不可能做大。
如果你是第一次创业,做一个小而美的项目涨涨经验值也蛮好的。不过一个小而美的项目到了后期有可能变成鸡肋,它既没有被市场证明不行迅速死掉,也没有爆发性的增长,这种项目最悲剧。
当你已经能以一个合伙人或者总监级别加入一个创业团队的时候,我相信你已经工作了一些年数了,在自己的领域有了一些成绩了,这时候你的时间机会成本是很高的。所以你自己一个厉害的人去做一件小事,不如和几个厉害的人一起做成一件大事。要知道,Facebook 前 100 名工程师的收入比 99% 的创业者高。
2、怎么样才算大事?就是顺势的项目
每个创业者说起自己的项目都两眼放光,都觉得自己这个点子超牛逼,五年之内一定上市。别只听他喷。要自己去判断。
比如你手上有几个创业项目:旅游、电商、o2o、整形 APP、智能硬件。应该分析了一下:旅游和教育是这两年非常火的项目,是 VC 热投也是媒体重点报道的项目;O2O 也是大趋势,整形似乎也很赚钱。不过顺势有一个重要的点是掐时机,不能做早了,市场还没法接受,比如 05 年做手机阅读 APP;也不能做晚了,那就大红海别扎进去了,比如 11 年 12 年的团购;
3、一个项目是否有广大市场是能从数据和分析来证实
比如你选择去做面包,面包属于餐饮行业,刚需加高频。不会像互联网有泡沫,因为是大众消费品,几乎不受经济危机影响,也不会因为整顿四风而影响营业额。简单 google 下数据,面包在中国整个大市场上每年有 3000 亿的销售额。再就是看看和竞品的差异。目前市面上有的做得不错的面包品牌全都是日式甜面团,就是小、软、高油高糖高热量。要顺势,食品行业的势就是健康。如果你做软欧包,面包品类就不同,而且都是低油低糖低盐,竞品不可能从品类、发酵技术、烘焙技术和设备上去做根本性的改变,所以它有竞争力。
结论就是,嗯,市场大!
第二个问题,我是否喜欢做这件事?
1、对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一件事不是那么喜欢,很难长时间去做它
是否要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不同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一样。比如雷军就和陈欧说,要做一个市场足够大的东西,而不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于是陈欧放弃了继续做自己感兴趣的游戏相关的事情,和另外几个爷们一起做化妆品。但在硅谷,每一个创业者都会神神叨叨的说自己创立这个项目是为了改变世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自己的人生意义云云。这也是文化差异,我发现中国创业者在创业时更多还是考虑这事是否能“成”。
2、你不可能卖出自己都不会买的东西,完全不了解这个市场,他们的痛点你真心抓不住
如果这个项目整体做的事情你很喜欢,但是你喜欢的那个坑已经被别人占了呢?比如你明明想做产品,结果他们说我们有产品总监了,你去做市场推广吧。
有一种说法,你在一个创业公司里具体做什么不重要,离 CEO 的距离有多近才重要。这也是有人曾经告诉过 Sheryl Sandberg 的,“If you’re offered a seat on a rocket ship, get on, don’t ask what seat.”
3、如果对方说的是“你什么都可以做” ,那么你千万不要加入
因为 CEO 很可能自己都没有想清楚你来了之后具体要做什么。而没有明确的职责和权力,你会处处碰壁。比如都说是做市场,你以为你之后要做的是品牌,可是人家要你做的是 PR 或运营,甚至是销售。
一个公司的产品调性和目标顾客已经决定了你加入之后能做的事情的边界。拿市场营销来说,如果一个公司打低价切入这个牌,而目标用户大部分为三四十岁的中低端人群,这就决定了你要做的就是运营和 PR,讲故事有什么用。
第三个问题,我们这些人能一起做事么?
1、好点子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好点子谁来做。
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合伙人真的急不得。找到一个好的合伙人的难度不亚于找到一个好恋人。找合伙人的时候把每个人各方面都摸透,做事的习惯,对各种事情的看法,甚至那个人的老婆都要拉出来聊一聊…
见每一个创始人之前都要做了很多额外的功课:创始人我之前就认识或合作过?是非常靠谱的创业者或投资人介绍的?问问天使投资人和 VC 对这个行业的评价,不仅要问投了这个公司的投资人,还要问没有投这个公司的投资人;能和这家公司的竞品公司的 CEO 或高管聊聊最好;问问那些已经离开这家公司的人对这家公司的看法;问问科技财经媒体的记者对这个创始人的感受。
2、合伙创业比性格更重要的是,每个人到底要什么。
比如我们的运营负责人特别注重细节。他会盯着看每一个市场活动是否每一个步骤都计划好。一个工程师接受一个媒体采访他也会很紧张,担心他说的每一句话。我之前觉得不解,直到有一天他忽然和我说,“may,我都四十多了,这家就是我最后一家公司了,要是失败了我就只能回乡下种田了”。所以他不允许任何人犯任何一个错。但是,我们的 CTO 就异常淡定,公司里发生什么好事他也不激动,公司里发生什么坏事他也不忧虑。他说,我已经创业了太多次了。一个人到底要什么会决定你们共事时每一天的每一个细节。
3、一个人未来是否能做成事情的唯一参考就是他过去是否曾经做成过事情。
和靠谱的人一起,不管做什么,都不会太不靠谱。
创业的失败率是极其高的,所以最好是和连续创业者一起创业,他们在过去的失败中能获得一些经验。如果团队里的人是第一次创业,那么你要设想的是,如果这一次失败的话,我是否愿意和他们再做另一个项目。一个公司只有两个关键时间点,一个是被市场证明,另一个是井喷。这两个点把握住了,只要不犯什么特别大的错误,其它都没有什么关系。
第四个问题,钱。
1、最后才是考虑钱这个问题的时候。
公司融资到了哪一轮了?融了多少钱?
我们看报道会经常看见很多互联网公司动不动就是融个几千万美元,估值几亿美元的。其实有很多公司公布的估值和融资数字除以3-6 才是真实数字。一些公司都直接把融到金额的单位从人民币换成美元,甚至有的公司都开始乘以 10 倍的报数了…
不管怎么样,估值真的是很虚的东西,很多很多曾经估值很高的公司都没有上市没有被收购没有任何然后了。所以,当你问那个创始人“你们公司现在估值多少了?”的时候,他会和你说一个数字。但是这个数字你就随便听听。
2、比数字更重要的是这个公司股权结构是否清晰。
有的创业公司 70% 的股份都是天使投资人的… 还有的创业公司有 10 个平均股东… 公司发展得越大,股权结构带来的问题就会越明显。
也不能从一个公司是否有很多天使或 VC 抢来决定是否加入它。有的创始人在还没有做出一个成形的产品的时候就能靠刷脸拿到第一笔天使投资,这也是能力。拿到天使投资是加分项,但是依然有太多不确定因素。VC 呢,有时候投的也是趋势,当一个领域热起来的时候,VC 们从战略考虑必须得占一个坑。
不管怎么样,投资投的永远是概率。而且他们投入的是钱,而经常还不是自己的钱,是基金的钱。可是作为一个创业者,你要加入一个创业公司,投入的可是时间啊!时间比钱贵多了。
3、最重要的还是那个创始人他是否有契约精神。
我能拿到多少钱?股份?期权?这个数字也不是板上钉钉子。
在中国,多少合伙人因为股份没有兑现而撕破脸皮不欢而散,又有多少公司在上市之前把员工的期权合同收回或者把员工的股份稀释了几十倍几百倍呢?公司还没有挣钱的时候,都能苦难同担;公司一有钱了,问题都来了。到了最后,
每个公司的阶段不一样,每个公司的股权结构都不同,每个公司最后能做多大多远有非常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给你的股份和期权的数字的变动区间会非常大,而这些数字也真的很难去进行横向比较。有的创始人可能会给你一个低期权然后和你说,我只给你1% 但是我这个公司能做到 10 亿美元,别人给你 10% 但是只能做到百万又怎么样呢,何况你最后很可能还一点都拿不到。这句话是事实,也是忽悠。到底是事实还是忽悠真的只有天知道…
你可以和几个创业公司聊聊,然后看看哪个公司能做更大,给的股份或期权还不错。
4、每个月的工资…
你都来创业公司了,还考虑什么工资啊。要考虑工资的请去大公司工作。创业公司给的工资的数字只要够最低生活消费就可以了。最后,不管怎么样,加入任何一个创业公司都是一次高风险的赌博。赌的是这个趋势,这个方向,这个团队,这个 CEO,更可能的是,你赌的不过是运气。
真正想创业的人从来就不用考虑自己是选择大公司还是创业公司,如果你一直在犹豫和徘徊,那么你可能真的不适合创业。我从来也不认为创业是每一个人的最佳选择和唯一归路。选择永远比能力更重要,选的时候必须多做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