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远去的耍猴人江湖_最新动态_新闻资讯_程序员俱乐部

中国优秀的程序员网站程序员频道CXYCLUB技术地图
热搜:
更多>>
 
您所在的位置: 程序员俱乐部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 逐渐远去的耍猴人江湖

逐渐远去的耍猴人江湖

 2015/4/7 16:18:14    程序员俱乐部  我要评论(0)
  • 摘要:明清时期,河南新野民间耍猴就已经较为流行。那时,玩猴者多半将这营生作为养家糊口的生计门路而代代相传。在民国时期,耍猴是河南农民的副业。他们挑着担子出去,箱子里放着针线,靠耍猴来吸引人群,然后向围观的人兜售针线,就像过去耍把式卖艺的,人来了就兜售大力丸之类的产品。后来才慢慢产生变化,变成挣现钞。新中国成立后,猴戏作为一种地方民间文化,有了新的内涵。玩猴艺人一副扁担两个箱,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玩猴艺人每到一处,放下挑子,不用搭台,只需在一块空场上,拽住猴阵子,扬起手中的小扎鞭,用嘴那么一吆喝
  • 标签:

  明清时期,河南新野民间耍猴就已经较为流行。那时,玩猴者多半将这营生作为养家糊口的生计门路而代代相传。在民国时期,耍猴是河南农民的副业。他们挑着担子出去,箱子里放着针线,靠耍猴来吸引人群,然后向围观的人兜售针线,就像过去耍把式卖艺的,人来了就兜售大力丸之类的产品。后来才慢慢产生变化,变成挣现钞。

  新中国成立后,猴戏作为一种地方民间文化,有了新的内涵。玩猴艺人一副扁担两个箱,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玩猴艺人每到一处,放下挑子,不用搭台,只需在一块空场上,拽住猴阵子,扬起手中的小扎鞭,用嘴那么一吆喝,便和这小精灵同台演出了。你看这小毛猴戴上假面具,穿上小戏服,模仿着人们的举止行动,爬杆、担水、骑车、犁地、走钢丝、打篮球,要多像有多像,实在是滑稽。

  如今,耍猴是河南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就和其他很多跻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艺一样,它最初是手工艺人养家糊口的工具。现在,对于这些耍猴人来说,依旧如此。

  玩猴艺人:靠手艺吃饭的好农民

  因为公共交通工具上不允许携带动物,因此扒火车成了耍猴人长期跑江湖的必要手段。天寒地冻的时节,酷暑难耐的时节,坐在运矿石的车厢里,想想那滋味真不好受,但是对耍猴人来说,这却是家常便饭。

  这些跑江湖的耍猴人,文化程度很低,对很多未知的危险缺乏常识和判断,有不少人在外出时遇到事故,有人甚至被车轧断了腿和胳臂。

  不过,他们也有自己的江湖经验,比如他们想去哪儿,扒上哪个方向的火车,一上一个准儿。这是书上学不来的,是他们的绝招。

  那群耍猴人,他们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很邋遢,影响市容,甚至有人会认为他们是一些江湖骗子,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但是,在中国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前提下,这些底层的民间艺人的生活状况确实让人揪心。

  这些耍猴人的故乡都是沙土地,没有高产农业,没有乡镇企业,无法提供有附加值的工作,这些人要生活,就得靠祖上传下的手艺。他们每年夏季麦收时节回家,收完麦子,种好玉米,就出去卖艺,到了秋收再回来收庄稼,然后再次出去卖艺。如同候鸟一般,天冷了往南方走,两广地区、四川、云南,甚至过境缅甸,天热了就北上,去凉爽的东北,因为猴子在适宜的温度下才愿意表演。

  他们奉行不偷不抢不乞讨的行规,靠手艺吃饭,挣来的钱藏在空心馒头里,带在身上才踏实。他们不是外人眼中的社会不安定因素,而是一群胆小老实的农民,不惹事,只躲事。

  这是一个并不为人所知的“江湖”。

  猴,也是家庭的一员

  一般人看到猴戏,总认为耍猴人对猴子是打骂,甚至是虐待的关系。可是耍猴人的妻子会撩起衣襟,亲自给失去母亲的小猴喂奶,耍猴人的孩子与小猴相拥而眠,睡在一个被窝里。耍猴人一家对待猴子就像对待家人一样,会与猴子拥抱、亲吻,背着猴子在河里游泳,而猴子像依恋母亲一样,紧紧攀扯着耍猴人的裤脚……

  在耍猴人家中,猴子是地位不一般的家庭成员。一般猴子的寿命只有十到十二年,当猴子死去时,耍猴人一家会拿衣服给它包起来,埋到自家屋后地里。猴子就是他们家的一员,给他们家挣了钱,养活了他家老小,所以他们全家都对猴子很感恩。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动物保护意识的提升,猴戏的生存环境越来越艰难。就像《最后的耍猴人》封面上的那段话:猴子和人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床,结一辈子的伴。行走江湖,赚钱养家,猴子和人养育各自的儿女,他们一起生活,一起老去,一起消逝于这个时代。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