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Feynman Liang 比起来,应该大部份的人都会觉得自己是混吃等死的大懒虫吧?
今年 23 岁的 Feynman Liang 正在麻省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Dartmouth 分校攻读电机工程学位,还在 Amherst 分校双主修生物物理与数学。在学期间他在 2012 年中去 Microsoft 参与软件工程实习计划,同年 9 月份接触 MOOCs 平台后立刻沉迷其中,2013 年时他已经在 Coursera、Udacity、edX 等平台上完成了 36 门课,而且 2013 年暑假一边选修 15 堂课(10 Coursera, 4 EdX, 1 Udacity),一边在 Google 实习。
还不知道 MOOC 是什么?请看这段影片:
Feynman 最早修的课程是 Udacity 平台上 Stanford 教授 Sebastian Thrun 教授的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Robotics,以及 Learn Python The Hard Way 等,虽然有着理工科的背景,但对于完全不会写代码的 Feynman 来说,这些课无疑是满有难度的!修完之后,Feynman 对自己感到无比的骄傲,而且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更多、想学更多。
每个星期四晚上当他的同学们出去参加聚会、派对时,Feynman 几乎都在赶每周五到期的作业。他曾经花了 80 个小时在同一份作业上,听起来很累是吧?Feynman 说,就是这些线上课程跟作业帮助他跳过了大学课程中初级的课程,还让他得到暑假到 Google 实习的宝贵机会!
MOOCs 让 Feynman 意识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想学的东西是不可能全塞入学校课表里的!利用 MOOC 平台给予的自由跟资源,他才得以探索不同的领域、吸收多元的知识。
视频采访: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UQv-fLiIaA
应该很少人可以一次在 Coursera 上同时选修 10 堂课而且一一完成吧?修过 50 堂线上课程的 Feynman Liang 真的可以尊称为“MOOC 修课狂人”了!在这样疯狂修课的过程中,Feynman 也在个人网站里面发表许多“码”文并茂的硬文章,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以下是 Feynman 修出的一些 MOOC 心得供大家参考:
1. 证书不是重点!
应该很多人在挑课时,除了课程大纲之外,最在意的就是“是否提供学习证书(Certificate)”这个问题了。Feynman 以前也认为这点很重要,有了证书让人很有成就感,是一个没有浪费时间的“学习证明”。然而证书固然诱人,Feynman 却发现这样的心态是不正确的,你并不需要一张纸来公告你学到什么,学习到的东西也不需要正式认可才有用,学到了就是你的。 Feynman 说他曾修过一堂普林斯顿大学的算法及资料结构课程,这堂课不提供任何一种学习证书或认证,但当他在被 Google 面试的当下,这堂课给了他 Google 面试问题的正确解答,而这才是“证明”。
各位同学,你要选一张纸,还是要选一个去 Google 实习的机会呢?Google 实习生这个经历就是履历上一个金光闪闪的认证章了吧... (等同于在你额头上盖上“由 Google 品质鉴定优秀标章”)。
2. 不要用影片制作的好坏来判定课程的好坏
上过线上课程的朋友一定会发现这点:有些课程影片制作跟设计都很棒,有图表、动画、精美投影片;有些则是摄影机直接对着教授的脸+黑板一路录到底。每个人都喜欢欣赏美好的事物,课程影片的观感自然也会影响修课的人数。在这方面,Feynman 觉得他修过许多电机工程课虽然没有精美影片,但却是他修过数一数二的好课。因此 Feynman 呼吁大家不要因为课程影片做得烂就产生排斥心理,应该先花些时间耐心上完前面几堂课,熟悉一下教授的个性和教学风格,并且了解课程实际的难度跟深度,再来判断这堂课到底适不适合你的需求。
以 Feynman 的例子来说,他实际完成的课程数大约是选修数目的 50%,有一些他会直接退选,有一些觉得很不错但没时间跟着做作业的课程,他就只看上课影片,先浏览过一次课程内容再计划下一次选修的时间。
3. 做好心理准备:同侪互评机制的优缺点
很多 MOOC 课程会有同侪互评机制(Peer Review or Peer Grading),确保选修的学生在电脑自动评分系统之外可以得到一点“真人回馈”,也借此与世界各地的学子进行交流分享。同侪互评机制的过程是这样:为别人的作业评分前要先完成一系列的“练习”,确保你具有一定的评分标准。
Feynman 和其他学生觉得同侪互评机制有着很大的问题1:首先,修课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有着各种背景,看法观念差距太大,给出来的意见太杂;其次,非英语系国家学生因为英文能力字汇有限,没办法清楚表达意见。所以修 MOOCs 课程的同学们要先对同侪互评有基本的心理准备(准备抱怨吧!)。
4. 请不要只选“安全”的课
在竞争激烈的大学中,所有选修课的成绩最后都会印在你的成绩单上,影响你的总平均、影响你的升学率、最后影响你的决定 —— 学生们开始避免选修到硬课、地雷课。
然而选修 MOOC 课程不会有这么大的压力,你可以自由选择任何主题、领域的课程,文科学生可以选修天文物理、电脑科学;理科学生也可以尝试西洋史、设计学科,不用怕修课的成绩影响你的未来,真正“跟着感觉走,紧抓着梦的手~”,要相信各领域的知识其实环环相扣,没有一门学科是“没用”的,未来回头看会发现所学的一切都有它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跟意义。所以燃烧你的求知小宇宙,大胆的选课吧!
5. 不要假设课程一定会有连贯性
Coursera 联合创办人 Andrew Ng 曾说过2:“Coursera 并不是一所大学,我们只是一个平台。”平台上的课程教材跟内容纲要都是由各大学校及教授提供的,有些教授会利用这个机会来“试课”,课程会随着时间发展趋于成熟,如果课程口碑良好,也可能再提供相关或是更进阶的课程,当然也可能不了了之。
因此选课时,不要只想要找到“一系列”的课程,或是假设某一平台上的课程全都是某种形式的。即使是同平台上的课程,也都是由不同的教授、不同学校提供的,有着独特的评分方式跟授课形式,学生应该要能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各式各样的课程,从中享受及学习。
结语:如果你选了一堂课,就上好这一堂课
自学最怕的就是半途而废、有头无尾了!在过去几年内,MOOCs 新创公司和许多顶尖大学合作,提供了我们各学科领域的优秀课程,吸引了各年龄、各行业的学习者利用这些资源自我提升。不过尽管课程注册率超高,却有 90% 的学生最后没完成课程。MOOC 的学子们,如果觉得哪堂课真的很值得上,就认真的把它上好、上完吧。
Feynman 推荐了几堂他目前修过最喜欢的课程3:
史丹佛大学 —— 机率图形学习模型 Probabilistic Graphical Models
Google 的 Peter Norvig –– 电脑程式设计 Design of Computer Programs
麻省理工大学 –– 电路与电子学 Circuits and Electronics
哈佛大学 —— 正义:这是一场思辨之旅 Justice: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HHa4ETr2jE
以及“非修不可”、会“摇滚你的世界”、由知名心理学家 Dan Ariely 教授的怪诞行为学: A beginner’s guide to irrational behavio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UfzzpliUuY
和 Feynman Liang 一样充分利用 MOOC 开拓你的未来吧!哞~。
The Problems with Peer Grading in Coursera?
Coursera credentials today, full Coursera-powered degrees tomorrow??
How Many MOOCs Is Too Many? “No Such Thing,” Says MOOC Pro Feynman L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