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3 月 3 日),一位消息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京东金融在春节前已收到其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批复。虽然京东金融不在央行公布的第一批 8 家个人征信名单之中,但这也为其进一步申请个人征信业务牌照铺平了道路。
目前,因央行征信系统尚未对 P2P 等互联网金融机构开放,因此京东金融是通过其在上海成立的小贷公司——上海京汇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接入,这与此前媒体报道的阿里金融通过阿里小贷,按照小贷公司的接入思路如出一辙。
央行征信系统谨慎开放
上述消息人士称,京东金融从 2014 年初开始申请接入央行征信系统,通过一年多的不断改进调整,其在注册资本、股东权益、公司治理结构、内控制度、风险防范措施、研发技术等方面具备一定条件,最终获得了央行的许可。
2011 年,央行办公厅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通知》,此后,各地多家小贷公司积极尝试接入央行的征信系统。
不过,目前央行征信系统的数据主要来源并服务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等传统意义上的信贷机构,P2P 等新型信贷平台的信贷数据仍存在于征信体系之外。这些机构接入央行系统的阻碍主要是互联网金融信息使用的法律界定、新型网贷机构数据缺乏统一标准,种类庞杂等方面。新型网贷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和信息管理水平也良莠不齐,全面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确实还存在不少现实问题。
不过,阿里和京东金融通过其小贷公司获批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曲线”方式,或可视作央行对互联网金融谨慎开放的初步尝试。
上述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京汇小贷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后,将对 POP 平台商家数据上传到央行征信系统,如商家有逾期、违约行为,将影响企业征信报告。同时,京东金融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后,若客户有恶意逾期等行为,相关数据也将上传到央行征信系统,影响到该企业的征信报告。同时,这些数据可提供给包括银行、征信公司等在内的机构查询,用于风险管理、信用评分等。
网贷征信今年或有突破
此前,央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曾表示:“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的规定,只要是放贷机构或从事放贷业务的机构,都应该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并不是只有放贷金融机构才能接入。因此,只要主管部门认定 P2P 属于放贷机构,将 P2P 机构接入征信系统是央行征信中心的法律责任。”
不过,由于网贷机构普遍存在前述问题,对此,央行很难一蹴而就进行解决,于是转而采取了一种折衷的方式。2013 年初,央行征信中心通过下属的上海资信公司,借鉴征信系统信息共享模式及其业务规范、数据格式、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标准,搭建了网络金融征信系统(NFCS)。数据显示,截至今年 1 月末,该平台接入网贷机构已超过 400 家。目前,该平台还是免费使用,但据称其未来可能开启收费计划。
此外,民营机构也希望分食网贷征信的市场蛋糕。2014 年 5 月,网贷之家也推出了云征信系统。
很显然,官方征信系统对借款人的约束力是其他平台难以比拟的。对网贷机构来说,不进入征信系统、不共享征信信息,无法制约借款人,这也直接导致 P2P 平台的坏账率上升,进而使得平台面临借款人多重负债、拖欠还款和逃废账务等信用风险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 P2P 等新型网贷机构的监管归属或将在 2015 年取得突破,相应的征信管理问题或将得到解决。此前,央行征信中心研究部总经理李连三曾公开表示,P2P 解决的正是尚未从传统金融机构享受服务的信用体系“弱势群体”,因而通过央行征信研究机构的介入,推动 P2P 平台接入征信系统意义重大。只有整个弱势群体可以有效对话正规金融体系,才能真正做到金融普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