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 中文站 2 月 24 日报道
“太傻了!这简直是小农意识。”一整桌的投资人都不认同我的决定,他们的目光冲充满了对无药可救者的同情。
那是 2011 年,我当时参加了 GrowConference 的一次圆桌会议。投资者、创业者和准备创业的人每年都会通过这样的会议相互接触。我当时刚刚告诉在场的投资人,我不想通过风险投资融资,决定自主发展 Flow——彼时,那家网站刚刚上线几个月。
每当我告诉别人,我一分钱的风险投资都没有拿,连一个像样的销售团队都没有,甚至连总部都没设在硅谷的时候,很多人都会给出类似的评价。他们的激烈反应常常令我辗转反侧,以至于我过去几年曾经多次想过低头融资。我跟很多人谈过,既有天使投资人,也有沙丘路的风投大亨,但过去这一年,我才真正意识到这并不是我想要的。我不想当麦当劳,我相当 In-N-OutBurger。
In-N-Out Burger 1948 年由哈利·斯奈德(Harry Snyder)和艾斯特·斯奈德(EstherSnyder)共同创办,它开创了免下车快餐模式,很快受到人们的追捧。与竞争对手不同,施耐德兄弟始终都很关注员工福利和食品质量。为了保持品质,他们甚至有意放慢增长速度。
尽管过去 67 年已经在美国开了 300 多家分店,但 In-N-Out 仍然主要集中于美国西部地区,而他们的食品、服务和价值几乎始终如一。他们从不使用冷冻食材,所有的薯条都是手工切制的,他们也一直没有上市,甚至从没接受过外部投资。如今,这家公司的估值已经超过 5 亿美元,但他们依然保持着私有公司的身份,被施耐德家族牢牢控制。
当年跟我一起出席 Grow Conference 的那些人肯定不喜欢这种方式。在他们看来,In-N-OutBurger 肯定也很“小农意识”,他并没有通过快速扩张来与麦当劳竞争,而是始终坚守自己的价值。如今,它在全美快餐业排名第 15 位,而麦当劳稳居第1。过去 67 年,In-N-OutBurger 的营收增长十分缓慢:直到今天,它的价值只有区区 6.25 亿美元。
然而,对很多创业者来说,真正的能对他们形成诱惑的并不是钱,而是自由。自由地规划自己的发展道路,自由地开发自己的产品,按照自己的设想满足人们的需求。然而,融资和组建董事会却会一点一点地剥夺了这种自由。当你拿到风险投资时,你就不再是自己的老板,你必须为投资者卖命。你必须快速增长,主导自己所在的市场,通过退出交易或公开上市来帮助投资者拿回收益。
风险投资基金深知多数创业公司都会最终失败,所以他们需要通过这样的模式来实现收益。如果你不是麦当劳,起码也得是汉堡王,否则就只有死路一条。这本身并没有错,但这种思维方式——为了帮助股东实现利益最大,只能“不成功,则成仁”——已然成为科技行业的普遍现象。
这似乎变成了唯一可敬的道路。要么漫不经心地以“小农意识”经营自己的企业,勉强维持生计;要么就必须每天工作 17 个小时,拼尽全力展开天价融资,尽早变成“独角兽”。(所谓独角兽,指的是估值达到或超过 10 亿美元的创业公司。据统计,2014 年,仅移动互联网市场就有 68 头“独角兽”。)
但与此同时,还有成千上万的互联网企业在效仿 In-N-OutBurger 的方式,悄无声息地创造着数千万,甚至数亿美元的营收。他们不需要成为行业龙头,甚至不需要跻身行业前十,只需要抓住自己那看似不起眼的市场份额。他们为客户服务,不必理会投资者的建议;他们重视员工和用户的感受;他们内心充满快乐。他们都是千里马,不是独角兽。现在,是时候给予他们应有的关注了。
我认识这样一批人:他们开豪车、住豪宅,甚至拥有自己的私人飞机。但你可能从没听说过他们的名字。他们没有引起过 TechCrunch 这种媒体的关注,只是静悄悄地打造着伟大的企业,在互联网上经营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
或许这种缓慢而稳定的生活并不适合你。或许你想成为下一个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或伊隆·马斯克(ElonMusk)。我的意思不是说你不应该融资,也不是说风险投资秉性恶劣。只不过,在真正的“小农意识企业”与风投支持的业界巨擘之间,应该还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灰色地带。
拿到风投其实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情,因为你必须要恪守“不成功,则成仁”的承诺,这并不适合所有人。这显然不是我的风格,但安于现状的“小农意识”同样不符合我的性格。我处于二者之间,与斯奈德兄弟位于同一个世界。我不是独角兽,我是千里马。
本文作者安德鲁·威尔金森(Andrew Wilkinson)是 MetaLab 和 Flow 两家公司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