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26 日,外媒刊文称,随着科技巨头们正试图在未来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他们正给予被其并购的初创企业及其创始人更大自主权。
策略转变
也许没有比 63 岁的莫迪·巴杜戈(Moti Bardugo)更好的例子来说明谷歌目前在并购上采取的战略。巴杜戈是 2008 年创建的社交导航应用 Waze 的员工,最初曾是 Waze 设在以色列办公室的看门人。后来,他主动为公司员工准备简单的饭菜,比如新鲜水果、鸡蛋或金枪鱼沙拉等。最后,Waze 公司首席执行官诺姆·巴丁(Noam Bardin)决定聘请巴杜戈为正式员工。
在谷歌 2013 年斥资 10 亿美元收购 Waze 时,巴杜戈也一同加入到谷歌。巴丁表示:“对于我们来说,这非常重要的。保持公司原有的一些人和物,确实让我们的工作场所继续保持与众不同。”而对于谷歌来说,这标志着其管理风格正发生变化。它传递的信息是:即使你加入我们,但你仍然可以保持原来的样子。
硅谷的科技巨头们越来越多地采用这种并购策略。他们不再坚持过去传统,即收购一家小公司后将它们整合到某个具体项目中,从而让它们消失。这些被收购的小公司越来越多地选择建立自己独特的品牌,并在很大程度上保持自主经营。在谷歌,这些公司包括 Waze、智能温控器制造商 Nest 和卫星公司 Skybox 等。
Facebook、苹果和雅虎最近在展开重大收购时,也在采取类似策略。这一举动证明,并购对硅谷公司的意义已大为不同:他们试图通过收购来找到业务增长的最佳方式,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希望通过收购来解决某些问题。比如惠普曾于 2010 年收购 Palm,仅一年后,惠普就宣布将停止 Palm 团队负责产品的运营。
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查尔斯·李(Charles Lee)指出:“不去改变现行有效的东西,符合收购双方的利益。”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常识性策略,可为什么直到现在这种收购策略才被更多采用呢?查尔斯·李称,原因之一是新兴公司近来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因此更多已经建立起品牌的公司可供收购。
战略转移
目前还不清楚促使谷歌采用这种收购策略的根源是什么,但它现在似乎已经成为一个惯例。去年 10 月份,谷歌 CEO 拉里·佩奇(Larry Page)宣布部分放弃公司的日常管理职责,不再坚持控制地图和搜索等最重要的核心产品的领导权,而是将其大部分移交给其长期信任的副手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至于理由,佩奇表示希望自己的工作重点能专注于谷歌未来以及公司如何运作上。
在佩奇看来,谷歌要效仿著名投资人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的作法。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公司的常规运作模式是:收购强大的公司,但让它们自主运行,总公司基本不进行干扰。
除了 Waze,谷歌最近最著名的一笔收购交易是将智能家居设备制造商 Nest 纳入旗下。但像对待 Waze 那样,谷歌收购 Nest 后,基本上保持其完整。由前苹果硬件大师托尼·法戴尔(Tony Fadell)领导的 Nest 团队,仍驻留在其设在加州帕罗奥图的原公司总部中,那里距离谷歌总部有数公里远。
谷歌于去年 5 月收购了卫星公司 Skybox 后,也保留了该公司名称和办公室。还有就是加州生命公司(California Life Company,简称 Calico)。Calico 不是收购而来,而是佩奇与前生物技术公司 Genentech 老板亚瑟·莱文森(Arthur Levinson)共同创办的谷歌子公司,莱文森担任 Calico 首席执行官。这家雄心勃勃的研发公司最终目目标是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
硅谷其他科技公司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世界上最大社交网络 Facebook 曾开展多项重大的高调收购,但同时都让这些被收购的品牌自主运营。照片分享网站 Instagram、聊天服务 WhatsApp 和虚拟现实设备制造商 Oculus 现在都属于 Facebook 的产品组合。即使是以收购公司然后将其产品和服务并入闻名的雅虎,在 2013 年收购博客网站 Tumblr 后,也表示允许它独立运行。
虽然越来越多的公司接受了“收购公司然后让它独立运营”的作法,但这仍然存在例外,而不是规则。例如,谷歌不愿透露 2014 年开展了多少项收购,但据 CNET 统计,谷歌公司至少进行了 35 项收购,只有少数被收购的公司仍保留着以前的品牌。
此外,这一策略也并非总是有效。以摩托罗拉移动公司为例,它于 2012 年被谷歌收购,并保留了其智能手机品牌。但 2014 年,谷歌又将这个亏损部门转卖给联想。另外,美国在线(AOL)和时代华纳的灾难性合并,也成为巨额收购失败最常被引用的例子之一。
非新策略
“收购公司然后让它独立运营”的趋势现在很热门,但它肯定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自从 100 多年前收购庞蒂克汽车品牌后,通用汽车公司一直让其作为一家独立子公司来运营。也有更近代的例子,百事可乐分别于上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收购了 Taco Bell、肯德基和必胜客,而它们也都在 Yum 公司旗下继续作为独立品牌来运营。
在高科技行业,eBay2002 年收购 PayPal 后,一直将其作为一家独立的支付公司来运经营。不过,eBay 去年表示,PayPal 将被剥离出去,成为一家独立的实体。
即使在谷歌,这种收购战略也不新鲜。谷歌曾于 2006 年斥资 16.5 亿美元收购了视频分享网站 YouTube,并且之一在培育这个品牌,而不是扼杀它。对于未来的创业者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信号。Waze 首席执行官巴丁表示:“YouTube 这种收购模式已经深入我们脑中。”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教授史蒂夫·塔得利斯(Steve Tadelis)指出,高科技巨头之所以允许收购的公司独立运营,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知道强大的创始人们非常看重这一点。高科技巨头在收购谈判中,往往会将这一策略作为最终谈判底牌,这符合他们的利益,因为他们要维持其在初创企业界内的良好口碑。
承诺与现实
在很多收购中,最终结果都无法尽如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 10 年前,雅虎斥资 2500 万美元收购了图片分享网站 Flickr,但因为后者没有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Flickr 已走向衰落。现在,Flickr 联合创始人斯图尔特·巴特菲尔德(Stewart Butterfield)表示,他不再确信出售该服务的决定是正确的。他说:“为了产品更好发展,让它保留独立运营将更有趣。”
而在谷歌,它之所以没有让一些被收购的企业品牌消失,并非意味着它没有考虑到让这些公司融入到更广泛的计划中。最近,Waze 允许用户报告路况变化的“意外事件报告”功能,已被整合进谷歌地图服务中。同时,隐私权提倡者也担心谷歌染指 Waze 和 Nest 等收集的用户数据。
1 月初时,谷歌宣布将由 Nest 主管法戴尔接管令谷歌焦头烂额的谷歌眼镜项目。这是个重大举措,因为此前谷歌已经尝试将这款头戴式设备推向市场,但其收到许多嘲弄奚落。市场研究公司 JackDaw research 创始人贾恩·道森(Jan Dawson)指出:“这表明,法戴尔并未被扔进角落中,对 Nest 的整合实际上已经开始。”
虽然像 Nest 和 Skybox 这样的公司都保留了自己的办公室,而 Waze 需要将其在美国的办公室从帕罗奥图迁到山景城的歌谷总部。但巴丁坚持称,Waze 在各个主要方面依然维持原样。他称自己相信谷歌将信守收购谈判时的承诺,让 Waze 独立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巴丁还说:“在涉及到公司自主权时,在收购之前与佩奇亲自交谈很重要。特别需要澄清的是,这是他亲口许下的承诺。”(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