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拥
娱乐界有邓超,科技界有小米。都是行业的逗比,当然也很火。
小米最新一轮融资额,凭借 450 亿美元的估值,小米顺利晋升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还有一个是 2015 年发布的小米 5 与腾讯展开合作。现在的小米可以说是风生水起,小米发布新手机上媒体都不觉得是广告,而是新闻了。
从雷军小米的成功,让我们复盘分析一下他是怎么成功的?
雷军 1992 年就加入了金山软件公司。自 1998 年雷军开始担任公司日常 CEO,在历时 8 年、历经了 5 次上市过程后,终于在 2007 年金山软件在香港上市。
与百度,腾讯,阿里相比,金山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到 2014 年 12 月 30 日为止,市值也才 178 亿港元。从这方面来讲,雷军是个 Loser。其在互联网的排名在搜狐张朝阳与网易丁磊之后,算是二三线了。
于是在金山软件上市后两个月,雷军卸任 CEO,去做了天使投资人。截至 2014 年 5 月,雷军共投资过 30 多家公司,其中不少公司都在各自领域有所建树,如拉卡拉、凡客诚品、UCweb、多玩、乐淘等。
通过天使投资,因为要跟一些公司的高层接触,雷军建成了一张很好的人脉网。为他小米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这是小米团队最初的管理层,可以说雷军搭建了一个融合谷歌、微软、摩托罗拉和金山的专业团队。
2010 年 4 月,小米科技公司成立,开发基于安卓的 MIUI 系统。这是雷军小米的最初目的,他认为未来移动互联网是趋势,PC 端有 Windows,移动端还没有一款适合中国人成型的操作系统。
在创业努力一年后,小米工作成果不显著。于是 2011 年的夏天雷军小米团体改变了策略,做自己的手机,通过自己的手机附带 MIUI 系统来促进发展。
在这里我要说下当时中国手机市场的背景:当时国内的手机现状两极分化:一是高价格高性能,如苹果、三星;二是低价格低性能,如酷派等国产安卓机以及众多山寨机。
雷军小米想控制这中间的空白地带,以低价格高性能好服务的姿态进入。手机定位是发烧友手机,坚持做顶级配置并强调性价比;手机销售不走线下,在网上销售;在商业模式上,不以手机盈利,推广 MIUI 系统,借鉴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以品牌和口碑积累人群,把手机变成渠道。
火了,小米的销售收入从 2011 年的 5.5 亿元增至 2012 年 126.5 亿元。微博、新闻、视频都是小米资讯刷屏。360 的 CEO 周鸿祎看不下去了,听说雷军想做雷布斯,周鸿祎要跟他约战。虽然最后这事不了了之,实际我们可以看出雷军在互联网的地位不高。也有很多的专家网友唱衰小米,OEM (代加工)公司没有专利,没有前途。
众多竞争者眼红了,它们也或多或少地学习小米模式。联想、华为、魅族、酷派、中兴、vivo 等有雄厚实力的手机厂商纷纷进军中低端手机领域。
在市场竞争激烈,小米缺乏核心竞争力,专利少;供应链不稳地;饥饿营销被冠上了“期货”的称号;质量问题频发、售后广遭诟病的情况下,雷军再次改变了策略。
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1、打造粉丝营销,不做一锤子买卖,卖完手机还可以买其他附加产品。
2、进军国际市场,自 2013 年起,小米正式挥师海外:这一年,小米登陆香港和台湾市场;2014 年,又继续进军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印尼等国家;墨西哥、俄罗斯、泰国、土耳其和越南等也在计划之中。
3、打造智能生态圈,2013 年 4 月,小米盒子发布、2013 年 9 月,小米电视 1 问世、2014 年 5 月,小米平板推出、2014 年 4 月,小米路由器上市、以及可穿戴设备和空气净化器的发布。小米从一个手机公司转化成一个智能家居的公司。
雷军将各种人才招至麾下(谷歌虎哥、新浪陈彤),通过与各大互联网大佬合作(腾讯 QQ 空间,阿里商城,京东商城,与百度合作等等),参与互联网各种活动(互联网大会,冰桶挑战,总理约见,与董明珠的赌注等等)。雷军坐上了互联网大佬的第四把交椅,小米实现了“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的智能家居闭环。
这就是雷军的“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