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有这样一句话:“当股票无人问津的时候,一般是抄底的机会;当所有的人都在谈股票的时候,差不多该见顶了。”7 月份开始的“牛市”,让国内股市成了街头巷尾最火热的话题。
这次“牛市”并不由企业经营业绩改善引起,甚至实体经济在加速下滑。既然实体经济不赚钱,上市公司没有意愿加大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大规模给股东分红也向来不是国内股市的做法,剩下的选择就是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项目投资。放眼四周,短期可以看到收益的就是 P2P。
从涌入 P2P 大潮的上市公司所属的行业来看,已基本上“所有人都冲进去”了。在市场上涌动过的各种热潮显示,大部分公司也就赚赚泡沫的钱,尤其是那些故事连篇、玩弄概念的上市公司。
李嘉诚喜欢讲述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洛克菲勒与擦鞋童的故事。1929 年华尔街股市崩溃引发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前夕,洛克菲勒在上班的路上听到擦鞋的孩子和他热聊股票,他对此非常警觉,随即获利了结。
2008 年美国次债危机爆发前,也有同样的故事。一位美国投资机构高管在出租车上,听到司机说自己拥有几处地段不错的房产,他大感错愕,据此调整了其所在机构的资产组合。
在热得发烫、有待规范的 P2P 领域,已经挤满了“擦鞋童”和“出租车司机”。涉足 P2P 的上市公司包罗各行各业,触目惊心!除了珠宝业公司等少数有专业资质的要求外,大多数公司涉嫌“空投”加入。比如造纸行业、环保行业、运输行业、房地产行业、电子设备、甚至化学化工。
还有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故事,饭局上几个企业家朋友一起聊天,都觉得今年的生意不好做,各自在谈后续怎么发展。其中一个做鞋的朋友始终不说话,当问到他时,他才低调的说最近在收购一家 P2P 平台,手续马上走完了,这个应该赚钱。
当问到 P2P 是中的“P”是神马意思时,他并不清楚。那只能说泡沫已经形成,只要不在我手里破掉就好,正如博傻游戏,只要我不是最后一个。
当然,互联网行业不少人信奉马云的名言:“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可是,很多公司经常有各种梦想,“常立志而非立长志”,其实质是题材轮换、市值管理。
对上市公司来说,这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股价升天后各路解禁股东们弹冠相庆,二是很多公司借以增加利润实现保壳或者股权激励目标。
比如,一家公司在跳入 P2P 行业之前已经悲情重组失败几次,让投资者都骂累了;一家公司曾被质疑造假上市、最终因虚假披露被证监会处罚;一家公司刚上市就业绩大幅变脸,原因竟然是存货价值大幅上涨;一家公司刚刚计划并购最热门的影视公司,在发现 P2P 后抛弃旧爱。
从营业利润来看,不少拥抱 P2P 的上市公司今年三季报的营业利润同比下滑,其中海能达前三季度营业利润下滑 424%、亏损 1.17 亿元。三季报亏损公司还有用友软件、大连控股和万好万家,营业利润分别亏损 1.95 亿元、6138 万元和 1789 万元。
股市每年的故事主题都不一样,时间长了投资者都记不清了。每个行业里,真正专心业务发展的也就那么几家公司。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一年之后,我们就会知道谁是有能力淘金 P2P 行业的公司,谁把 P2P 当成了用完即扔的手纸。